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40194 帖子
Trader Joe’s今夏7款限量商品引疯抢 这个仅6月有卖
Trader Joe's以季节限定的特别商品闻名,今夏也不例外地推出一系列创意商品。Eat This, Not That报导,从升级版疗愈美食到热门美容产品,有七款商品已经在网络上引发一波讨论,下次前往购物时,不妨多加留意。
1. 椒盐卷饼面包(Pretzel Buns)
Trader Joe's的椒盐卷饼面包是夏日烧烤的完美选择,能为汉堡或早餐三明治增添风味。面包本身口感柔软、有嚼劲;虽然没有使用传统粗盐,但美味远远弥补一切。商品仅在夏季期间贩售,所以别再犹豫。售价为四入2.99元。
@veganhackspod #traderjoes #pretzelbuns #foodreview #veganhackspod ♬ Everybody Everybody - Black Box
2....
LA华人参加派对,因停车纠纷被邻居枪杀(组图)
上周六晚上,洛杉矶华人聚居的鲍德温公园市发生警匪枪战,导致一名警察牺牲,另一名警察受伤,而引发此次枪战的原因是:一名住户开派对,宾客停车引发邻居不满,其中一名宾客被邻居枪杀周二,警方公布了更多的详情,被杀害的宾客是43岁的达瑞斯·黄(Darius Wong),他是两名年幼女孩的父亲。当晚,黄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赴约参加派对,却不幸遭到枪杀。根据洛杉矶县警局通报,嫌疑人为22岁的爱德华多·罗伯托·梅迪纳-贝鲁门(Eduardo Roberto Medina-Berumen),他涉嫌向黄先生开枪后,又在警方到场时与执勤人员发生枪战,造成塞缪尔·里维罗斯(Samuel Riveros)警官当场殉职,另一名警官安东尼·皮门特尔(Anthony Pimentel)受伤,所幸已于本周初出院。案发原因疑似停车纠纷据abc7报道,多位邻居表示,事发前街道对面正举行乔迁派对,黄先生是当晚的宾客之一,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去参加派对,由于没有找到停车位,于是他先将妻儿放下后,自己开车去附近找车位,不料遭到致命枪击。住在附近的居民埃丝特(Esther)透露:“枪手出来对着一辆车说‘你不能停这’,然后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尚不清楚枪手所指的车辆是不是黄先生的车?枪手是不是与黄先生发生口角冲突?邻居们提供的Ring门铃摄像头视频显示,黄先生在街区行走,约两分钟后传出四声枪响。邻居塔玛拉·阿亚拉(Tamara Ayala)回忆称,“我们听到三声巨大响声,不知道是枪声,直到我们查看摄像头时,才发现有人倒在地上。”另一段视频显示黄先生在逃命过程中被击中倒地,而当赶到现场的警官试图制止枪手时,也遭到枪击,里维罗斯警官被击中,后经确认不治身亡。家人发帖众筹捐助丧葬费黄先生的弟弟维克多·黄(Victor Vuong)已发起GoFundMe募捐页面,以帮助支付黄的丧葬费用并支援其遗孀与两个年幼的女儿(3岁与5岁)。网址是:https://www.gofundme.com/f/support-for-darius-wongs-funeral-and-family根据黄先生的弟弟在GoFundMe平台讲述,黄当晚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参加一个家庭派对,只是被错误卷入一场与他无关的争端,并且在保护家人离开后,自己独自承担了不幸的后果。他在帖子中描述,哥哥达利斯·黄(Darius Wong),43岁,家住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是一位无辜的旁观者,他的车离枪手的家很远,当时他正在街上行走,突然被人从背后击中。不幸中万幸是,妻子和孩子已经先行离开,不然也可能成为受害者。与此同时,鲍德温公园市政府和警方也在悼念因公殉职的里维罗斯警官。据悉,他自2016年起在警局任职,工作认真敬业,深受同事敬重。洛杉矶县监事会主席凯瑟琳·巴格(Kathryn Barger)已下令所有县级政府设施降半旗致哀。22岁的梅迪纳-贝鲁门目前被拘留,预计将面临两项一级谋杀指控。检方正在准备正式提起诉讼,并评估是否追加对执勤警员开火的相关指控。
