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7993 帖子

    山火肆虐4省发空气警告 浓烟横越大西洋抵英上空(图)

    图为5月28日,阿省Cold Lake附近可见山火浓烟。随山火在加拿大草原省地区肆虐,数以万计居民被迫疏散,全国有4个省份周一发出空气质素警告。加拿大环境部警告,受影响地区的空气质素恶化,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根据环境部周一在网站发布的讯息指出,来自缅省及安省的山火烟雾将持续影响周边地区,「预料今晚随风向转为西风,空气质素或会稍有改善」。在阿省北部,包括伍德布法罗地区城镇(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Wood Buffalo)在内的多个地区正受烟雾影响,空气质素「非常差」,能见度亦大幅下降。沙省北部同样有地区发出空气质素警告。位于该省东北部的拉龙热(La Ronge)及附近省立公园地区空气质素及能见度均为恶劣。该省北部已有约8,000人被要求撤离。缅省多个地区因山火疏散人数已超过17,000人。温尼辟(Winnipeg)及弗林弗伦(Flin Flon)现正处于「非常高风险」级别,空气质素健康指数达10+,即最高风险级别。安省北部多地亦发出空气质素警告及特别声明,预料烟雾情况将持续数日。靠近缅省边界的肯诺拉(Kenora) 、 Grassy Narrows - Whitedog地区,空气质素恶劣,能见度低。肯诺拉政府已实施全面禁火令,所有燃烧许可都被取消,户外明火及烟花活动被全面禁止。环境部警告,浓烟会对所有人健康构成风险。虽然佩戴N95等防烟口罩可减少吸入烟雾,但仍有机会出现不同徵状,如眼鼻喉刺激、头痛或咳嗽。一旦出现较严重情况,如气喘、胸痛或剧烈咳嗽,应立即求医。该部门建议,民众应减少户外活动,于室内紧闭门窗,并使用空气过滤机过滤细悬浮粒子。易受影响人群包括65岁以上长者、孕妇、婴儿、青少年、患有慢性病者及户外工作人士。此外,加拿大山火肆虐,浓烟除了南移至美国多地,更横越大西洋,吹抵英国上空。英国气象局发言人迈尔斯(Georgie Myers)表示,虽然抵达英国的烟雾量不多,且主要集中于高空稀薄层,预料不会对空气质素构成影响,但在本周一傍晚至周二清晨期间,或会引发较为壮观的日出与日落景象。他又补充,山火烟雾横越大西洋其实并不罕见。

    俄乌第2轮会谈无重大进展 俄方提出2停火方案曝光

    俄罗斯与乌克兰2日于土耳其进行第二轮谈判,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亭拒绝让步,双方并未达成停火协议,不过同意交换逾千名重伤或年轻战俘,以及各自约6000具军人遗体,这是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换俘行动之一。同时,俄方也公布其和平备忘录,并提出两种达成停火的方案,但皆为乌方无法接受的强硬条件。 金融时报报导,本次会谈仅持续一个多小时,会后土耳其总统厄多安表示「非常成功」,并补充将着手安排一场四方峰会,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亭、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美国总统川普共同参与。泽伦斯基2日证实,与厄多安讨论可能在6月底或7月初促成这场可能会晤。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同时,泽伦斯基表示,即使四位领袖会面,也不太可能促成持久的停火,因为普亭尚未准备好结束这场战争。泽伦斯基说,俄方的备忘录「看起来像是在提出最后通牒,而非认真的提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俄罗斯新闻社(RIA Novosti)指出,俄方在和平备忘录中提出两项停火「方案」,重申其强硬的条款,乌方若是同意,相当于投降。 第一个选项是要求乌克兰武装部队完全撤出乌克兰东部顿内茨克(Donetsk)、卢甘斯克(Luhansk)、赫松(Kherson)和札波罗热(Zaporizhzhia)。俄罗斯于2022年入侵期间宣布并吞这些地区,但至今未能完全控制。 第二个选项为「整体协议」(package deal),内容包括乌克兰武装部队须解除武装,并全面停止所有外国军事援助,包括情报支持。 CNN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俄方是指乌克兰可选择其中一个选项,或是必须同意两项。 在交换战俘方面,俄方也提议,在特定前线区域实施2至3天的短暂停火,以利收回遗体。 另外,路透引述俄罗斯国际传真社(Interfax)报导,俄方还表示要解决这场战争,国际社会必须承认克里米亚,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4个占领区的主权。备忘录也重申莫斯科的要求,包括乌克兰必须成为中立国,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同时要求乌克兰保障俄语用户的权利,将俄语列为官方语言,并立法禁止美化纳粹主义。 乌方则提出草案主张海陆空全面停火,并以释放所有战俘及遭掳儿童作为条件,换取逐步解除对俄制裁。乌方并坚持未来加入北约的主权决策权,拒绝接受军事限制。

