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43834 帖子
特朗普怒斥马克龙“胡说八道” 提前离开G7(图)
当地时间6月1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突然提前离开正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称他的离场“与中东停火无关”。他还猛烈抨击法国总统马克龙“胡说八道”,称其“故意也罢,无心也罢,从来就搞不清楚状况”。峰会本应聚焦乌克兰危机、全球经济和气候议题,却被以色列与伊朗持续交火的突发外交局势打乱节奏。01 特朗普“临阵退场”引发诸多猜测6月16日周一,特朗普突然中断访问,离开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Kananaskis会议现场,乘专机飞返华盛顿。据美国媒体透露,他将前往白宫战情室(Situation Room),召集国家安全团队举行紧急磋商。尽管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随后在X平台表示,总统此行“与中东局势有关”,但特朗普本人则坚称,这与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停火无关。他在自家平台Truth Social发文称:“这是比停火更重大的事。马克龙根本不知道我为何回国。”特朗普进一步讽刺道:“马克龙为了刷存在感,误导媒体说我回国是为斡旋停火。错得离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埃马纽埃尔总是搞错状况。”02 马克龙“误判”?白宫言辞模糊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峰会期间表示,美国方面“提出了一个接触与对话的提议”,可能为“与伊朗之间的停火进程铺路”。他补充说:“如果美国能实现停火,那是件好事。”马克龙这一表态曾被解读为美方愿意推动外交突破,并获得了一度来自白宫的模糊呼应。莱维特当时也提到,总统离开是为了“处理多项重要事务”,没有直接否认与停火有关联。但在特朗普本人亲自发声、予以驳斥之后,这一“停火推动者”的形象迅速破灭。03 峰会发布联合声明:谴责伊朗,呼吁克制在特朗普离开前不久,G7成员国罕见地就中东局势发布了一份共同声明,称“伊朗是该地区不稳定与恐怖主义的主要来源”,并强调“以色列有权自卫”。不过声明也呼吁各方“最大限度避免升级”,并再次表明,G7各国“坚决反对伊朗获取核武器”。尽管联合声明文字强硬,但各国在幕后对美方动向的不透明表达出明显担忧。一位欧洲外交官对路透社表示:“我们甚至不知道特朗普此行回国是为了做什么,信息传递混乱得令人震惊。”04 以伊交火第五夜,美国立场模糊与此同时,以色列与伊朗的空袭对峙已连续五个夜晚。德黑兰宣布“持续打击直到天亮”,以回应新一轮以色列袭击。特朗普在中东问题上发出多个“矛盾信号”:他一方面称“即将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在Truth Social上发出警告:“所有人应立即撤离德黑兰。”白宫则继续坚称,美军在该地区“保持防御姿态”。据Axios网站报道,美国仍未完全放弃外交路线,白宫正就中东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与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会面的可能性进行讨论。05 特朗普退场致与泽连斯基会谈取消,G7制裁俄罗斯方案陷分歧特朗普的突然离场也导致他原定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双边会谈被迫取消。此举引发乌克兰方面强烈不满,基辅方面称:“文明世界尚未给予应有回应”,尤其是在俄军周一晚对乌首都发动大规模轰炸,造成至少14人死亡之际。此外,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原计划在周二与G7伙伴共同宣布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经济制裁,但特朗普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制裁没那么简单”,并重申反对2014年因克里米亚事件将俄罗斯逐出G8的决定,称这是一个“错误”。06 商贸关系剑拔弩张峰会另一焦点是如何化解特朗普提出的新贸易壁垒。他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并扬言将进一步提高税率。尽管如此,美国与英国达成的5月贸易框架获得确认,加拿大也表示已与华盛顿承诺将在30天内达成一项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在与特朗普会晤后于X平台发文称,美欧双方将“加快步伐”,力争达成一个“公平、良好的贸易协议”。07 分裂的峰会,动荡的世界G7原本计划聚焦全球供应链、绿色转型与技术合作,却被突如其来的地缘冲突所主导。特朗普的“突然离场”与对盟友的尖锐批评令西方内部裂痕暴露无遗。正如一名加拿大高级官员对媒体所说:“我们不清楚他到底准备做什么,但每一次他掀翻桌子,都让G7的团结再受一次打击。”
菲律宾女子嫁加拿大男 生孩要自费$2万 上诉失败