韩国无人机航母亮相,像极了二战日本航母(组图)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釜山MADEX国际海事防务展上,韩国现代重工展出了一款令人错愕的新概念设计:一艘命名为“HCX-23 Plus”的新型无人机专用航空母舰。与人们印象中现代化航母的布局大相径庭,这艘航母采用了近乎“复古”的双层飞行甲板、无舰岛结构和舰体共形雷达等设计,令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赤城”与“加贺”号三层甲板航母。▲HCX-23 Plus航母与日本“加贺”号航母对比图表面看,这是一艘迎合无人机作战趋势、意图通过AI系统简化指挥流程的“未来战舰”;但实际上,这艘航母却踩中了众多被历史证明为失败的设计雷区,其可行性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嘲讽。首先,HCX-23 Plus最具争议的当属其“两层飞行甲板”设计。上层为滑跃起飞和降落区域,下层设有弹射器用于发射较大型的无人机。乍看之下,这种分工似乎“高效合理”,可参考的是1930年代的“加贺号”和“赤城号”,它们曾尝试三层甲板以分离战斗机和鱼雷机的起降任务。然而,这些设计最终都在实战中被证明不具实用性:下层甲板因飞行长度不足、飞行环境受限而难以满足现代舰载机需求,被迫拆除改为直通甲板。HCX-23 Plus重提双层甲板,面对的问题不会比赤城、加贺少。现代无人机虽然在尺寸和起飞重量上相较载人战机要小,但仍需要稳定的飞行环境和较长的滑跑距离。此外,其上层飞行甲板还略微向左倾斜,这一设计并无任何战术优势,反而会增加无人机降落难度,无异于“给飞控系统加难度系数”。▲HCX-23 Plus航母其次是“无舰岛设计+舰体共形雷达”的方案。表面上,这确实能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隐身性能。但要知道,航母是一个空中作战平台,更重要的功能是高效指挥和航母甲板调度。缺乏舰岛,不仅会严重限制操作人员对飞行甲板的直观监控,还将迫使大量指挥与监控系统“内嵌”至舰体内部,极大增加设计难度与维护成本。现代美军福特级航母即便高度自动化,也不敢放弃舰岛。韩国一跃跳入“无岛”设想,更多是噱头炒作而非成熟技术。更令人担忧的是雷达布局。HCX-23 Plus在甲板下方、舰体侧面和尾部安装了多面大型相控阵雷达,并设有舰尾凹陷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平台,看起来富有未来感,实则隐患重重。一旦无人机在降落中发生偏航或者操作失误,极有可能直接撞击下层甲板边缘或雷达阵面,造成整片雷达系统瘫痪,影响战场感知和导引能力。▲韩国早期CVX航母而在动力与作战效能方面,HCX-23 Plus排水量仅约1.5万吨。以该吨位平台来同时支持电磁弹射器、多个飞行甲板、多种雷达系统、坞舱和AI指挥中枢,显然是“想得太美”。现代航母即便简化至轻型航母或无人机母舰,其作战系统布局、动力供能和维保资源也需相应支撑。除非韩国在能源、航电和无人机集成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否则这一平台难以维持真正的作战强度。从战略意图看,韩国此次高调展示HCX-23 Plus,更多是试图借“无人化航母”之名,寻找CVX航母项目受阻后的替代路径。自2020年代韩国推出CVX航母设想以来,由于预算不足、政治更迭以及国内军界意见分歧,项目推进缓慢。以无人作战为主的航母概念被视为“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恐怕与预算初衷背道而驰。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MADEX展会上,现代重工并非首次提出航母概念。此前其还推出了三体无人舰“HCX-23”,此次的“Plus”版本显然是向更大平台扩展的尝试。同时,韩国韩华集团也展示了更具科幻色彩的“幽灵指挥官”无人母舰,技术可行度同样成疑。