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0102 帖子

    郭艾伦眼睛受伤后续:父亲陪伴下视力检查 已摘眼罩(图)

    img { height: 10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254.41860465116px;width:547px;}img { height: 431.65467625899px;width:600px;}美北京时间2月25日,有球迷偶遇郭艾伦在父亲的陪伴下在广州当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的动态,目前已经成功摘下眼罩,若是各方面康复达到预期,接下来恐是更多休息和调整身体为主。根据广州男篮官方社交媒体透露,郭艾伦的眼睛手术是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这也是全国知名的眼睛康复中心,确保艾伦得到最好的治疗,俱乐部后续也将尽全力为艾伦的康复提供保障。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郭艾伦手术所以非常顺利,基本把损坏地方都补上了。大概花费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修复完成。具体的康复进度方面则是需要根据最新的观察结果而定,不过广州男篮领队孙国庆接受采访,他表示郭艾伦一度失明状态,手术成功视力不会受影响。根据CBA官方的公示,郭艾伦将会缺席2月底举行的全明星周末,孙铭徽替代郭艾伦出任南区首发的位置。这就意味着郭艾伦具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身体状态,而第三阶段是否出战则是面临多方面的因素。广州男篮先后裁掉麦考尔,沃伦之后,补充了富兰克林,但球队已经失去冲击季后赛希望的局势下,第三阶段很大概率会给到年轻球员锻炼为主。31岁的郭艾伦眼睛尚未完全康复之前,很大概率都是养伤为主,而参考第二年合同可能需要进行入重新谈判的状态,郭艾伦是否会继续和广州男篮继续合作,恐也是需要面临多方面的评估和谈判。 Advertisements

    媒体:当警察向暴行下跪时,乌克兰的悲剧已经注定(组图)

    img { height: 347.22222222222px;width:500px;}img { height: 290.44117647059px;width:395px;}img { height: 326.79738562092px;width:500px;}img { height: 328.94736842105px;width:500px;}img { height: 333.33333333333px;width:500px;}img { height: 280.89887640449px;width:500px;}img { height: 568.18181818182px;width:500px;}img { height:...

    加拿大央行:关税引发33年来最严重衰退!2年内难恢复(图)

    img { height: 203.3898305084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10.9589041095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19.5804195804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99.3355481727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47.76119402985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59.28143712575px;width:600px;}周二(2月27日),加元兑美元汇率跌至近两周低点,兑人民币跌至3周低点,原因是油价下跌,以及市场对美国即将加征关税的担忧加剧。加元兑美元汇率下跌0.3%,期间一度跌至69.93美分,这是2月1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加元兑人民币也再次跌至5.0705,是最近3周来的最低水平。Monex Europe Ltd. 高级外汇市场分析师 Nick Rees...

    DeepSeek开源周才第二天,有些公司就已经坐不住了(图)

    img { height: 909.0909090909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31.7073170731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55.0295857988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08.1632653061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57.1428571428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54.6391752577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25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媒体:川普与马斯克的“蜜月期”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图)