根据近期报道,一名孕妇在被拒绝医保覆盖且上诉失败后,将不得不自付数千加元在曼尼托巴省分娩。妮卡(Nikka)和安德鲁·沃思(Andrew Worth)夫妇即将在本月底迎来第一个孩子——一个女儿。然而,在曼尼托巴省卫生部拒绝为妮卡提供医保后,整个孕期的费用都需自行承担。“我们已到最后阶段,我怀孕九个月了,无论如何孩子都会得到照顾,”妮卡告诉CTV新闻,“但我们只是想为公平而战。”这对夫妇去年在妮卡从菲律宾来加拿大探访时相识,随后相恋并于9月结婚。不久后他们得知家庭即将迎来新成员。问题在于:身为菲律宾公民的妮卡目前持访客记录(一种有效期至11月的延期访客签证)在加拿大,她一直在等待永久居留身份获批。妮卡称,尽管她嫁给了曼尼托巴省居民,且腹中胎儿将是加拿大公民,但她被告知不符合省级医保覆盖资格。图源:CTV“我认为加拿大医疗体系是许多加拿大人的骄傲,”安德鲁说,“但这件事让我感到幻灭。” 他提到,更令人沮丧的是,曼尼托巴省的规定存在例外情况:根据该省政策,工作许可持有者的配偶有资格获得医保,但加拿大公民的配偶却没有。这对夫妇将案件提交至曼尼托巴省卫生上诉委员会,但申请于本月初被驳回。委员会在CTV新闻获得的裁决中称:“不幸的是,法案中的具体措辞……不允许在配偶被认定为‘居民’前将医保福利扩展至其身上。”CTV新闻就此联系卫生部长置评,省政府内阁通讯团队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应:“曼尼托巴省根据联邦政府认定的居留身份提供保险。” 邮件补充道,若联邦政府认定某人为居民,曼尼托巴省将为其提供医保,“《卫生服务保险法》规定,保险与居留身份挂钩。”这意味着妮卡和安德鲁必须承担孕期所有费用:他们已为产前检查和超声波支付约5000加元;而分娩时,医院单晚费用近6000加元,若出现并发症,重症监护室(ICU)单晚费用将超过1.6万加元。夫妇俩预计,迎接孩子的总费用将超过2万加元。唯一的慰藉是,他们被告知孩子出生后将纳入曼尼托巴省医保覆盖。为支付开销,两人已从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并发起GoFundMe众筹。“我们得像还车贷一样偿还这些费用,”安德鲁说,“在加拿大生孩子竟要背上债务,这简直荒谬。”来源:https://www.ctvnews.ca/winnipeg/article/pregnant-woman-denied-health-coverage-facing-20k-bill-to-have-baby-in-manitoba/
买机票下单$3977 被扣$8308 华人维权成功(图)
根据近期裁决,Expedia被勒令向一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客退还费用。该旅客称其信用卡被收取的机票费用超过约定价格的两倍。克里斯托弗·尹陈(Christopher Yin Chan)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额索赔法庭对该公司提起纠纷,主张其购买温哥华至香港的往返机票时被多收费。陈向民事争议解决法庭表示,2023年6月他点击Expedia的“完成预订”按钮时,行程报价为3977加元。次日,其信用卡出现一笔8308加元的消费。图源:CTV法庭成员彼得·纽赫斯(Peter Nyhuus)在近期裁决中写道:“他称立即联系了Expedia,但公司不愿解决问题。”“他表示不想取消旅行计划,因此发起纠纷,要求退还多收款项。”陈的证据包括购票次日截取的Expedia网站截图,其中显示相似行程的双人机票标价为3977加元。纽赫斯认为,机票价格“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降价超50%。“Expedia未说明此事发生的原因,”他指出,“该公司仅称‘基于结账流程’,陈先生在购买前已收到机票价格通知并同意。”但Expedia未向法庭进一步解释其结账流程。纽赫斯最终判定陈更可能被多收费,责令Expedia退还4330加元差价,另加406加元预审利息及200加元法庭费用。来源:https://www.ctvnews.ca/vancouver/article/bc-man-says-expedia-charged-double-the-agreed-price-for-hong-kong-flights/
刀片喉卷土重来?新冠新变种Nimbus蔓延(图)
随着名为“Nimbus”的新冠病毒新亚变种在加州蔓延,部分地区废水检测显示病毒水平上升,阳性率回升。这种亚变种被描述为可能带来“刀片喉”等剧烈症状。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疫苗接种政策的调整,包括削弱 CDC 建议和解雇疫苗咨询委员会成员,引发了医学界对未来疫苗可及性和公众信任的广泛担忧。“刀片喉”症状再现:新亚变种“Nimbus”来势汹汹近期,新冠病毒似乎在加州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一个新型且具有高传染性的亚变种——NB.1.8.1,被昵称为“Nimbus”,正日益成为主流毒株。此前,中国有报道称,该亚变种感染者出现了更明显的“刀片喉”症状,患者形容嗓子如同布满刀片般疼痛。尽管“刀片喉”听起来是新词,但这种剧烈喉痛的描述在美国新冠疫情中并非首次出现,此前也有患者称其喉咙像被玻璃碎片覆盖。然而,随着“Nimbus”在其他国家引发新冠病例激增,这一症状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传染病专家彼得·钦洪博士(Dr. Peter Chin-Hong)指出,在奥密克戎变种之前,味觉和嗅觉丧失以及呼吸急促是主要症状。但随着新冠导致住院的几率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其他症状,比如异常剧烈的咽喉疼痛。全美及加州数据:病毒活动增加作为奥密克戎家族的一员,“Nimbus”目前已是全美最具优势的冠状病毒亚变种之一。截至 6 月 7 日的两周内,据估计“Nimbus”占据全国冠状病毒样本的 37%,与此前几个月的主导毒株 LP.8.1(约占 38%)旗鼓相当。加州公共卫生部门向《洛杉矶时报》证实,“Nimbus”亚变种自五月以来在加州也呈增长态势。预测数据显示,该亚变种在加州当前流通病毒中占比高达 55%,而四月时仅为 2%。目前,加州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 2.8%,高于三月季节性低点的 1.1%。凯撒医疗集团南加州地区传染病主任伊丽莎白·哈德森博士(Dr. Elizabeth Hudson)指出,“我们正在看到新冠活动增加的一些迹象,包括 NB.1.8.1 变种的出现、废水病毒水平升高以及检测阳性率上升。”南加州的废水监测显示出区域差异:圣巴巴拉流域报告中度至高水平,文图拉县和洛杉矶县为低至中度,河滨县为低水平,而圣贝纳迪诺县则活跃度较高。洛杉矶县的废水病毒水平也在上升,截至 5 月 30 日的...