▲HCX-23 Plus航母对比之下,中国的“福建”舰、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等现代主流平台设计均强调平台稳定性、舰载机操作效率和高度模块化。韩国这艘似乎“拍脑袋拍出来”的HCX-23 Plus,不仅复刻了80年前已被淘汰的技术思路,还在多个系统设计上明显缺乏逻辑验证,很难被视为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平台。未来无人化作战确实是海军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无论是AI指挥、无人机弹射,还是舰艇隐身结构,都必须建立在成熟平台和系统验证的基础上。韩国此举或许出于炫耀技术或国际防务市场“刷存在感”,但若真想将其转化为可实战的平台,距离还非常遥远。
林峯携妻女游迪士尼,与游客亲密合影无架子(组图)
现年45岁的林峯今年也是事业运正旺。在TVB期间拍摄了多部电视剧《谈情说爱》《溏心风暴》等,虽然屡次与视帝奖座失之交臂,但在TVB的锻炼也是为他以后跳到更大的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林峯签约英皇娱乐,全面发展歌唱事业。当然,英皇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所以林峯在那几年几乎是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常客,更拿下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项。近年林峯主力在电影圈发展,签约了古天乐的公司。而古老板曾经与年轻时候的林峯合作拍摄《寻秦记》,二人一早便有交集。而且林峯发展势头很好,二人更是一拍即合,林峯也成为了歌影视三栖的艺人。去年的香港电影有两部都分别打破了票房记录,率先上映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便是古天乐公司“天下一”的作品,而林峯正是该片的男主角,他也凭借该剧首度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不过后来被《破地狱》再次打破了票房记录,但两部电影的口碑均是很不错!大家都知道,近日林峯在香港红馆举办演唱会,该演唱会更是叫好叫座,请来了陈慧琳、周秀娜、钟嘉欣等知名艺人担任嘉宾,“玩凳”场面更是引起全网讨论,热度甚高!而他的妻子张馨月更是在尾场带着女儿出现在观众席,秀了一波恩爱!林峯与小10岁的张馨月结婚了5年,二人更是育有一个女儿。婚后的林峯更成为“宠妻狂魔”,经常带着妻子出席各种活动,社交平台也是有很多妻女的生活点滴。他对女儿“格格”更是宠爱有加,成为父亲的他更是性格大变样。一家三口过得幸福无比!林峯演唱会结束后趁着有假期,刚好也是儿童节前后,所以林峯决定带女儿到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都知道迪士尼是孩子们的梦想,而“格格”由爸爸妈妈陪着参观巡游和睡公主城堡,当然是相当兴奋。4岁多的她手舞足蹈,咿咿呀呀说着只有他们一家人才明白的语言。林峯作为一位知名艺人,走到哪里都会被关注。虽然当天的他戴上了口罩,但还是被港迪的游客认出。林峯也是非常接地气,一点也没有明星架子,更主动与游客合照。为了获得更好的角度,亲自持机拍摄,细心又亲民的他一点也不敷衍。照片中的林峯一脸笑容,头发因为演唱会造型而漂了颜色,当天的他身穿黑色T恤加牛仔裤配运动鞋,头戴鸭舌帽的他虽然皮肤显黄,但也显得非常年轻,身材管理得很好!而太太张馨月也是头戴帽子长发披肩,对着粉丝们也是满脸笑容,隔着屏幕都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温馨!当天同行的还有一对明星家庭,他便是陈浩民一家。都知道陈浩民与太太不设防,生了4个孩子,但这次陈浩民只带了2个女儿出来游玩。当天的他打扮也算是潮流,T恤牛仔裤配帽子眼镜,但可能养尊处优惯了,肚腩也是明显凸出,看上去就有点路人了,甚至有一些游客都没有认出他。与林峯相比,林峯明显就有明星相多了。不过在炎热的天气下能够陪伴孩子出游的都是好爸爸!所谓“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两位有女万事足的男人相信心里也是甜丝丝的!