    外媒:拒绝中国学生对美国可能适得其反(组图)

    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开始撤销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对于曾在美学习的数以百万计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事态发展令人警醒和沮丧。Rachel Wisniewski for The New York Times1978年的一个晚上,吉米·卡特总统在凌晨三点接到了一位正在中国访问的高级顾问的电话。“邓小平坚持要我现在给你打电话,看你能不能允许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大学学习,”这位名叫弗兰克·普雷斯的官员说。“叫他送10万人过来,”卡特当时回答道。到那年圣诞节时,第一批52名中国学生已经抵达美国,正好赶在元旦美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前。一个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期间他观看了约翰·丹佛演唱《乡村路带我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并戴着牛仔帽拍了照片。在那之前,美国和现代中国之间的接触少到令人难以置信。汉学家费正清在1971年写道:“自1950年以来,华盛顿正式派往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人多。”邓小平的访问,更重要的是,第一批中国学生的赴美,开启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新篇章。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和人才库,而中国则找到了经济转型的模式和合作伙伴。如今,在特朗普政府周三宣布将开始“大力”撤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后,这一篇章已经结束。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数以百万计曾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事态发展令人警醒和沮丧。这标志着一个转折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开放和机遇灯塔的美国,将开始对渴望在一个重视自由和人类尊严的社会中得到良好教育和未来的中国人关闭大门。通过限制人际交流,特朗普总统正朝着与中国脱钩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将中国学生和科技专业人士一概视为潜在的安全风险,而非贡献者,反映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多受到不安全感和退缩的驱动,而非全球领导者的自信。1979 年,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华盛顿。Dirck Halstead/Liaison, via Getty Images从美国大使馆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可以看出,中国国内对这项新政策的反应褒贬不一。一些评论感谢美国“把中国最杰出的人才送回来”。另一些人则将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转向与中国的明清两代进行了历史对比——在这两个朝代,中国曾经是全球大国,在闭关锁国后衰落,最终被外国入侵者击败。一位评论者说,这种狭隘的政策会“让美国再次变小”。与此同时,许多中国年轻人对习近平领导下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停滞感到失望,正试图逃离中国,去寻求自由和机会。“习近平正在促使许多最优秀、最聪明的人离开中国,”乔治敦大学亚洲法律中心执行主任、研究中国法律改革的著名学者托马斯·凯洛格说。“美国应该利用这一历史性的人才流失,而不是对许多有才华的中国年轻人关上大门。”政府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在美中国学生降至27.7万人左右,比四年前的峰值下降了25%。中国学生仍然是仅次于印度学生的第二大国际学生群体。事实上,2023–24年度毕业后临时工作许可的申请比前一年增加了12%,这表明尽管面临挑战,仍有更多的人对在美国工作感兴趣。新的签证政策将使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别无选择,只能离开,或者至少重新考虑他们在美国的未来。我采访了一位在美国顶尖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的博士生,他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17岁时他开始质疑中国政府的宣传,并第一次梦想到美国留学。八年前,他来到这里,从未认真考虑过回中国。