洛杉矶房子没人要了?开发商带头直降$100万(图)
在连续4个月房屋库存量同比上升之后,业界一致认为:加州已进入买方市场!这意味着目前加州房屋供应量已经明显超过购房需求。橙县尔湾甚至出现开发商带头降价,新盘直降100万美元。01加州的房产市场正向“买方市场”转变在连续4个月房屋库存同比增长后,加州房地产市场已被认为进入了稳固的“买方市场”,房屋供应量明显超过了购房需求。Realtor.com最新报告显示,加州房屋销售量徘徊在接近大衰退时期低点,高昂的房价和贷款利率让大量潜在买家选择按兵不动。房地产分析师尼克·格尔利(Nick Gerli)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在加州几乎没有人买房了”。图源:Zillow.com疫情期间,加州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剧烈变化。远程办公的兴起使许多屋主得以从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搬到周边小城镇,甚至离开加州。2020年初至年中,房价一度比上一年略有下滑,但很快强势反弹,并持续上涨至今。如今,历史高位的房价与接近7%的抵押贷款利率,以及各种经济不确定性,“压制”了人们购房需求。加州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副首席经济学家奥斯卡·魏(Oscar Wei)表示:“加州房屋库存增长速度与全国一致,全国5月房屋库存同比增长超过30%,加州也同样呈现两位数增幅。”他补充称:“每年4月至8月是春季购房季,这段时间活跃房源通常会增加,因为许多家庭希望在开学前完成置业。但今年增长势头正在放缓,供应量可能在6月达到平台期。”Redfin也指出,4月加州多座城市跻身全国卖家与买家供需失衡最严重的50大都会区,加州河滨(供需差61.3%)、萨克拉门托(44.9%)、洛杉矶(44.8%)、阿纳海姆(38.7%)以及奥克兰(36.2%)上榜。信息截取自Newsweek.com表面上看,这对苦于房源短缺的购房者来说是好消息。但数据显示,买家并没有积极入市。4月全州售出房屋约25,100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1.6%,但仍比长期均值低20%,比疫情高峰期低40%。2024年4月与2025年4月加州主要大都市待售房源库存情况如下:信息截取自Newsweek.com“经济不确定性和高抵押贷款利率导致借贷成本高昂,这是近期房屋需求和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同时,保险获取难度和成本上升也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魏解释道。Reventure App数据显示,上月加州房价环比下跌0.42%,为全美第四大跌幅,这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格尔利指出:“房价下降的原因是低需求叠加房源增加。过去两年加州房源一直偏低,如今库存激增。”降价售出的房屋比例上升至34.8%,比去年高出10.2个百分点;而以高于挂牌价成交的房屋比例下降至40.3%,同比减少9.7个百分点。信息截取自Newsweek.com02开发商带头砍价100万!根据加州房地产经纪人协会(CAR)的数据,2025年4月,洛杉矶县活跃房源数量同比增长近30%,橙县同比增长约25%。河滨县和圣贝纳迪诺县等内陆地区的库存增长幅度甚至更高,部分区域达到35%以上。信息来源:CAR待售房屋数量大增,而购房需求却因高房价和接近7%的抵押贷款利率持续低迷。在南加州的橙县,尤其是尔湾,房企为了去库存已经开始大幅让利。尔湾目前挂牌待售房源约820套,这是非常罕见的。更令人意想不到是,大型开发商Shea Homes带头降价,部分新盘房型一次性降价超100万美元。图片来源于社交媒体。这一举动震惊了市场,也被业内人士视作房企在高库存压力下争抢有限买家的“破釜沉舟”之举。尽管开发商和部分卖家已经开始降价促销,但整体房价依然昂贵,让不少买家犹豫观望。以橙县为例,2025年4月单户住宅中位价仍接近125万美元,洛杉矶县也在90万美元上下徘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高库存和低需求的局面持续,今年下半年南加州房价可能会面临更大调整压力。今年底前全国房价将小幅回落,加州部分城市也不例外。Zillow预测,加州31个城市房价将下跌,包括旧金山(预计-5.2%)、圣何塞(-3.8%)、萨克拉门托(-3%)、洛杉矶(-1.2%)、圣地亚哥(-0.7%)。“随着进入下半年,季节性因素会促使价格趋稳,供应增加也会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我们预计全州房价全年同比涨幅为个位数,但各地月度波动可能较大,因为部分市场样本量小、易受扰动,”魏表示。Ref参考文献: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s-housing-market-buyers-upper-hand-spring-price-drop-redfin-2025-6
Breaking
加拿大移民新规落地!流程重大变化!拒签率暴涨!