尹锡悦爱妻现身,朴素却仍显嫩,面临3项指控(图)
当地时间6月3日,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久违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在位于首尔市瑞草区元明小学的投票站,参加第21届总统选举的投票。佩戴着黑框眼镜的金建希,看上去有些朴素,化着淡妆的样子倒也显得自然,只不过那张饱满的脸蛋仍旧让她显得比同龄人要年轻一些,乍一看倒也不像是年过半百的样子。现年52岁的金建希此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今年的4月中旬,她和丈夫尹锡悦搬离了居住了三年多的龙山总统官邸,回到了位于瑞草区的“阿克罗·维斯塔”公寓,那里是他们的私人住所。彼时的金建希虽然也是身着“黑白配”,但妆容却也要更精致一些。在投票结束后,金建希和丈夫并肩走出了投票站,他们在保安的护送下回到车上。现年64岁的前总统看上去喜气洋洋的,显然他不想被视为“失败者”,哪怕他的未来仍然不确定。金建希则表现得很是平静,低着头行走,似乎不太愿意被关注。这也是此一时彼一时了,当她还是第一夫人的时候,时不时地就会因为“过度曝光”而遭到反对者的抨击,却也仍然毫无顾忌地陪伴丈夫前往一个又一个的国家,进而也被调侃为,“想要展示韩国高超的整形技术”。按照韩国媒体的说法,当天尹锡悦和金建希的确是受到很大的关注的,但两个人却也保持了沉默。当有记者问前总统“是否愿意就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向民众道歉”时,他保持了沉默。尽管一系列的审判正在进行中,但尹锡悦倒也没有躲起来不见人。在这次参加投票之前,他曾多次被“偶遇”,不是遛狗就是看电影。虽然看似他在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有分析指出,那些都是尹锡悦营造出来的“人设”,他希望借此博得好感,乃至同情。被戏称为“硅胶脸”的金建希,原本就比丈夫年轻了12岁,再加上“保养得当”,她看起来远比丈夫年轻得多,同框时颇有两代人的感觉。显然,即便是不再是第一夫人了,金建希也是有精力和能力进行昂贵的美容项目的,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多久。在丈夫被弹劾下台之后,金建希显然没法独善其身,目前针对她主要有三项指控,包括涉嫌干涉选举,涉嫌参与戒严令的下达以及涉嫌财务不端。据称目前和指控相关的调查正在进行中,但至于何时才能完成就不太容易确定了,毕竟说是调查但也像是一场政治博弈。而现在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当选为新一届的韩国总统了,金建希和尹锡悦的处境恐怕会更加不利。虽然李在明可能不会直接干预审判,但身为总统的他,显然会对政坛环境有所影响,民众对他也是有所期待的。
Breaking
游客车钥匙被土拨鼠叼走,川西当地人挖洞帮忙找回(图)
前有土拨鼠“抢走”无人机,今有土拨鼠“拔走”车钥匙,憨态可掬的土拨鼠“叒”出来作乱了?8月3日,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一段视频称,他们在川西旅游时,结果遇到土拨鼠将车钥匙“拔走”,幸好有当地的村民一起,掘地三尺帮着一起寻找。这名网友配文称,“车钥匙被土拨鼠拔走了,哈哈哈哈,还好有村民一起帮忙找。”当地村民一起帮忙找车钥匙(视频截图)4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视频发布者“狗哥”,他说自己是向导、摄影师,8月2日下午,他和朋友们开车,在甘孜理塘县格聂镇下则通村附近,被土拨鼠“拔走”车钥匙,并叼回了洞内,现场还有很多村民们,也一起掘地三尺帮忙寻找。土拨鼠还能“拔走”车钥匙?这段视频发布后,有网友在评论区发出疑问,质疑土拨鼠怎么可能“拔走”车钥匙,对于这一问题,“狗哥”告诉记者,“拔走”车钥匙是他发视频时候夸张的说法,实际上是车主的车钥匙放在衣服上,然后土拨鼠顺势叼走了钥匙,并非直接从车上“拔走”。当地村民一起帮忙找车钥匙(视频截图)有网友质疑,“狗哥”所拍的视频缺少土拨鼠的画面,怀疑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对于这个情况,“狗哥”说,视频确实是他拍的,也是真实发生的,而在钥匙被土拨鼠叼走后,当地的村民自发地帮忙一起寻找,但当天并未找到,“车主是我朋友,他的越野车可以用手机操控,没有车钥匙的话,也可以驾驶。”同时,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天一天都在驾车路上,当时土拨鼠叼走钥匙的场景,由于速度很快,没来得及拍摄,“但是事情是真实的。”记者注意到,“狗哥”所发的视频已有50多万点赞,有接近20多万转发量。而在4日下午,该视频被删除。同时,在另外一段网友发布的视频中,自称车钥匙丢失后,当地村民帮忙挖洞寻找钥匙。网友配文称,村书记都在帮忙找钥匙了,并说这是“川西自驾游最怀念的一次”。记者私信该网友,截至发稿前暂未获得回复。4日上午,记者通过理塘县政府公开的联系方式,与下则通村电话取得联系,该村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的,有这么一件事,现在已经找到了,钥匙是昨天找到的。”这位工作人员说,当地土拨鼠确实较常见,村民们在昨天已经从土拨鼠挖的土里,一起帮忙寻回了钥匙。
欧洲农药导致卢旺达蜂群死亡 冲击东非农业与生态
