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8275 帖子

    川普欢送马斯克:他不会真的离开…赠密钥匙表扬DOGE工作

    川普总统30日(周五)在椭圆办公室向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马斯克(Elon Musk)道别,为这位亿万富翁企业家波折的任期画上完美句点。 马斯克将离开他领导政府效率部的职位,他将重新投入经营他的企业,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火箭公司 SpaceX 和社交媒体平台 X。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美联社报导,川普称赞马斯克「为华府旧有的经营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并表示他的部分员工仍会留在政府。马斯克穿着全黑的T恤,上面写着「The Dogefather」,当总统列出在他监督下被砍掉的合约时,他点了点头。 川普并赠予马斯克一把看似金色的钥匙,以表扬他成立「政府效率部」的工作,该部门致力于裁减联邦员工和关闭政府机构,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川普表示,他只会将这份礼物赠予「非常特别的人」,而且这是「来自国家的礼物」。 马斯克从总统手中接过一把仪式钥匙后表示:「我认为DOGE团队的工作非常出色。他们将继续这份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 他在联邦官僚体制中留下了灼人的印记,包括解雇数以千计的员工。一些政府职能被剥夺,如美国国际开发署,它曾为世界各地的贫困人民提供了生命线。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裁员已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尽管造成了许多动荡,马斯克仍远未达到他的目标。他承诺削减1兆美元甚至2兆美元的联邦开支,最后期望却降低到本财政年度仅削减1500亿美元。 川普表示,马斯克领导了「几代人以来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政府改革」。他暗示马斯克 「不会真的离开」,会继续关注政府发生的事情。 世界首富马斯克最近表示将减少政治捐款,川普似乎急于为马斯克的服务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将是他的最后一天,但不是真的,因为他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川普周四晚上在社交媒体上写道。「Elon太棒了!」 身为政府的特殊员工,马斯克的职位设计是临时性的。不过,他曾假定如果川普仍然需要他的帮助,他会「无限期」留下,为政府担任兼职工作。对于 DOGE 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将如何继续的问题,马斯克轻轻带过,甚至暗示...

    俄军捅出“大篓子” 准备直面普京的怒火吧(组图)