但现在,面对签证被吊销的威胁,他说他不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甚至是否愿意——留在美国。乔治敦大学亚洲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托马斯·凯洛格说:"美国应该利用这一历史性的人才外流,而不是对许多有才华的中国年轻人关上大门。Tingshu Wang/Reuters“感觉美国已经不值得了,”他说,他要求我不要透露他的姓名,以免遭到华盛顿的报复。他说,移民过程充满了焦虑,为了这件事承担如此大的压力似乎是不值得的。他说,他正在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的工作签证选择,尽管他得到了西海岸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邀请。他说:“工资可能低一些,但是那些国家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他的经历与董洁林形成鲜明对比,她是文革后第一批来美国的中国学生之一。1982年获得美国奖学金来到卡耐基梅隆大学时,她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除了中国官方媒体的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过多久,她的看法就改变了。“一走进超市就能看出这里的生活一点也不悲惨,”她在采访中告诉我。与美国人的接触也很快消除了其他误解。“他们并不恶毒,也没有敌意,”她说。“他们热情而善良。”董洁林后来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在金融和技术领域开创事业,成为了美国公民,组建了家庭。美国政府有充分的理由担心来自中国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联邦调查局称,中国政府是旨在将科技突破转移到中国的人才招聘项目的最大支持者。阻止与中国军工联合体有联系的人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仅仅因为希望在美国攻读STEM学位的18岁学生是中国人,就拒绝给他们发放签证,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美国官员经常说,他们的目标是区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种区别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得到了强调。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2023–24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降至27.7万人,但他们仍是仅次于印度留学生的第二大留学生群体。Hiroko Masuike/The New York Times美国的政策现在针对任何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人。但中共有近1亿党员,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名党员。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是少先队员和共青团成员,这是党在学校里的组织。这就是列宁主义政党统治下的国家的生活方式。正如美国大使馆微信账号上的一位评论者所说,“中国人怎么可能和党没有关系呢?”这项政策也很可能适得其反。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大学就读的中国大学生原本比在中国的同龄人更倾向于支持自由民主。然而,他们说,经历过美国人的仇外、反华言论,这些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中国需要政治改革的信念。那些经历过歧视的人更有可能拒绝民主价值观,转而支持专制价值观。留学海外的中国人在国内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怀疑。政府和一些雇主认为,接触西方价值观会让他们的中国同胞在政治上变得不可靠。家电巨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表示,她的公司永远不会聘用外国大学毕业生。“海归派里面有间谍,”她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一些人将她与宣布签证政策的国务卿鲁比奥相提并论。作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董洁林说,赴美经历对她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她有机会探索科技的前沿。她说,政府提高学生签证的审查标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留在美国的人会成为忠诚的美国公民,”她说,就像她自己一样。