科学家表示,一些欧洲公司向东非国家贩售欧盟禁用的农药,导致卢旺达大批蜜蜂死亡,这不仅影响农业,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法新社报导,咖啡、茶叶、酪梨、芒果、豆类和番茄等作物都仰赖蜜蜂授粉,因此蜜蜂对农业占国内生产毛额(GDP)3成、就业7成的卢旺达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估值超350亿,星巴克中国确认要卖了 (组图)
7月29日,星巴克发布了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6月29日)的财报。其中,三季度的咖啡门店业务,营收89.18亿美元(未计入非咖啡门店的“其它业务收入”约5.38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增长主要由在过去的12个月里,企业在全球累计新开的1151家自营门店所带来的9.27亿美元增量收入所驱动。其中,企业的基本盘北美市场收入69.27亿美元,同比微增1.6%,占企业咖啡门店营收比重约73%。聚焦中国市场,营收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这一营收规模,可以排在企业自2023财年以来的TOP3。增长的背景,是同比上个财季,中国市场门店数量新增522家,同时借助外卖平台的权益让利、官方菜单的结构性调价,用更多的门店、更低的实付价,以价换量。得益于此,星巴克止住了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的同店销售额(环比修复),同比增长约2%,同店销量也略微回暖,增长6%。截至6月份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开有7828家门店。这是自1999年在北京开出首店以来,星巴克在中国耕耘逾25年的成果。中国门店的数量,占了企业总共41097家门店的差不多五分之一——但只贡献了约8%的收入。2017年,在收购“上海星巴克统一咖啡有限公司”(星巴克、统一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负责星巴克在华东地区的经营)50%股权后,企业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全资直营,销售额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当年中国市场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一度达到12%,且企业在中国连锁咖啡市场的份额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的约42%(数据源自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尽管在营收体量上,中国市场从未能接近过美国市场,且差距巨大,但霍华德·舒尔茨(1987年收购星巴克,后任CEO)一直将中国视作是和美国并列的“最大市场”。2017年年报里,“中国”出现近50次——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几个主要市场加起来的受关注程度差不多。中国上海,也是企业在美国西雅图之外唯一建设有本土行政总部的城市。如果说2017年,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值达到了顶峰——毕竟那一年年底,瑞幸才在北京银河SOHO开出首店,Manner还没拿到A轮融资,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连锁咖啡品牌在当时还无人知晓;那么当下,可能是星巴克较为尴尬的一个阶段:一面还在继续开店,门店数量达到了历史峰值,但另一面,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反而从最高时候的42%,一路滑落至2024年的14%。这几年,中国人的年均咖啡杯量、连锁咖啡市场规模翻了几倍,但对星巴克来说,它新开了很多门店,甚至在县域扩张,换来的也只是营收的勉强企稳。就在星巴克发布财报后,瑞幸紧跟着发布截至6月份的季报,其中,企业营收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在中国市场,瑞幸的收入规模已约等于2.5个星巴克了。考虑到二者的单价差距,算杯量的话,瑞幸的领先优势将更大。星巴克的处境,一部分可归因到瑞幸头上。故事的一开始,行业普遍认为,瑞幸并不是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后者只是让原本不喝咖啡的人喝起了平价的咖啡。两个品牌在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等维度上都迥异。但随着两家企业在中国市场业绩的此消彼长、城市白领端着瑞幸走街串巷,再看好星巴克的人,也不能对一个事实视而不见:瑞幸不需要直接抢星巴克的用户,它的增长确实更多来自于对中国年轻人咖啡消费习惯的挖掘和培养。但瑞幸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星巴克用二十多年时间建构起的对连锁咖啡的定义:从环境、空间、品质、连接,即“第三空间”,改写成了便捷、外卖、平价、能喝,本质上是把咖啡从“奢侈消费品”变成了“日常饮品”。