最近,打算通过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申请加拿大永久居民的朋友,得特别留意了。移民部(IRCC)突然宣布,从2025年8月21日起,规则要大改:以后拿到EE的邀请(ITA)后,你必须先完成移民体检,才能递交PR申请。
以前的流程是这样的:你先进EE池子,等收到ITA,再提交完整的PR申请,然后等移民部通知你去做体检。可新规一出,这个顺序直接倒了过来——拿到ITA后,第一步就得去体检,体检报告必须跟申请材料一起交上去。
这可不只是流程变个顺序那么简单。因为ITA一旦发到你手上,你只有60天的提交期限。现在多了“体检必须先做”这道硬要求,时间就更紧张了。你得马上找移民部认可的体检机构预约,最好当天就去,不然一拖可能就来不及。要知道,体检预约有时要等好几天,甚至几周。
而且别忘了,移民体检可不是走个过场。除了你本人,配偶、孩子——不管来不来加拿大——都得一起合格。
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那些可能“增加加拿大公共医疗负担”的情况,比如需要长期昂贵治疗的慢性病。
如果能提供病情稳定、治疗可控的证明,风险会小一些。至于传染病,比如肺结核,那基本是直接卡住。
很多人会觉得,体检新规只是对流程做了调整,认真准备就没问题。但别忘了,现在加拿大的移民审批环境,早就没有几年前宽松了——拒签率正在全线飙升。
根据最新数据,自2023年以来,加拿大几乎所有永久居民和临时居民类别的拒签率都在上升。学习许可的拒签率从40%多一下子飙到65%,访问签证的拒签率也涨到一半。毕业后工签、配偶工签的拒签率几乎翻倍。就连经济类永居申请的拒签率,也从前年的5%涨到了今年的6.7%。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加拿大政府从明年起连续三年要砍移民接收目标,还削减了3300个移民部岗位。可是申请的人并没有减少,反而还多了。截至今年6月底,系统里有超过218万份申请在等着处理,其中84万多份早就超过了移民部自己承诺的审理时间。压力一大,移民官只能用更严格的标准、更快的节奏筛人,结果就是更多申请被拒。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拒签信里用的都是模板化语言,理由含糊,看不出到底哪一步出错。这导致不少原本条件不错的人被莫名拒了,只能重新递交、上诉、甚至打官司。有律师就抱怨,现在移民部在高压下越来越依赖自动化系统和AI给出的“风险提示”,而不是仔细看申请人的材料。
克罗地亚人Nikola Maricic,以前去过多伦多,这次是想来温哥华参加气功健康师大会,结果一年内两次被拒访问签证,理由模糊到让他直接放弃再申请。
还有加拿大公民Frank Shen,从中国回加后给妻子递交配偶担保,结果被拒,移民官说不相信他住在加拿大——哪怕他交了护照、租约、水电账单这些证据。最后还是他自己在上诉庭辩护,才争取到重新开档。
更离谱的还有哈利法克斯的Victoria Joumaa,她是三名黎巴嫩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孩子们两次被拒签证,拒签信直接无视了律师提出的人道理由。最后只能打到联邦法院才重审。
移民部倒是回应说,AI不会直接拒签,只是帮官员整理信息。但业内律师普遍担心,这种“快速浏览”模式让很多细节被忽略。要知道,每一个拒签决定,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体检新规更像是在已经拥堵的移民高速公路上加了一道收费闸口。你不仅要跑得快,还得跑得合格。拿到ITA后,任何耽误都可能让你直接错过递交窗口,而错过一次,就得重新排队进EE池子,再等下一轮邀请。
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加拿大四大永久居民类别拒签率分别是:
经济类:6.7%
家庭团聚类:12.6%
人道与同情类:40.4%
受保护难民及家属:16.5%
尤其是家庭团聚类拒签率的上升,让不少人怀疑,一些人是在其他移民途径行不通后,选择结婚当捷径,结果被移民官认定婚姻不真实。
多伦多律师Mario Bellissimo就预测,人道与同情类的拒签率还会继续上升,因为国际留学生和工签持有者的永居名额被削减,他们只能把这个类别当成最后的赌注。而从历史来看,申请积压越久,拒签的概率就越高。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高拒签率和体检新规叠加,对申请人的要求不只是“条件好”这么简单了,还得反应快、准备全、材料硬核。对于那些原本以为自己稳拿PR的人,这种变化很可能会打乱整个计划。