    ·唐驳虎主笔俄罗斯战略底牌被西方看光,捅出“大篓子”的俄军,准备直面普京本人的怒火吧。俄罗斯发生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超过200万份机密文件流到西方手中,份份都事关普京手中的“战略底牌”。据悉,“丹麦观察”等几家欧洲媒体的记者,通过对俄罗斯一个网络数据库进行探查,获得了涉及俄军11个核武器基地的超过200万份机密文件。【西方获得了涉及俄军11个核武器基地的超过200万份机密文件】这些文件的内容包括了地下通道、导弹发射井等设施的平面设计图,摄像头位置图等安保部署信息,相关建设材料采购清单等等。可以说,手握这些机密文件,西方能够获知与这些基地建设与日常维护相关的大部分信息。再结合卫星侦察,西方就能够基本掌握俄罗斯当前的整体核力量部署情况,甚至制定出相应的打击政策。为了向外界证明这200万份机密文件的真实性,欧洲媒体还发布报告,重点介绍了奥伦堡州的两个导弹基地的建设情况。【欧洲媒体发布报告,重点介绍了奥伦堡州的两个导弹基地的建设情况】报告称,这两个基地间隔17公里,部署有俄军的2个“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团,基地的发射井内储备有核弹头。自2009年以来,这两个基地都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新建了防护结构、道路和设施,且专门放出了几张导弹发射井等设施的设计图纸。西方放出的这些文件资料,与俄罗斯国防部在此事上的沉默,都证明了此次泄密事件应该是真实发生了。诚然,俄罗斯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起泄密事件,但导致超过200万份机密文件落入西方手中,且文件内容涉及核导弹基地等高度保密设施的,这应该还是第一次,外界现在都将此次事件,称为是俄罗斯史上最大规模泄密,可见其严重程度。【这应该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起泄密事件】此次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俄罗斯国防与安全部门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层面的缺失。简而言之,导致此次泄密的数据库是俄罗斯为了减少武器、军事装备采购等信息泄露风险,专门建设的一个封闭式数据库,平时只对经批准的国内承包商开放。西方此次没有公布他们具体是如何攻破数据库的,只是说记者们通过使用俄罗斯等国的代理服务器,进入了数据库内查看资料。这就带出来了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西方完全通过技术手段,攻破了俄方所设置的一些防火墙,得以从数据库中探查信息。【外界可以通过这些情报,摸清俄罗斯的核力量部署】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是俄罗斯国防部等部门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力不足,没能构建起完备的防御体系。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获得了俄罗斯国防部资质认可,可以登录数据库的俄罗斯企业,与西方配合,让外人得以顺利进入到这个保密的数据库中。若是这种情况,只能说俄罗斯国内的人心和形势出了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足够让普京震怒了。可以预见到,俄罗斯网络安保部门与军队保密部门,必然会有人因此被罚。此外,正常情况下,西方在找到这样一个持续探查俄罗斯机密信息的渠道后,应该低调行事,而不是像直言放出自己手中掌握有200多万份机密文件的消息,甚至对外公开自己从何种渠道获得的文件。【西方此次行动应该是有意为之,以威慑俄罗斯推进和谈】这说明西方此次可能是有意为之,是在赤裸裸地宣告:俄军最敏感的战略底牌已被洞悉,普京赖以威慑对手的核盾牌在西方眼中已非铁板一块。而就在泄密一事在西方舆论上发酵之际,俄乌和谈出现了崩裂迹象,俄乌双方分歧越来越大,特朗普似乎也将失去信心,西方正在加紧向普京政府施加压力。新任德国总理默茨已经对外表示,美英法德等西方盟友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将不再有射程限制,乌军可以使用这些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西方现在为乌克兰松绑,会让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增加俄罗斯的防空反导压力,战火将进一步烧到俄罗斯境内。【西方解除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武器射程限制】因此,不排除西方已经将这些情报,交到了乌克兰手中,推动泽连斯基政府冒险行动,选择几处相对靠近乌克兰的俄军战略核设施发起行动。此次西方重点介绍的奥伦堡州导弹基地,就是一个可选项,乌军一个月前首次使用无人机攻击了位于奥伦堡州的一处机场,展现其远程打击能力。不过,直接攻击核设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搞得事情不好收场,乌军应该会先尝试打击核设施周边的配套设施,展现一下自己攻击俄方核设施的能力,以“敲山震虎”。由此可见,普京政府此刻面临的,是一场由信息泄露引爆的“四维风暴”,即战略威慑根基受侵蚀、国防体系信任危机加剧、前线战场压力陡增,以及西方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围剿。如何修补这一破碎的机密屏障、重塑战略威慑可信度、并有效应对乌克兰潜在的新一轮远程打击,将是克里姆林宫迫在眉睫的生死考验。

    美国一黑熊从天花板掉落坐在炉台发呆(图)

    美国肯塔基州一家民宅日前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只黑熊撞破天花板掉落坠落,随后就坐在厨房炉子上发呆,所幸并未伤害到屋主,动物专家抵达后将其驱赶出去。美国肯塔基州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脸书”表示,官员21日凌晨5时左右接报,有民宅通报家中有黑熊,官员到场后发现,黑熊竟从天花板掉入屋内。从照片可见,一只黑熊坐在炉子上,天花板有一个大洞。动物部门官员表示,他们时常接到与熊有关的报案,但是第一次看到黑熊这么乖巧地待在炉台上。狩猎监督官克里奇官员估计,黑熊可能利用屋外的梯子爬进阁楼,结果意外弄破天花板而掉落在炉台上。这只黑熊当时也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经过克里奇驱赶后,从打开的房门走了出去,当局并未透露这起意外对屋主造成多少损失。https://eu.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25/05/28/bear-falls-kitchen-stove-kentucky/83876308007/

    【最新】【加拿大首季GDP增长超乎预期】市场估算央行下周三议息八成机率按兵不动(图)