当瑞幸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地为市场所接受时,消费者或许仍愿意为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支付溢价,但不多。至少不能是数倍于“9.9元”的价格。可以说,一切能够穿越周期的零售品牌的命门,在于其对品类定义权的把握。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危机就在于,如今它很难、也不能在瑞幸们的规则框架里去和瑞幸竞争,但又因瑞幸们的扩张,让守住自己的市场这件事变得更有难度了。只有进攻才能防守,但星巴克该怎么进攻?瑞幸和星巴克开在一起,只是店更小只能“做自己”的星巴克撇开能赚多少钱不谈,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经营大概已经“触底反弹”。以自营门店的经营效率对比来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在中国市场开了26117家门店,其中有16903家为自营,创收91.36亿元,单店年收入差不多是54万元。相同的计算口径下,星巴克的中国单店年收入差不多是73万元(以7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粗略计算)。更大的面积、更贵的地段、更贵的产品、更重的服务,换来的单店收入却不成正比。星巴克的坪效,已接近于“历史低位”,本财季业绩的回暖即是明证。与其说这是经营改良的结果,不如说是一场“反弹”。对此时的星巴克来说,基于近8000家门店的庞大规模,其实企业只需要略施一些小计,就能换来可观的修复。比如今年6月10日起,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三大核心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共计数十款产品进行集体调价。以大杯为例,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元,单杯最低仅需23元。事实上,近年来在一些外卖平台上,消费者经常能看到20元左右单杯的拿铁产品,只不过需要用买双杯或多次兑换卡的方式来消费——用“权益”而不是直接的“破价”来走量,是星巴克面对当下这个被瑞幸用9.9元咖啡定义的平价咖啡市场时,勉强的妥协。但越来越多不需要“第三空间”的消费者,正将这两个品牌放在同一个维度内进行对比。所以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降价,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手段。星巴克在中国的定位曾极其清晰——“第三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咖啡只是人与空间的“媒介”。所以如今企业所面对的困境本质,不是瑞幸的低价冲击,而是整个消费范式的迁移——连锁咖啡市场整体的价值锚点,正广泛地从“场景”迁移到“功能”,从“品牌”落足到“产品”。星巴克需要在新的宏观消费背景下,重新明确“我是谁”这个问题。当“第三空间”成为“小众市场”此前,广东部分星巴克门店新推出“自习室”模式,7月22日,星巴克在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推出自习室是希望门店空间能在夏日给大家提供一个“自习”的去处。未来,更多门店会尝试更多的“兴趣向”空间和活动。据了解,目前“星巴克自习室”和饮品区没有分开,不用付费、不限时、不需要预约,还供免费电源和温水。面对平价咖啡的认知冲击,星巴克避开正面价格冲突,继续用“自习室”强化品牌的空间优势。当然,对“第三空间”心智的强化背后,企业也有很务实的考量。比如,自习室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门店闲置时段“去库存”,“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而叠加品牌此前推出的结构性调价,门店的边际收益可能是一杯咖啡或茶饮。试点数据也表明,很多用户会主动购买饮品。此外,自习室所服务的主要是学生、备考族和自由职业者,这些人属于主流消费群体的核心,品牌用接近于“公共服务”的姿态,得以在潜在客群中渲染品牌温度。这仍是星巴克和瑞幸的本质差异,后者让咖啡回归“产品”,前者坚持“产品即空间”。从1971年开始,这家企业就强调“第三空间”的意义,舒尔茨曾解释,所谓第三空间,就是“家和办公室之外的,让人放松、社交的、激发灵感的场所”。很多餐饮品牌会通过开快闪店、卫星店的方式来迎合外卖需求或是加速平价单品的走量,但这不是星巴克的解法,没有“空间”的星巴克什么都不是。在中国市场试水“自习室”,对“第三空间”场景价值进行延伸和强化,只是一个被局限在部分门店上的微小动作,短期内对营收、利润都几乎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另一面,它也是一个信号,或者说,是企业在中国连锁咖啡市场进入“瑞幸时代”后的一种表态——舒尔茨曾明确表示,星巴克这个品牌的核心资产就在于“第三空间”。“打折”寻合作,星巴克的身份困境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正在为其中国业务探索各种选项,其中包括出售部分股权的可能性。