总之,从明年8月21日起,如果你打算走EE通道移民加拿大,心态一定要从容,但动作必须迅速。ITA到手,立刻预约体检,材料一次性准备齐全,不给移民官任何挑毛病的机会。在当前的审批环境下,哪怕只是一个小疏忽,都可能让你从“稳进”变成“被拒”。
毕竟,在加拿大移民这场马拉松里,现在拼的已经不只是分数,还有时间、细节,甚至运气。
汉奸比鬼子更可恨!日本投降 汉奸如何处置?(组图)
“日本投降矣!”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了这一重大消息全中国都沸腾了,这一天,中国人等太久了。该死的日本鬼子终于被打败,终于滚出中国了。此时,中国人民也相信,清算汉奸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但是,正式抓捕汉奸的行动一直拖到9月27日才展开,报纸刊登的汉奸名单,也只刊登了三天,就不再更新了。如果不是社会各界持续地向国民党当局施压,抓捕汉奸行动还会再拖下去,国民党当局甚至连汉奸名单都不想公布。汉奸名单为什么不能公布?因为一旦公布,这些汉奸非死即囚,国民党大员们就赚不到汉奸的“买命钱”了。对于国民党的拖沓态度,美国发出警告:南京伪政府曾向美国宣战,如果国府对这些人不加以逮捕,盟军将自行列出战犯(汉奸)名单。在内外压力下,国民党才不得不在日本投降一个多月后实施抓捕行动。虽然,国民党后来对此有很多解释,比如维持城市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给汉奸自首机会……但根本原因是蒋介石需要拉拢汉奸一起对付共产党。1945年7月,蒋介石就派戴笠秘密前往杭州附近的淳安县,与在这里等候的杜月笙会面,商谈如何拉拢上海、南京方面主要汉奸的问题。8月初,戴笠前往临安乐平,视察“忠义救国军”,指导他们与伪军合作事宜。戴笠行踪被日本间谍掌握,不过,戴笠的卧底又将其行踪泄密的情报告知了军统。于是,军统在临安的河桥古镇设伏,全歼了暗杀小组四名杀手(日籍两人、韩籍两人、汉奸一人)8月9日,戴笠前往浙西行署临时所在地汤家湾与“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马志超会面,明确了“忠义救国军”与伪军联合阻挡共军进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计划。然后戴笠再密电蒋介石,呈请给予伪军番号,将它们纳入“忠义救国军”,并在军政、军令部、陆军总司令部备案。8月10日,戴笠已经知道日本天皇愿意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消息。他立刻派“忠义救国军”调查室主任刘方雄前往上海,再到南京秘密会见日军参谋长今井武夫,再由今井向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传达戴笠的意旨--日军与国军合作,不得向共军投降。所以,在蒋介石的这种政策之下,国民党怎么可能严肃惩治汉奸?他是宁可对日军以德抱怨,宁可对汉奸网开一面,也要准备打内战。处置汉奸日本投降后,如果将汉奸交给戴笠全权处置,那肯定要比实际效果好得多。但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国民党已经烂透了,汉奸是一块超级大肥肉,各利益派系都在争夺处置权。电视剧里,好像总是军统在接收敌产、逆产,收受汉奸买命钱。其实军统是来晚了,它是在1945年9月27日之后才成立了“肃奸处理委员会”,虽然规模很大,权力很大,但大头已经被先来的接收大员吃了。“肃委会”由叶翔之为主委(后由沈维翰接任),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广州、汉口、青岛、济南、徐州、太原、南昌、长沙、安庆、杭州、福州、开封、越南等地,成立25个分会。“肃委会”为逮捕汉奸的执行机构,上海是重点中的重点,戴笠军统上海区区长王新衡为上海分会主委。每一肃奸分会,再另派督察长一名。军统在全国一共抓捕了4692名汉奸,移送司法机关4291名,移送军法机关334名,移送航空委员会24名;在押期间病死43名,查封逆产1456户。但一个月后抓跟一个月前抓,威力完全不同。许多汉奸就利用蒋介石给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销毁证据、打通关节、更改身份,甚至人间蒸发。