    经济学家预计加拿大央行由今年首季GDP出现增长,将会暂停降息。 由于企业试图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徵关税之前增加业务,加拿大经济在202 年第一季度超出预期增长,促使经济学家重新评估他们对加拿大央行即将到来的利率决策的预测。 加拿大统计局周五上午报告称,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2%,高于该机构早期估计的 1.5%和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1.7%。 满地可银行(BMO)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表示,当中的关键是2025年迄今的 GDP数据,没有发出明显的困境信号。 他指出,加拿大经济是七国集团中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因为美国和日本的GDP在上个季度均出现下降。 波特表示,凭藉这组稳健的结果,该银行放弃关于加拿大央行下周降息的预期。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经济学家也表示,认为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加拿大统计局表示,第一季度加拿大出口了更多的汽车、工业机械、设备和零件。同时,这些商品的进口也有所增加。 加拿大统计局表示,关税威胁预计会影响贸易模式,并促使进口商在这些关税实施之前增加出货量,以避免额外成本。 尽管周五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经济表现良好,但道明银行经济学家亨契奇(Andrew Hencic)表示,深入探究表面之下却另有其意。 第一季度家庭支出放缓,加拿大消费者在乘用车上的支出减少。住宅投资也随著转售活动的低迷而下降。 除了波特之外,其他经济学家似乎不太确定周五的消息,对加拿大央行下周三(4日)的利率决策意味著什么。目前基准利率为2.75%。 专家担心失业率飙升,尤其是年轻人。 但央行首选的核心通胀指标(排除了取消消费者碳税的影响)上个月却有所升温。 Capital Economics 经济学家布朗(Stephen Brown)表示,央行下周仍有充分的理由降息,尽管本周事件导致关税极度不确定,但显然不能排除央行再次暂停,等待更多信息。 他表示,截至周五上午,市场内的利率掉期定价显示暂停的可能性为80%。...

    苹果手机打起价格战 国产手机只能靠边站(图)