    2日本人在中国被杀 日网友:压榨技能实习生(组图)

    5月23日,大连发生了一起2名日本人被杀害事件。根据中国警方的通报,5月23日,大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在普兰店区大刘家街道辖内发生一起致2人死亡的刑事案件。5月24日,大连市局将犯罪嫌疑人袁某功(男,42岁,中国籍,长居日本)成功抓获。经连日工作,近日已基本查清案情。2名被害人为临时入境的日本籍男子,系袁某功在日本期间的商业伙伴,因经营合作产生矛盾引发该案。目前,袁某功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将在进一步侦办后,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近日,大连市有关部门依法向来连的被害人家属通报了案件相关情况,家属无疑议。有关部门协助其处理完成了遗体火化等后事,被害人家属已于6月1日返回日本。据日媒的报道,两名受害的日本人中,其中一名是到中国出差,并卷入到了熟人之间的财务纠纷,还有消息显示,他参与合伙了一家接收中国技能实习生的企业。5月25日,辽宁省公安厅也向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报告了这起案件。这次偶发的案件不是源于仇日,也不是无差别杀人,完全就是因为私人的商业纠纷,尤其是涉及到“技能实习生”这个相对暗箱操作和压榨比较厉害的行业,所以无论是日本网友还是中国网友,大家都能相对理性地来谈论这次事件。日本网友普遍认为,案件当事人牵扯到“技能实习生”这件事,可能事件背后就是比较黑暗和复杂。技能实习生制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现代奴隶制度一样的结构了。表面上说是为了“技术转让”,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技能实习生只是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在使用。很多黑心企业恶意利用制度漏洞,不给予实习生应有的劳动环境,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外国人备受折磨,这种现状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在这种制度中,真正获利的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而受到伤害的,不仅是技能实习生,也包括那些认真工作的日本人。这样一个制度,既不能带来真正的技术交流,也无法保障人权,早该被尽快废除了。从有报道提到这起事件可能与“技能实习生”相关来看,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约定好的回扣或黑金没有如期支付而引发的纠纷。所谓引进外国人的这个行业,其实有表面的一面和隐藏的一面,涉及到的人也很复杂,跟一般的正规商业完全不同。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判断究竟是谁对谁错,但从最终发展到“杀人”这种极端行为来看,我想当事双方之间肯定存在相当严重的误解或矛盾。这不是像一些人所写的那样,是对日本人的偏见或种族问题,而是一个围绕地下金钱交易引发的纠纷。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以前也曾参与过技能实习生的招募工作。那个时候,确实有人提出过类似的“交易”邀请。但因为风险太大,我拒绝了这些诱惑,选择了正规的方式去操作。不过,走正规路线的利润其实是很有限的。技能实习生制度中,本国的中介机构很多时候也非常恶劣。听说他们会向实习生收取极其高昂的介绍费之类的费用。那些实习生都是他们自己的国民,竟然还这样盘剥他们。虽然接收方的日本方面也有很大问题,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派遣国方面也存在不小的责任。最终受害的都是那些技能实习生。因此,应该限制这种制度的接收行为,或者从根本上对制度的规则进行改革,才会更好。看起来像是有一个中间人(类似掮客)介入了,可能不是正常的交流方式。也许是因为牵涉到其他犯罪组织之类的事情,所以不能公开吧?前几天和一个接收技能实习生的公司人员聊过。他说得支付跟日本人差不多的工资,还得提供住处,甚至还要负责接送。虽然会说日语,但得用像语言学校里教的“敬语”来说话,不然他们听不懂。这些实习生来自亚洲各个国家,但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能来的是“像样人选”的也就最开始的第一轮。三年后再接收新一批人的时候,不是完全不能用,就是感觉他们是冲着早先混进去的本国“圈子”(当然是负面意义上的)来的。感觉像是“这个人根本不是来工作的”,结果果然就突然失踪了。虽然因为人手不足只能接受这些人,但从接收方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处。中国网友则一致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杀人行为手段恶劣,就应该依法严惩。这起事件并非孤立个案。这些年来,随着中日之间商业交流的深化,一些灰色地带的商业行为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在技能实习、劳务中介、投资移民等领域,滋生出不少隐蔽的经济纠纷。表面上是正常的商务往来,背后却可能涉及虚假合同、非法中介费、甚至“黑金”交易。这些披着正常商务往来外衣实则进行灰色交易的企业和个人,一旦出现纠纷,处理起来极为复杂,而悲剧也就在其中悄然滋生。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还在调查中,愿逝者安息,也愿类似悲剧不再上演。

    媒体:日本对钓鱼岛态度大变 算活久见了吧(组图)