比如二号汉奸陈公博就是在1945年8月26日潜逃到青岛,再逃到日本。他是舍不得钱财和情妇,在日本发密电回上海,被军统破译,日本才被迫交人。正是因为国民党对汉奸处置不力,所以解放后,还能挖出这么多隐藏的汉奸。对汉奸处置不力,除了民愤难平,也造成了国家财产重大损失。从重庆派到上海的国民党接收大员,第一位是吴绍澍,他担任国民党中执委上海党部主委、军事委员会特派员、上海市副市长兼社会局局长等职务。在一个月时间内,他就接收了一千余幢房屋,九百多辆汽车,金条二千多根(十两一条),珠宝无数。这些逆产,表面上充公。实际上却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了接收大员手中。“76号”特务头目李士群的内弟叶耀先一人就塞给吴绍澍数十根金条,吴绍澍还挑了一辆汉奸送来美国最新防弹汽车给自己用。吴绍澍在上海,用一个月时间就发了几辈子都得不到的横财。他为了继续捞钱,还往重庆方面塞金条,以阻止上海市长钱大钧上任。戴笠到了上海后,就警告吴绍澍不要干涉人事安排,并向重庆多次报告吴绍澍不法行为,建议将他召回。但吴绍澍却拖着不回重庆汇报,有人在暗中帮他转圜。10月底,他乘防弹汽车出外时,在路上遭到两名杀手开枪伏击,虽然子弹没能打穿车窗,但他知道是戴笠派人吓他。11月3日,他终于飞回重庆。重庆有人主张枪毙吴绍澍,“以肃官箴”。但蒋介石认为,“吴绍澍是派到上海去的第一个接收大员,如果枪毙,所损颜面”,所以,吴绍澍只是被免去了副市长职务,,由前法租界官员何德奎接任。不久,他又回到上海,因他跟戴笠谈妥了,忍痛割肉给戴笠和军统。上海军事特派员公署的秘书长周孝伯,是另一名接收大员。周孝伯原是吴开先(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抗战时中统上海区负责人)的秘书,上海滩的二世祖。1941年,周孝伯被捕后附逆,跟了周佛海,在“伪中央信托公司”任职。他与上海电影明星、红舞女“小花狗”(张织云,后沦为妓女,冻死在香港街头)结婚,仅仅三个月就离婚。小花狗找了杜月笙闹,因为周孝伯是杜月笙门生。她拿出婚前字据,要周孝伯支付上面的天价离婚赔偿金。杜月笙丢不起这人,就替周孝付了款,并当场将门生帖子退回。周孝伯欠了杜月笙还不起,就逃债到了安徽屯溪。没想到他却因祸得福,日本投降后,他成了汪逆的反抗者,弃暗投明,忠勇可嘉。他成了接收大员后,对上海那汉奸相当了解,也发了横财,只要汉奸送房子、送金条、送女人,一切好说。接着,国民党社会部特派员陆京士也到了上海,负责整顿社会团体。陆京士是搞“黄色工会”起家的,也是杜月笙门生,由于跟戴笠好,他被委任为“上海工人忠义救国军总指挥”,手里有枪。只要他上门,那些压迫过工人的汉奸都乖乖给钱。除了这些重庆派来的接收大员,上海本地也有“接收大员”,就是“忠义救国军”这帮地痞流氓。他们的司令袁亚承,以“国军”名义从浦东来上海市区,在各区疯狂抢劫被服、汽车、汽油……还敲诈赌场、妓院、大烟馆。谁敢不给钱,就说是汉奸,因为这些生意以前免不了跟日本人有瓜葛。国民党“三青团”也来上海接收,实际上自1941年12月8日“三青团”上海支部书记奚培文叛变后,就已名存实亡(他把花名册交给了汪伪,把同志们全卖了,换来十几根金条)日本人一投降,“三青团”居然立刻在上海复活了,手里还有枪,因为它的背后是蒋经国。“三青团”工作就是满街贴标语,“蒋委员长万岁”之类,但实际工作是封房子、搬货物、抢家具。九月,正规军也来上海接收了,最早到达的是“中央宪兵司令部特派上海宪兵队”,队长姜公美。宪兵队已经捞不多少东西了,所以,他们敲诈的目标是流氓、地痞、卖鸦片的、开小赌台的、妓女……后来就直接对市民下手。姜公美由于激起民愤,国民党不得不将他逮捕。真正的正规军是十月初由汤恩伯带到达上海的,他成立了两个委员会:军用品接收委员会,非军用品接收委员会。由于汉奸财产所剩不多,汤恩伯就盯上了上海的工厂。本来,上海工厂不管是不是逆产,能开工的都不能查封。但汤司令的部队一句“我们只奉命接收,没有奉命开工”,就把生产原材料给“接收”了,然后再倒卖。10月中旬,宋子文也到了上海,他要接收金融界。宋家得到的这块肥肉比谁都大,但却悄无声息。国民党所谓“肃奸”,逃脱罪行的汉奸人数要远远大于军统抓捕的汉奸。最离谱的是,三号汉奸周佛海,居然在抗日胜利之时,转身变成了“上海行动总指挥”。他将伪储备银行准备金55万两黄金,白银760万两,银元32万个,美元550万,日元930万,日本公债20亿,以及其他股票、不动产等全部通过戴笠交给了蒋介石,成了蒋介石后来发动内战的小金库,而不是用之于民。周佛海不枪毙,怎么说得过去?汉奸死不死,就凭老蒋一句话。