    “本来想支持国产的,结果一看iPhone 16 Pro只要5499,真香。”最近两周,苹果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据多位数码博主的数据,2025年第20周,iPhone 16 Pro激活量突破52万台,达到第19周的近3.8倍;iPhone 16 Pro Max机型则以32万台激活量实现1倍增长。这一爆发式增长与苹果自5月中旬启动的降价策略密切相关,市场数据印证了降价立竿见影的效果。价格,或许是苹果最不愿触碰的武器,却成了它在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一边是微博上“支持国产”的情绪海啸,一边是京东上秒空的iPhone 16 Pro降价机型。当苹果放下身段,主动贴地,国产手机的集体努力,仿佛一夜之间被“5499元起”的促销价打了个措手不及。嘴上支持国产,身体却还是很诚实2025年第20周中国手机激活量份额排名显示,苹果以21.5%的份额力压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时隔多季度重返第一。在周销量TOP15榜单中,iPhone 16 Pro与Pro Max包揽冠亚军,前五机型占据三席(iPhone 16排第四)。此前,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在华出货量同比下滑9%,市场份额仅13.7%,排名第五。分析指出,苹果此次“价格战”旨在应对国产高端机型冲击,并为618大促提前蓄力。京东宣布,iPhone 16 Pro首次支持国家补贴,至高直降2500元,128GB版本叠加国家补贴500元,到手价5499元起,支持12期免息。吊诡的是,消费者一边在社交媒体上高呼“支持国产”、“遥遥领先”,一边在电商平台上毫不犹豫地下单iPhone。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一项由极客公园联合某头部调研机构发布的用户调研显示,在同价位选择中,超过63%的消费者仍然倾向于选择苹果。理由并不复杂:系统顺滑、生态闭环、品牌稳感。某种程度上,苹果已经从“手机品牌”转化为一种“使用习惯”,甚至是“身份象征”。尤其在年轻人和专业用户中(如视频博主、设计师、商务人士),Apple全家桶(iPhone+iPad+Mac+Watch+AirPods)的生态协同作用,形成了近乎不可替代的闭环体验。AirDrop传文件、iCloud自动同步、通话联动……这一切并非靠价格就能打动,更像是数字生活的“刚需”。“苹果降价后,我很动摇。虽然华为小米功能确实不差,但我用Mac、iPad、Apple Watch,换安卓就要全部推倒重来。”一位年轻设计师在社交平台坦言。反观国产阵营,尽管硬件参数上“遥遥领先”——大电池、快充、影像、折叠屏等几乎全线拉满,但在消费者真正关注的“使用体验”与“生态便利”上,却仍显稚嫩。就像有人评论的那样:“华为很强,但我全家都用iPhone,换了鸿蒙他们不会用。”国产机硬刚苹果卷到了死胡同国产手机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但这场硬仗,也让国产品牌陷入“三难困局”。首先是,是高端市场的利润挤压。以小米15Ultra为例,其价格已触及6000元+,在定位、外观与性能上几乎与iPhone 16 Pro并驾齐驱。但苹果一旦降价,同价位的溢价感瞬间失效,消费者心理上就开始动摇: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选苹果?这直接导致了国产旗舰利润空间的剧烈压缩,企业不得不依靠“卷硬件”来吸引关注——更大的电池、更强的快充、更激进的拍照模组,然而技术堆料的天花板正在逼近。其次是生态短板。即便华为鸿蒙、小米澎湃OS在系统体验上日趋完善,但整体生态协同能力仍远远落后于iOS。一个典型例子是跨设备无缝协作:当你用Mac写文档时,iPhone可以同步剪贴板;用iPad画图时,Apple Pencil的延迟低到几乎无法察觉。而安卓阵营要实现类似体验,往往还需第三方App协助,用户门槛与体验流畅度不在一个层级。最后是中低端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在高端打不过苹果的背景下,国产厂商纷纷“杀回”中低端市场,如Redmi K80、荣耀X50热销即是例证。然而,低利润意味着研发投入受限,反过来又削弱了品牌整体的技术竞争力。这种“价格战无赢家”的逻辑,正成为国产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宿命。而苹果的降维打击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不是靠“技术领先”取胜,而是靠“品牌生态”+“价格刺杀”双线推进。你打性能牌,它降价;你打体验牌,它强化生态闭环——留给国产厂商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这场战争里,苹果永远有退路,而国产,正在被逼到墙角。突围靠AI与场景,不靠硬刚苹果国产手机真的没有机会了吗?答案并非如此。尽管iOS生态仍如铁桶一般,但这场对决已经进入新的阶段:AI能力、场景创新,才是重构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首先,生态方面,苹果强在闭环生态,但闭环也意味着边界。未来几年,如果国产系统能打通手机、车载、平板、电视、穿戴设备的一体化体验,并用统一账号、数据协同、服务打通全场景使用,国产OS或许能复制一个“国产iOS”,并借此建立新一轮的用户壁垒。华为鸿蒙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2024年HarmonyOS NEXT(纯鸿蒙)正式剥离安卓代码,宣告全面独立,并联合200多家厂商建立“鸿蒙原生”生态。澎湃OS也在逐步联动小米汽车、平板、手表,实现数据互通。真正的拐点,不是今天iOS的体验落后,而是国产系统何时能建立新的“习惯入口”。其次是场景化的单点突破。面对苹果在常规领域的压制,国产必须打出“苹果做不到、用户真需要”的单点爆破。比如,华为的双向卫星通信服务,解决了高海拔、户外、无信号等极端场景的生存问题,是苹果目前无法复制的刚需;小米与徕卡的深度影像合作,也在内容创作者圈层构建了“拍摄即专业”的认知。这类“用户价值高+苹果没有+品牌可放大”的点,是国产绕过苹果封锁线的关键。最后,也是最大的机会,是AI的“价值重构”。如果说生态决定了用户留存的今天,那么AI助手、端侧大模型、生成式应用的落地,很可能决定了用户迁移的明天。苹果在AI领域显然慢了一拍。Siri多年未进化,生成式能力滞后。反观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已经开启端侧AI竞赛: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已在Find X系列落地;vivo、小米、荣耀也在加码AI助手和本地智能推理。这不仅是比技术,更是在比未来的手机定义权。十年前的手机是拍照+社交工具,十年后的手机,可能是你随身携带的AI助手。谁能率先建立“AI即入口”的全新用户体验,谁就能跳出苹果主导的逻辑。写在最后:国产的胜利,不能靠便宜苹果这轮“国补+降价”带来的销量回暖,揭示了一个冷酷现实:中国手机厂商在性能上早已不输,但在生态、系统和品牌心智上,仍然缺乏“让用户主动留下”的理由。嘴上说支持国产的人很多,真正愿意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还是要靠产品硬实力和体验赢回来。今天的国产手机,不缺硬件参数、不缺营销创意,缺的是在“高端认知”上的决定性胜负,缺的是一个能替代苹果生态的全链路体验,缺的是一个让人不后悔放弃iPhone的理由。想突围,不是靠继续“堆料”赢,而是靠在AI、系统、场景创新上打一场不对称战。真正的突破,不是让用户换手机,而是让用户换习惯。这才是国产手机的下一战场,也是最难的一仗。

    Breaking

    中美高强度谈判5小时,川普对访华提出新条件(图)