    日本钓鱼岛态度大变,这算活久见了吧!点开6月1日的日本雅虎,有些奇怪,怎么把一个“旧闻”作为重磅新闻,挂在了首页。而且,连首页C位也是它。 事儿呢,是今年5月初,日本八旬右翼老翁驾驶一架小型民用飞机,侵闯我钓鱼岛领空。中国海警船起飞舰载直升机警告驱离。 很奇怪的“炒冷饭”,点开具体内容一看,哎呀妈呀,对本子来说,尺度大得惊人!标题:80代男性说“给海保诸君鼓励”,在钓鱼岛周边飞行,中国海警船起飞直升机……造成给中方以“侵犯领空”口实的事态 日本政府将继续要求“民间人士谨慎控制自身的民间飞行行为”,并检讨“该民间飞行行为在法制法规层面的对错”。报道该新闻,并阐述“不支持老头行为”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大本营媒体《读卖新闻》。因其在日本政界、经济界的势力与影响力,是艳压“左右中”各大媒体的存在。因此,由它来报道并表明不支持的立场,意义非凡。简单说就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竟然站到了一起,怪老头擅闯钓鱼岛,恐会招致大祸。甚至为了预防再发生类似事件,日本政府考虑从法律层面强制管控。遭自己人背刺了吧,八旬右翼老翁,不得被这结果给气个半死?! ▲老头驾驶的那架小型民用机当然,本子不会直接说“老头错了,惹祸了”。而是用那套弯弯绕绕的日式话术,把老头钉死在祸首那一栏。并极力淡化本子的害怕后退本质。老头10年前,曾干过一样的事,驾驶他的私人飞机,闯入钓鱼岛领空。 这次,他自称再次挑战驾机飞越钓鱼岛领空,是为了“给海上保安厅的诸君送上鼓励”。“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义。要让中国知道,在一线正面对抗的,不仅有海上保安厅,日本国民也在关心。”他事先向大阪航空局递交飞行计划,获得批准。但是,直到临出发的前一天,海上保安厅都在不断上门劝说老头“因为是敏感区域,希望你别去。”老头以“我没收到航空局的禁飞通知”为由,拒绝海保厅的要求。他一意孤行地去了,而现在的钓鱼岛周围早不是10年前了。日本随即收获“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首次起飞舰载直升机,驱离日本民用机”的大惊喜。 ▲当天执行任务的海警船直升机据《读卖新闻》报道,5月28日,日本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外务大臣向在野党议员们解释,为什么要求民用飞机谨慎控制前往钓鱼岛。外务大臣岩屋毅希望在野党理解。“日本的民用飞机在日本领空飞行,原则上是自由的。同时强调目的是为了预防难以预测的事态。作为政府立场,不希望在钓鱼岛上空做不必要的靠近。” “不具备充分应对能力的民用飞机,若在该空域游览飞行,有可能会给国民(搭乘人员)带来危害。站在预防观点,采取了当然的措施。”(措施,指事前劝说对方勿要行动) 来自在野党“日本维新会”的议员和田有一朗,对此指出:因要求谨慎自控,使得“纷争地带”的印象被扩散开来的话,难免不会动摇“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这一日本立场。 对此,内阁审议官室田幸靖答辩道:作为行使主权,保护国民的安全,也是我们的责任义务。称要求谨慎自控,“完全没有动摇日本的主权”。 驾机擅闯钓鱼岛上空的那个八旬右翼老翁,被钉死成“祸首”。“国土交通省、国家安全保障局、内阁官房事务室协商如何应对,决定要求他谨慎自控,但他没有听进去”。 服了!最后把责任一股脑儿甩老头一个人身上了。假如当天中国海警船没有起飞舰载直升机驱离,相对温和的话,日本政府大概会继续装傻“民间行为,我不好阻止”吧。 事发两周后,日本前海上保安厅第3管区海上保安本部部长远山纯司曾在电视上透露,日方为什么在钓鱼岛总是采取“软弱”的应对方式。因为日本绝不能给中国落下口实,让中方找到理由“展开下一招”。 就在差不多时期,日本前航空自卫队西部方面队司令杉山政树接受周刊专访。他称:不幸中的万幸,没有发生中日直升机的接触事故。日本的民用机和中国海警的直升机都平安无事。因为如果发生事故,就会发展成更为复杂的国际问题。在中日关系上,真正恐怖的是日方一不小心给中方制造了“契机”。这两人一个是海上保安厅的,一个是自卫队的,都曾是钓鱼岛相关的现场高层。再看《读卖新闻》6月1日的重磅新闻,算是先放话造势,然后显得水到渠成,显得不那么没面子。不是害怕后退了,而是有理有据,为了保护国民。 最后,惯例的乡民评论…………………………抱歉,没有。因为这条被放在雅虎首页的重量级新闻,关掉评论区了。