周佛海最终以“抗战后期秘密投诚,自效赎罪,维持上海稳定有功”为由,被免予死刑。那陈公博都梁鸿志、王揖唐、齐燮元、殷汝耕他们就死不瞑目了,谁没跟军统有秘密联系?只是戴笠不给他们作证罢了,原因是他们不能给蒋介石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周佛海的处置原计划是:军统作证,由法院宣判他无罪,洗刷他的汉奸罪名,让他的子孙后代好做人。1946年3月,因为戴笠飞机失事身亡,周佛海没了证人,才被判死刑。再由蒋介石赐予特赦,改为无期徒刑,最后病死狱中。北平、天津、广州的汉奸处置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接收大员们先到先得,然后再割点肉孝敬军统。也就是说,不管哪路接收大员,他们只盯着汉奸的财产,而不是清算汉奸本人,有钱一切好说。国民党对日本战俘也是优待有加,日俘主食成人每天25市两,副食另发。日侨稍低一些,不分主副食。衣被不仅允许日军自用,还把过冬棉服发还给日俘,还要发零花钱给他们,最低的兵卒也有200元。想想我们的八路军、川军、粤军、滇军、桂军战士们抗战回来,吃的啥,穿的啥?国民党这种做法,谁不寒心?对鬼子以德报怨,对汉奸网开一面,遗毒无穷。汉奸比鬼子更可恨。他们出卖国家、出卖民族、出卖同胞,抗日战争打了这么久,汉奸太多是主要原因。80年过去了,它们在网上仍然阴魂不散。我们必须警惕,绝不可轻饶!
餐厅主厨被网红搞万条网暴:网红吸粉 餐厅‥(组图)
上个月,旧金山餐饮圈出了一个大瓜。简单来说,就是一个1万多粉的小网红和旧金山一家新开的餐厅合作搞推广,也就是免费吃饭换一些曝光,结果饭没吃上,却跟老板兼大厨起了争执。这大厨是中国台湾人,16岁从台湾来到旧金山,已经在旧金山打拼了大半辈子。他开过自己的餐厅,还拿过詹姆斯·比尔德奖提名(James Beard Award,被称作美国厨师届的奥斯卡),算是业界比较成功的厨师了。但谁都没想到,这场战争以大厨一败涂地而告终。那位网红发了视频吐槽,其播放量已经超过2600万,大量网友涌入点评网站给大厨新开的餐厅打一星差评,现在大厨已经顶不住压力,被迫关店了......(视频播放量)另一边,网红本人却猛猛涨粉,现在TikTok粉丝翻了几十倍,已经来到了47万。(网红现在已经有47万粉)这位网红真名叫Karla Marcotte,本来只有1.5万粉。在她那期爆火的视频中,她对整件事的叙述是这样的:旧金山新开了一家餐厅,她受邀参加了餐厅的推广活动,并在视频中附上了短信截图为证。短信的内容大概就是两边来回敲定时间,Marcotte问对方有没有推荐的菜,有没有比较想推广或者比较上镜的食品等。(Marcotte提供的短信截图)时间约的是5点30,但Marcotte提前20分钟就到了,她习惯早点去拍拍餐厅环境。餐厅的接待员(host)跟她打了招呼,因为二人之前在短信中有过交流,过程还比较顺利,Marcotte顺利落座,一边拍照,一边等丈夫过来跟她汇合。就在此时,她听见接待员和另一个人在说话,后者在柜台后面,应该是餐厅的主厨。因为餐厅很小,她听得比较清楚,俩人话里话外不断蹦出“Tiktok”、“粉丝”、“播放量”等词语,Marcotte猜到他们聊的应该是自己,于是更认真地听了起来。主厨问接待员,她有多少粉丝?播放量多少?接待员拿出手机来给他看,Marcotte只有1.5万粉,零星视频过了百万播放......主厨显得很不满意,嫌她粉丝太少,又问接待员她ins有多少粉,这次更少了,只有1300粉。主厨更不满意了,说接待员就不应该邀请她来,这是个错误等等。接着又问,她是自己一个人吗?接待员回说不是,因为Marcotte还带了丈夫。主厨不知道Marcotte是早到了,还以为她丈夫迟到,脸色更不好了......(Marcotte的视频截图)Marcotte在一旁听得贼尴尬,脸都红了,餐厅本来小,三个人离得还很近,她每一句都听得很清楚。很快,主厨走了过来,Marcotte跟他握了握手,礼节性地说自己很荣幸等等。但主厨没太给她面子,问她之前有了解过这家餐厅吗,你事先搜索过吗,你知道我们做什么菜吗,我们是谁呢?Marcotte心说你们新开的餐厅又没有网站,我上哪搜去?但最终还是礼貌地回复说自己有研究过菜单,你们是一家红酒吧,菜色都比较小巧......主厨微笑着听她说,然后很快下了论断:看来你确实没研究过我们。他又问Marcotte的TikTok账号是啥,Marcotte心想,你还问我账号呢,不也没研究过我?但还是把ID告诉了他。然后主厨就开始当着她的面搜索她的账号,用外放最大音量播放她的视频.....Marcotte尴尬地等着他看完,接着他表示,他认为她的视频没有达到他期望这件餐厅所代表的水平。