    中美两国的代表在瑞典的首日谈判已告一段落,双方的高强度谈判持续了5个多小时,会谈结束后,中美代表都没有接受采访。与此同时,特朗普对访问中国,也提出了新的条件。(中美代表在瑞典会谈)据多家媒体7月29日报道,中美两国于当地时间2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三轮谈判的首轮会谈,据悉,中美首轮会谈持续了5个多小时,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才宣告结束,双方代表离开会场时也没有接受在场记者的采访。按照计划,双方定于当地时间29日继续举行谈判。据悉,中美之所以举行新一轮谈判,主要是为了尽快解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张争端。据报道,中美此前已经在瑞士和英国进行了两轮谈判,并达成了“休战90天”的贸易协议,而8月12日是中美“休战”的截止日期,两国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延长这一“缓冲期”,外界分析称,中美有可能会达成继续延长90天“休战”的最新协议,以促成两国元首的会晤。(特朗普会见斯塔默)虽然中美谈判代表都守口如瓶,但正在苏格兰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按捺不住,透露了对此次谈判的期许。在和英国首相斯塔默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乐见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此外,对于外界质疑其主动请求和中方举行会谈一事,特朗普明显有些恼火,他在社交媒体上怒斥这纯属假新闻,声称自己没有提出任何访华请求。特朗普宣称,他可能会访问中国,但前提是获得中方的邀请,否则他没有任何访华的兴趣,特朗普还补充道,他已经收到了中方的访华邀请。(特朗普政府充斥着对华“鹰派”)看得出来,特朗普十分担心被外界打上“对华软弱”的标签,事实上,近期美国国内不断炒作特朗普对中国“过于让步”的消息,甚至有美国媒体援引所谓“内部人士”的话,声称特朗普是美国政府里“对中国最不强硬之人”,这让特朗普内阁中的“鹰派”们颇为不满,认为特朗普为了和中方达成贸易协议,以及促成访问中国一事做出了太多的让步。因此,特朗普的这番表态,一方面是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也是对访问中国提出了新的条件,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卑微”,但实际上他纯属是多虑了,像美国总统这样的大国元首访问其他国家,是有一套严格的外交礼节和程序需要走的,访问邀请是必须要有的,特朗普以此作为“对华强硬”的证明,显然是有些“欲盖弥彰”了。(特朗普迫使欧盟让步)外界普遍认为,在相继“搞定”日本和欧盟后,特朗普希望和中国也能达成一项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协议,但他显然错判了局势。中国不是依附于美国的日本,也不是内部各怀心思的欧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着足够的底气对美国的霸凌说不,美国在日本和欧盟身上得逞的“极限施压”伎俩,对中国完全没有用,从特朗普上台至今,中美已经交手数次,美方没有占得任何便宜,中方连美方145%的巨额关税都毫不畏惧,已经被戳破了牛皮的美方,再想“从实力出发”对中国施压,显然就没有意义了。(中美关税战会再次爆发吗?)因此,对于中美首日的高强度谈判,美方罕见守口如瓶,没有在第一时间宣布胜利,这已经表明了很多问题,即中方的强硬态度让美方颇为被动,因此只能保持沉默。但话说回来,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中美“斗则两败合则两利”,只要美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对华态度,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否则美方就算拿捏了日本和欧盟,也无法迫使中国低头让步,特朗普如果没有认清这一现实,那么付出最大代价的,最终还是美国自己。

    旧金山姊妹市台北青年高峰会 全球逾40城市跨国对话

    台北市政府青年局主办首届「2025 Global InnoYouth Summit 台北青年高峰会—国际青年创未来」,台湾时间7月29日于台北晶华酒店举行,邀请来自全球逾40座城市、超过150名国内外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家、社会行动者与产官学代表齐聚一堂,打开一场横跨国界与世代的国际青年对话。活动不乏来自旧金山硅谷湾区的创新动能与人才力量,尤其旧金山更是台北市在北美的第一个姊妹市,两市具有相当深的链接与交互关系。 台北市长蒋万安亲临高峰会致词表示:「我们不只是把世界邀请至台北,更把整座地球村搬进来,实践让台北青年走出去,也让世界走进来的愿景。」 首届青年高峰会主题以全球青年议题趋势设计,涵盖「国际领导」、「创新动能」、「公共参与」与「科技福祉」共四大面向主题。开场讲座邀请美国NASA前工程师及现任ispace太空任务指挥官Janelle Wellons分享自己投入国际太空新创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高峰会的工作坊邀请参与者练习「生成式思维」,其中Tacolis Design的创办人Lisa Tacoronte曾任IDEO.org资深设计总监,擅长以人本设计推动系统变革与社会创新,而IDEO.org正来自旧金山湾区。 Lisa 从她结合系统思维、设计研究与原型实作的旅程出发,分享她在旧金山湾区的IDEO.org与非营利在地组织合作的案例经验,让更多国际青年了解社会创新的概念。 高峰会也邀请来自不丹王国创新科技总监Phuntsho...