    Breaking

    周华健至新加坡巡演「自曝特殊关系」抛半退休震撼弹

    周华健日前至新加坡举办「少年的奇幻之旅3.0」巡演,由于30几年前在当地宣传掀起轰动,并且身受各界照顾,让他打趣自称是新加坡人的干儿子。这次开唱距离新加坡建国不到一个月,幽默的他笑说:「我今年64岁,新加坡60岁,我比它大4岁,是看着它长大的干儿子!」 他的首首经典歌包括「爱相随」、「让我欢喜让我忧」、「朋友」等等,熟悉旋律响起,全场万人立刻齐声合唱,不只唤醒歌迷的青春回忆,也重新定义「时光旅行」的感动,周华健感性地说:「如果哪首歌曾在你人生中当过配乐或主题曲,那我们就一起走在这趟奇幻之旅上了。」 不只有经典情歌,周华健从小痴迷金庸小说,带来电视剧主题曲如「刀剑如梦」、「天下有情人」,更话匣子大开分享对于「退休」的看法。64岁的他表示早就可以退休,「但因为怕被忘记,只好选择半退休生活,没事唱唱卡拉OK、配一副老花眼镜」。 此外,他还化身客座导师,拜访当地老友黄韵仁与作词人小寒创办的亚洲音乐学院,提点学员:「现在很多人按几个键甚至用AI就能生成歌词、旋律,但那些是没有生命的作品。」他不藏私地分享个人经验,鼓励大家学好乐理、处理好词的起承转合,因为那是创作最动人的地方,后谦称自己不适合教学,「因为你懂得多,不一定教得好,教学生这种事,就交给韵仁跟小寒吧。」 忙于巡演的他分别在9月、11月空降北、高双蛋,开卖后门票秒杀,兴奋宣布将于9月21日在台北小巨蛋加开1场,他开心玩谐音哏大喊「我们不健(见)不散」。

    英国博物馆新发现…4000年前埃及文物「留下匠人手印」

    英国剑桥(Cambridge)费兹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28日表示,研究员在一件有4000年历史的埃及文物上发现一枚罕见手印。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报导,博物馆文物管理员在埃及灵室(soul house)基座上发现这枚古老手印。灵室是一种房屋形状的陶土制祭品托盘,可能放在坟墓中,用于盛放食物供品或作为灵魂居所。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飞机遇乱流会紧张?机长曝搭清晨航班、选这些座位最不晃

    一名资深飞行员日前分享飞行建议,指出对于搭飞机容易紧张的乘客而言,清晨的航班是搭飞机的最佳时段,在选择座位上,若选择机头或靠近机翼附近的座位,在遇到乱流时,相较其他位置感受到晃动的幅度会较小,有助减少飞行过程的不适。 该名飞行员为克里斯机长(Captain Chris),与其妻子萝莉(Laurie)共同经营YouTube频道「Travel Tips by Laurie」,经常分享旅游与航空相关知识。克里斯在最新一期「问问飞行员」影片中回应网友提问,指出清晨航班因气温较低、空气较稳定,通常较少乱流,尤其在夏季更为明显,搭飞机容易感到紧张的人可以考虑选择清晨的航班。 他进一步建议,乘客可选择机头或机翼附近座位,因该区域较不易感受到乱流与飞机的侧向摆动(yaw movement),而机尾则因摆荡幅度较大,较易引发不适。不过克里斯也坦言,许多航空公司对靠近机操前端的座位收取的费用也比较高,乘客需视自身情况决定。 克里斯表示,若乘客对飞行容易感到紧张,也可以在登机时主动跟空服员说一声,甚至可以询问是否能与驾驶舱飞行员简短交谈,多数飞行员会愿意分享当日气流与预期的颠簸情况,可以帮助你对于旅途更感到安心。 有观众在留言中分享,自己过去常因飞机遇到乱流感到紧张,在萝莉的鼓励下,她有试过主动先告知空服员,在飞机遇到乱流时,空服员也会特意到身边关心她是否都还好,帮助她减缓搭飞机时的焦虑。

    “美机构被告知,要避免对华采取强硬措施”(图)