其实就是委婉地嫌她粉丝少,视频拍得不够专业.....(Marcotte的视频截图)但真正让网友愤怒的是他的下一句,他说:“你的粉丝可能不是会来我们餐厅的那种人。”Marcotte听着这话很刺耳,好像在说她的粉丝都很Low,配不上他的餐厅一样。此时主厨依旧在喋喋不休,说:“不是要装X,但你知道我是谁吗?”Marcotte只好回答不知道,主厨说,他获得过詹姆斯·比尔德奖提名、他的女儿有63万粉丝,而Marcotte并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他认为Marcotte并不理解这件餐厅在做什么......此时Marcotte已经忍不了了,她开始掉眼泪,想要离开餐厅。她说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不想再继续合作。没想到主厨表示:你被冒犯?你来我的餐厅,都没跟我介绍自己,坐下来就想让我给你做饭,我才是被冒犯的好吧?Marcotte觉得很奇怪,因为在这类合作中,接待的事通常是招待员做,因为餐厅的人通常会很多,你也未必知道老板是谁。她之前根本不知道他是员工还是老板。很快时间到了5点30,Marcotte的丈夫姗姗来迟,最终却只能带着抹眼泪的Marcotte离开。(Marcotte的视频截图)总之从Marcotte的叙述角度,主厨的态度说一句“傲慢至极”不过分。明明是你的餐厅邀请了她,结果还各种嫌弃人家粉丝少,段位低,还反复强调自己多么高大上,她理解不了等等......这算啥?所以Marcotte的视频爆火,播放量很快超过了一千万。在整个视频里,Marcotte并没有提到餐厅的名字,但她确实提到了大概地点。当地粉丝根据地点、新开不久的红酒吧、主厨获得过大奖提名等信息,查出餐厅的名字叫Kis Cafe。一夜之间,网友们涌入点评网站,疯狂地给Kis Cafe刷一星差评。原本Kis Cafe生意很红火,每晚都有上百位顾客,而现在,几千条差评将餐厅淹没了。不久,Kis Cafe宣布歇业,主厨本人(他也是老板之一)也被解雇。(Kis Cafe解雇主厨)另一边,Marcotte因本条视频大火,粉丝数从1.5万一跃来到47万,彻底火了。那么事情的真相是否和Marcotte的叙述吻合呢?事情发生三周后,《旧金山标准报》对主厨本人进行了采访。他真名叫Luke...
台裔导演新作「长话短说」 登上Netflix
动画喜剧片「长话短说」(Long Short Story)将于22日在Netflix首播,由台裔动画导演施至峰(Jack Shih)担任监督导演。施至峰荣获艾美奖(Emmy Award),并担任「南方公园」(South Park)长达23年的监督导演。「长话短说」尚未上线,便获业界好评;Netflix已预先签约制作第二季,显示该剧潜力不凡。
「长话短说」由动画界知名创作者瓦克斯伯格(Raphael Bob-Waksberg)主导制作,他曾以「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在业界掀起风潮,开创动画新风格。此次重返Netflix,他高度肯定施至峰的执导实力与创意,赞誉其为极具远见的动画人才。
全片围绕虚构家庭「徐家」(Shwooper)兄妹的成长历程展开,通过生活片段刻画人生百态,内容包含胜利的喜悦、失落的悲伤、冲突中的智能抉择与面对现实的理性妥协,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以轻松笔触传递温暖的人生哲理。
施至峰生于洛杉矶,1997年毕业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曾身兼导演、制作、配音与写作等多重身分。对中华文化怀抱热情,并以身为华人为荣,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让世界了解华人生活与价值观。他的父亲施超来自台湾,为知名企业家,毕业台湾大学电机系,取得加州大学电机博士学位,致力协助青年创业;母亲陈景虹为生化学家、南加大学教授,亦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学术成就卓越。
Netflix官方亦在TUDUM专文中,介绍该剧创作背景及特色,可详见https://www.netflix.com/tudum/articles/long-story-short-raphael-bob-waks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