    40岁王丽坤沦落拍短剧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组图)

    王丽坤,终究还是没能扛住现实,加入了短剧赛道。最近,她主演的古装微短剧《若熙传》宣布即将上线,这是她首次出演短剧。而她上一次拍摄长剧,还是一年多前播出的《大唐狄公案》。这中间,她几乎隐身,曝光率低到了尘埃。从昔日素颜女神到如今出演短剧,从当年商业代言不断,到如今无人问津。王丽坤的落差,真的很大。而这一切都是受她前夫的影响。2024年8月8日,进行了一审,詹浩礼背着王丽坤用赃款当嫖资,每次支付1万元到10 万元不等,数额高达几百万。还用多个假身份转移财产,行径非常恶劣。詹浩礼丑闻曝光后,王丽坤受到了很大牵连。行业对她的信任度大降,广告代言、活动邀约几乎全线下滑。她的影视资源明显减少,红毯活动等也很少再邀请她,使她在长剧领域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美国敲打印度:还得聊,保护市场的政策得变(图)

    8月1日最后期限逼近,作为最早与美国开启谈判的国家之一,印度迟迟未能取得谈判成果。据新华社消息,迄今,双方仍在汽车、钢铁以及农业等领域存在分歧。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表示,即便距离关税开征日仅剩最后几天,美国与印度仍需要进行“更多谈判”以达成贸易协议。“我们持续与印度方面保持沟通,始终与他们进行非常建设性的讨论,”格里尔称,“印度方面表达了开放部分市场的强烈兴趣,我们当然愿意继续与他们对话。但我认为我们需要与印度朋友进行更多谈判,以了解他们在这方面有多少雄心。”格里尔表示,美国需要进一步谈判以评估印度政府在达成贸易协议方面的意愿。他此前曾暗示与美印协议可能即将来临,但强调,印度需要转变贸易政策,降低贸易壁垒。他指出:“需要了解的是,印度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以强烈保护国内市场为基础,这是他们的做事方式。而(特朗普)总统希望达成大幅开放其他市场的协议,开放全部或几乎全部市场。” 格里尔接受电视节目采访 视频截图 据悉,美国谈判团队将于8月访问印度,进行下一轮拟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今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对印度关税高达26%,随后暂停90天至7月9日,后延至8月1日。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6日曾表示,美印可能“很快”达成贸易协定。几天前,印度商工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他对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戈亚尔还坚称美印关系没有障碍,并表示未在谈判中提及包括H-1B技术工人签证在内的移民规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290亿美元,美国对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418亿美元,进口额为87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另据印度商工部数据,印度6月对美国商品出口增长23.53%至83亿美元,进口下降10.61%至约40亿美元。印度方面嘴上说“乐观”,但眼见最后期限逼近,美印贸易谈判迟迟未能取得成果。日前,有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印不太可能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其中一人甚至形容目前的谈判状态是“一团糟”。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印度政策研究主席里克·罗索也表示,尽管印方官员“言辞乐观”,“但在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似乎几乎不可能”。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希望协议能确保美国农产品、乳制品和家禽产品在印度获得更大市场准入。目前,印度对美国大豆征收高达56%的关税,并且只允许进口粉碎后的大豆,而非整豆。印度对鸡腿等外国家禽产品的关税则几乎达到100%。但印度对此坚决反对,理由是担心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准入可能会损害占该国约42%人口的农民的利益。此外,出于文化和宗教的原因,印度对于乳制品进口有着严格规定。印度寻求取消26%的额外关税,并要求放宽对钢铝(50%)和汽车行业(25%)的关税,这些问题是贸易协议谈判的重要部分。对此,印度表示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保留实施报复性关税的权利。此外,印度还寻求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宝石和珠宝、皮革制品、服装、塑料、化学品、虾、油籽、葡萄和香蕉等方面获得关税减让。另一方面,印度希望在谈判中争取更优厚的条件。美国智库亚洲协会南亚项目主任法尔瓦·阿梅尔认为,印度希望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关税水平,比其他亚洲国家更低,甚至可能接近日本所享有的水平”。根据美日最近达成的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日本的“对等关税”税率由25%下调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