企业当时回应称“正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途径,目前没有考虑完全出售中国业务”。今年2月以来,这件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大钲资本、华润资本等多家资方都被认为表现出了对入股星巴克中国的兴趣,考虑到这些资方在餐饮零售方面的历史案例和经验,开放股权、战略合作将是星巴克中国既定的未来:高瓴资本是喜茶、蜜雪冰城的早期资方,也曾入股百胜中国并参与了其数字化转型;凯雷投资曾和中信一起推进了麦当劳中国的扩张;掌握万象城商圈资源的华润,也是太平洋咖啡、燕麦奶巨头OATLY的主要股东之一;大钲资本则是瑞幸的大股东……在本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超20家机构感兴趣。”“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不同阶段、不同策略,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脉络来看,如此明确的开放战略投资的态度,接近于对过往成功路径的一次重整。星巴克在开拓新市场时,一般以入股5%左右开放经营权,如果持续看好一个市场,则会把持股比例增到50%,甚至全数买回:1999年,汉鼎亚太和星巴克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华北地区负责星巴克品牌的经营。2006年,星巴克将股权回收至90%,乃至全部,最终华北地区的星巴克全部直营化;2011年,星巴克向香港美心集团买回了中国广东、海南、四川、陕西等地区的星巴克股权;再之后,是上文提到在2017年向上海星巴克统一咖啡有限公司买回股权,实现品牌在中国的完全直营化。星巴克曾以完全控制品牌为经营的基本盘,这也让它保持了品牌核心资产“第三空间”的定义和控制权。如今它开放股权显然不是简单的走回头路,更不是为了转嫁风险或“卖身”,而是它需要中国本土的技术和经验作杠杆。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曾在《华夏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给出如下看法:(星巴克中国开放股权)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多方面挑战,在O2O(Online to Offline)兴起时代,其数字化运营和线上营销明显落后于本土竞争对手;直营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又限制了渠道下沉速度,扩张不及采用加盟模式的中国本土品牌;同时产品本土化创新等方面也亟待加强,叠加近年来消费理性化趋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星巴克品牌竞争优势缩小。显然,身挟技术、行业经验和资本的资方,对星巴克所面临的上述问题能够提供相应的解法,但值得观察的是——数字化运营、线上营销、加盟、高频率上新——这是一根让以外卖和自提订单为主的瑞幸们撬动市场的杠杆。但对侧重于“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呢?杠杆的价值能有几何?又是否会让品牌重心失衡?这家在中国全资直营的外企,刻在骨子里的是美式理念和文化。比如在本季报中,它还在开头强调,为中国员工在原先的13薪基础上,提供14薪——在如今愈发讲究降本增效的餐饮业界,这其实也很少见。此前“红星资本局”报道高瓴、凯雷等资方在参与星巴克中国股权竞购时给出的企业估值约为50亿美元—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至430亿元)。考虑到目前星巴克的市值在千亿美元左右,所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估值差不多是其总市值的5%,这一比例既低于中国市场的营收贡献比,也低于企业在中国投入的固定资产占比(尤其是按门店规模计算)——所以从估值角度,公允地说,相较于其全球业务,星巴克中国基本上已经从“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企业未来叙事的主题”,变为了一份“折价资产”。1999年1月11日,中国的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业,隔壁就是中国大饭店。如今,这家店还开着,只是,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很多高端商场的一楼既不会再接受星巴克的“排他协议”,似乎也不再热忱地“补贴租金、装修”优先招募它来入驻——商场有了更多选择,中国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茶饮新品牌,喜茶、奈雪、霸王茶姬、茶颜悦色、周四晚......如浪般起伏不断、层出不穷。最近,是据说让人排队大半天的“去茶山”。中国消费市场的迭代速度,总是让每一家企业都措手不及,星巴克可以继续“做自己”,只是需要更清晰地回答,如何在这个时代做自己。
震撼!青岛一海域惊现大鲸鲨,身长八九米!(图)
