No menu items!

    如果睡够8小时还是很累,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图)

    明明睡了七八个小时,醒来却还是很疲惫……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你睡得太碎了。

    睡眠质量好不好,时长不是唯一的指标,更关键的因素是睡眠的「连续性」与「深度」。



    睡得稀碎还有救吗?《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支招。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伟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于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群

    睡得碎→深睡眠不足→累

    睡眠连续性是指一个人维持睡眠的能力。连续性差,主要表现为频繁觉醒,包括觉醒次数增多、再入睡困难等症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表示,频繁的睡眠觉醒会导致正常的睡眠周期被打断,通常人的浅睡眠占睡眠时长的75%~80%,深睡眠占20%~25%。

    比如,你一晚睡7个小时,深睡眠的时长大概是1.5~2个小时。

    醒来次数过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睡眠周期,会影响深睡眠质量,而深睡眠又被称为“黄金睡眠”,其生理修复作用更强大。

    如果持续几晚睡得很碎,即使总睡眠时长足够,白天依然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

    睡太碎,疲惫只是最轻的伤害

    睡觉不只是为了休息,血管、大脑等器官都需要它的保护,频繁觉醒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

    1

    让心脏处于“战斗状态”

    频繁的睡眠中断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使心脏长时间处于“战备状态”,可引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


    2

    加速大脑衰老

    英国神经科学领域著名期刊《脑》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频繁觉醒可扰乱大脑血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M型周细胞。这类细胞会因此过度活跃,进而影响血脑屏障的稳固性,甚至诱发局部微小血管损伤。

    长此以往,大脑就像一座护城河被悄悄挖了角,认知功能也可能因此加速滑坡。



    3

    增强炎症反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对小鼠进行了为期16周的碎片化睡眠干预,发现这会长远影响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这意味着,睡眠碎片化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4

    血糖更易升高

    202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发现,长期具有碎片化睡眠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血糖异常,包括血糖水平升高和葡萄糖不耐受,以及胰岛素抵抗。

    5

    可能影响寿命

    美国斯坦福大学对2600多名男性进行了1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夜间频繁觉醒的人深睡眠时间更短,而那些深睡眠较长者寿命更长。

    4个方法“拼回”完整睡眠

    大部分人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可使睡眠碎片化这个问题得到改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可行的方法。




    1

    积攒睡眠动力

    睡眠动力,也称睡眠压力,意思是说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

    有睡眠问题的人可尝试不管晚上睡眠好坏,白天不补觉也不午睡;

    如果要午睡不能超过30分钟,避免在傍晚小憩;

    晚上临睡前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躺着看手机、看电视、看书等,告诉自己“床只用来睡觉”,其他的事情去沙发或客厅完成。

    2

    培养一定的疲劳感

    保持适量运动可以培养一定的疲劳感,也能增加睡眠动力。建议每天坚持运动22分钟至1小时,最好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尽量在白天或傍晚进行,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3

    训练睡眠节律

    睡眠节律,也可以理解成“睡眠生物钟”,即睡眠-觉醒的规律。

    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内在生物钟,不管睡眠好坏都要坚持。比如上床时间为晚上11点左右,下床时间就可以是早上7点左右,周末也不例外。

    4

    缓解睡前紧张

    睡前躯体或心理紧张,会导致夜间易醒或失眠。通过放松训练,降低身心焦虑水平,可以促进睡眠。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腹式呼吸:平躺,将注意力集中到腹部,感受呼吸时肚子的起伏,有助放松交感神经,提升睡眠质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