    据中新网消息,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早前表示,很高兴看到美国取消H20芯片出口限制。然而特朗普政府此番“纠偏”之策,却让一撮美国民主党政客急得跳脚。在7月27日发送给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信中,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和反华机构“中国委员会”的民主党议员们,对解禁售华芯片表示“严重关切”,称特朗普此举逾越了界限,将安全问题当作贸易谈判的筹码。一名美政府官员坦言,政府内部在如何与中国开展技术竞争的问题上分歧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现在希望与中国实现“战略稳定”,而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都渴望参与其中。另据多名美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为避免影响对华贸易谈判,以及帮助特朗普促成今年中美元首会晤,美国政府已冻结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负责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过去几个月被告知,要避免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多次就美国恶意封锁打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阐明严正立场。中方对此一贯坚决反对,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只会增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分析人士注意到,随着中美官员本周在斯德哥尔摩开展新一轮贸易谈判,有迹象显示,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支持商业利益的硅谷正在压倒主张安全优先的强硬派。特朗普政府本月放松英伟达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据悉,这一政策风向的转变震惊了聚焦安全议题的强硬派,他们批评此举逾越了界限,将安全问题当作贸易谈判的筹码。 7月23日,美国华盛顿,英伟达CEO黄仁勋出席“赢得AI竞赛”活动。 IC Photo 在一封27日晚间发出的信中,“中国委员会”民主党首席议员拉贾·克里希纳穆尔蒂和外交事务委员会的格雷戈里·米克斯写道,他们对政府将芯片出口管控“当作谈判筹码”表示“严重关切”。他们称,特朗普这么做等同于向中国和所有正在与美国谈判的国家发出了信号——本届政府为了关税谈判那虚无的好处,甘愿牺牲美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28日一早,又有五位民主党参议员致信卢特尼克,呼吁他“迅速撤销这些不明智的行为”“不应该把关键技术优势当作贸易谈判的让步条件”。这封信的联署者包括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马克·华纳以及少数党领袖查尔斯·舒默。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的梅根·哈里斯表示,特朗普解禁H20芯片出口中国,让负责出口管制工作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人士都“大为震惊”。她说:“现在每一项后续的出口管控措施都令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是否愿意在达成某项协议后撤销这些措施?”美国打着“国家安全”幌子限制中国获取美制计算芯片的政策,早已在国际上面临质疑。一些外国官员认为,这项政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产业政策驱动的,旨在推进美国的商业利益,而非纯粹的安全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政府官员在讨论政策细节时表示,政府内部对于如何更好应对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存在着严重分歧,目前来看硅谷阵营相对于安全鹰派占据了上风。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政府官员也表示,特朗普现在希望与中国实现“战略稳定”,而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都渴望参与其中。“黄仁勋反复强调出售H20芯片将改善双边关系,”这位官员补充道,“有100位首席执行官都说过和黄仁勋一模一样的话。”另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为避免影响对华贸易谈判,以及帮助特朗普促成今年中美元首会晤,美国政府已冻结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包括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在内的八位知情人士表示,负责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过去几个月被告知,要避免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一些官员还指出,考虑到中国可能进行报复、限制关键稀土和磁体对美出口,美国在实施出口管制方面受到掣肘。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美中竞争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凯尔·陈认为,特朗普第一任期更关注限制中国技术发展,而第二任期则将这些政策更多视为谈判筹码。“2025年的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的调整,恐怕会引来2018年的特朗普强烈抨击。”他说。美国反华政客借中美会谈之机操弄安全议题,恰恰暴露出其与日俱增的焦虑。“从一味强硬到示好,特朗普对华政策怎么就变了?”外媒此前注意到,在对华芯片销售等问题上,特朗普政策近来发生了戏剧性逆转,对华鹰派正在失势。那个最初决心通过惩罚性关税迫使中国屈服的特朗普政府,现在转而希望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凸显出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美国政府各部门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暂停对华采取更激进行动,同时推动会给中国留下好印象的举措。此外,特朗普渴望获邀于今年晚些时候访华,这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华政策的谨慎态度。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王毅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双方应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同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