8月4日上午,青岛一位钓友在竹岔岛海域拍到的“大鲸鲨”视频火了!画面里,一条身形巨大的鱼在船边慢悠悠地游,它有着扁扁宽宽的大嘴巴,身上布满星星点点的斑纹——这就是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视频热度飙升,点赞量达到1.7万,转发量也达到2.6万。评论区有网友调侃,“这钓上来,直接青岛钓鱼圈封神。”还有的网友问,“是不是我们这边环境好了,竟然跑这边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天下午,记者连线发布该视频的钓友李耀峰还原事情经过,并采访专业人士以及工作人员介绍。竹岔岛海域惊现大鲸鲨目测身长八九米4日上午,李耀峰和钓友们乘船到竹岔岛,准备“大干一场”。“上午不到9点,我们到了竹岔岛南边大概一两公里的地方,钓了半天,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给我们吓了一跳,大家都拿出来手机拍。”李耀峰口中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鲸鲨,他拍摄的视频中,鲸鲨有着扁扁宽宽的大嘴巴,身上布满星星点点的斑纹,它离水面很近,摇摆着尾巴在船边慢悠悠地游,仿佛触手可及。视频中,李耀峰一眼认出并惊呼“大鲸鲨”,这是因为他经常看动物世界,又热爱钓鱼,对海洋生物有所了解。据李耀峰描述,他们的船只大概长10米,这只鲸鲨身长比船长短一两米左右。“有人说虎鲨,有人说虎鲸,我一直跟他们纠正,这就是鲸鲨。”李耀峰看到这只鲸鲨一直张着嘴巴,他猜测是在进食。“据我所知,滤食性动物就是通过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来摄食。鲸鲨没有攻击性,它围着我们船一直不停在转,转了大概有五六分钟,我们怕把它伤着,等它稍微远一点,我们就把船开走了。钓鱼10年头次见“可以吹一辈子”“90后”李耀峰钓鱼也有10年时间了,亲眼看到这一幕仍然震撼无比。“原来钓上那十几斤、二十几斤鱼都没这个震撼,这不得好几吨,真可以吹一辈子。”他笑说。此次同行的钓友一共有8人,大家都是头一次见。“有个大爷钓了30多年的鱼,都没见过这场景。”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到下午6点,视频点赞量达到1.7万,评论2000多条,转发量也达到2.6万。李耀峰也没想到视频热度会如此之高,泼天的流量让他差点想删掉视频。“这鲸鲨挺震撼人的,100多万浏览量让我很惊讶,有一段时间我都害怕,想删了。”评论区也是各种神评论,有网友调侃,“这钓上来,直接青岛钓鱼圈封神”,还有的网友问“是不是我们这边环境好了,竟然跑这边来了”。一位名为“章子鱼”的网友分享自己在马尔代夫浮潜时曾看到过大鲸鲨,体长十几米。“没想到青岛近海也能看到了,说明水质很好,水温也高了。”当然,评论区也有质疑的声音,一位网友说,“还以为是AI”。对此,李耀峰回应,“有好多人不信青岛能有鲸鲨,认为是PS或者是AI,但是它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船上好多钓友也都拍了。我手里有原视频,拍摄视频的时候都有定位显示。”定位显示专业人士:鲸鲨季节性迁徙,随着洋流食物而来鲸鲨惊现竹岔岛海域,此前从未听说,这让记者十分好奇其原因,是否与评论区网友猜测的一般,与青岛海洋生态改善有关。为求证此事,记者询问多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可研究鲸鲨的专家少之又少。最终记者联系上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鲸类的助理研究员程兆龙。他告诉记者,“我没太关注鲸鲨,我猜测是随着洋流、食物而来,靠这一个例子无法说明环境变化。”他从鲸类的角度分析,“以鲸类来说,如果出现稳定的种群,可能才能说明这一区域适合这一动物生存,当然,还得综合考虑其他因素。”随后,他查阅了一篇关于鲸鲨的论文,论文中提到,“鲸鲨在我国沿海可能存在季节性迁徙,夏秋季主要活动于我国北部及东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沿海,到了冬春季,海水温度下降,鲸鲨向南迁徙,到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沿海,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可能是其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结合着这个论述,他说,“那这个时间发现鲸鲨,可能是正常现象。”记者又联系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询问情况,渔业资源保护科副科长张珂认为,“从执法角度来看,出现鲸鲨可能与食物有关。鲸鲨以捕食浮游生物、小型鱼类等为主,经过这几年我们对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周边渔获物多了,可能正因此,给鲸鲨带来了食物的诱惑。”据了解,鲸鲨是隶属于鲸鲨科鲸鲨属的唯一物种。通常鲸鲨的体长为10米左右,最大可达20米,体重大于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今年6月份,舟山海域也曾有人发现鲸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