    img { height: 281.6901408450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99.1935483871px;width:495px;}img { height: 213.523131672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689.65517241379px;width:600px;}近日,特朗普和马斯克共同接受美国媒体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二人同时出镜,赚足了流量。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这对政治盟友对于二人合作关系的回应。采访中,特朗普和马斯克指责部分媒体试图“挑拨离间”两人关系,并开启“商业互吹模式”,高调展示二人关系友好且稳固。特朗普和马斯克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持人肖恩·汉尼蒂的独家访谈。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公开对马斯克表达支持,但关于二人关系破裂的说法仍然甚嚣尘上。一边是掌控科技帝国的全球首富,一边是“五权归一”的强势总统,两人的合作看似固若金汤,但这场“政治联姻”却遭遇来自多方的挑战和考验。政府改革引发众怒。特朗普上任后,率先向美国的“深层政府”发起进攻,大面积裁撤政府雇员,大幅削减开支,而马斯克则充当了这场改革的开路先锋。仅仅一个月,二人掀起的改革风暴席卷华盛顿,强烈冲击联邦官僚体系。这轮改革满足了特朗普“抽干华盛顿沼泽”、改造联邦政治体系的要求,却也直接触动了“深层政府”的神经,损害了民主党的核心利益。随着改革进入国防军工和金融的“深水区”,马斯克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群体,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声浪。民主党大佬查克・舒默怒批马斯克和政府效率部“违背民主原则”,称将在国会采取立法行动,抵制马斯克的行为。新泽西州民主党人拉莫妮卡·麦基弗炮轰马斯克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审查,指责他是美国“事实上的总统”,正牺牲国家利益满足个人商业利益。2月8日,19个州起诉特朗普和财长贝森特,指控他们让马斯克获得不合理的权限。一周后,又有14个州的总检察长指控马斯克及政府效率部的行为缺乏法律效力。与此同时,美国各地反对马斯克的抗议也接连不断,参与者高喊“埃隆未经选举”的口号,反对马斯克干预政府运作。在反对马斯克的抗议游行中,民众高举“没有人选举了埃隆·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并不是正式联邦机构,马斯克也没有真正的政治根基,其权力完全来自于特朗普的首肯,虽然目前两人亲密无间,但面对外界高压,很多分析认为,特朗普会让马斯克当“替罪羊”,以平息各方反对。从历史上看,特朗普对于政治伙伴和幕僚,向来秉承实用主义,从班农到蒂勒森,“用完就弃”早有先例。如果“反马运动”升级到一定程度,受形势所迫的特朗普未必不会选择牺牲这位“第一兄弟”。政治争宠埋下隐患。特朗普此次参加竞选,他的执政团队与首次当选时发生了很大变化。相较之前主要依靠家人及共和党内极端右翼势力,此次特朗普的支持群体明显更加多元化。特朗普对围绕在身边的各派别基本做到均衡势力,但他对马斯克近乎无条件的绝对支持则打破了这种权力平衡。华盛顿的权力蛋糕只有那么大,马斯克分得多了,就注定有人利益受损。在特朗普选定内阁人员阶段,马斯克公开宣称支持霍华德·卢特尼克出任财政部长,这种直接干涉重要内阁人选的越界行为,引发了特朗普执政团队其他成员们的不满。2月17日,白宫行政办公室主任约书亚·费舍尔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文件,称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职位为白宫雇员及总统高级顾问,并不隶属于“政府效率部”。因此,马斯克只能向总统提供建议并传达总统的指示,并没有实际或正式的权力亲自做出政府决策。2月22日,马斯克称根据特朗普的指示,联邦政府雇员都要定期提交“周报”,在其中 “列举过去一周完成的工作内容”,否则将被视为离职。对此,联邦调查局、国务院以及国防部都要求员工不要回复,对马斯克的命令采取不合作政策。显然,这是特朗普新任命的内阁成员对马斯克激进行动的抵制。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要求联邦雇员提交“周报”。目前来看,特朗普执政团队中确实存在“反马情绪”,如果未来马斯克遭到更多反对声音,特朗普有可能迫于压力,被迫将马斯克放逐出权力中心。意识形态分歧难掩。“特马组合”的最大隐患还是科技右翼与MAGA群体之间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分歧。长期以来,硅谷精英群体一直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但民主党推行的多元化政策和对科技产业的强监管已越来越不利于大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少硅谷精英立场逐渐保守化,开始走向民主党的对立面。特朗普作为共和党中的保守主义代表,他本人并不是纯正的MAGA原教旨主义者,但为了竞选需要,特朗普在班农、亚尔文的帮助下,将自己打造为MAGA意识形态代言人。在移民问题上,科技右翼只反对非法移民,希望广泛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以提高美国企业竞争力。而MAGA群体则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移民。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互不相让、纷争不断。在能源问题上,马斯克的特斯拉可谓是美国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但MAGA群体普遍热衷于传统能源,认为气候变化引发的能源革命就是一场骗局。在科技问题上,马斯克是“科技狂人”,热衷于新能源汽车、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和探索太空。但不少MAGA分子都是反智主义者,对新兴科技充满警惕和不信任。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让传统MAGA群体与马斯克代表的硅谷科技右翼之间对立颇多,激进者甚至将马斯克描述为“国家威胁”。头戴深色MAGA帽子的马斯克。大选期间,双方面对共同的敌人民主党,能够暂时搁置分歧,特朗普也做出“全方位去监管、大力支持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的许诺,但当特朗普重回白宫掌握权力后,这种根本性分歧在政策层面恐怕难以调和。MAGA元老班农更是多次公开抨击马斯克,指责其是“技术封建主义者”“硅谷的反社会霸主”“寄生虫式的非法移民”和分化MAGA阵营的“罪魁祸首”,并扬言要致力于将马斯克赶出华盛顿。在这场对立中,科技右翼们并不占优势,因为MAGA群体构成了特朗普的选票基本盘,是特朗普决不能抛弃的政治根基。总的看,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政治联盟,背后是一场高风险的利益交换。目前,特朗普权力稳固,各方矛盾尚处可控,并且他仍需要马斯克这把“改革利刃”。因此,短期内二人仍将保持密切合作,依然会在公开场合“大秀恩爱”。但当马斯克的改革红利耗尽,特朗普团队内部权力斗争突破临界点,科技右翼和MAGA群体意识形态矛盾无法调和时,这段“兄弟情”就可能面临崩塌。而马斯克,这位建立起商业帝国的科技狂人,或许终将发现:华盛顿的权力游戏,远比星际殖民更加凶险。 Advertisements

    Breaking

    地震海啸都没来 日本却血亏5600亿 新预言又说9月地震了

    “日本7月5日大灾难预言”在热搜上挂了几天,惊动了气象局,惊动了媒体,惊动了多个专家,一度搞得日本人心惶惶的。不过目前来看,这个所谓的“末世预言”确定是谣言。大灾难的谣言虽然破灭了,但日本经济却是实打实地受损了。要说这个“末世预言”的来源,是日本漫画家龙树谅的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我所看见的未来》是记录龙树谅梦境的一本书,最早出版于1999年,当时书中记录了“2011年3月大灾难”预言。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并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导致12个都道县死亡15900人,失踪2523人。这件事让《我所看见的未来》备受关注。毕竟,作者早在12年前就梦到了2011年的大灾难。这个神预言让龙树谅名声大噪,这本书也成为日本最知名的预言漫画。2021年,《我所看见的未来》再版,里面新增了“2025年7月大灾难”预言,书中还详细画了海啸的位置和旋涡等信息。龙树凉说,她是在2021年7月5日凌晨4点多梦到这个场景的。这句话被出版社在后记中改成了“如果做梦的日子是现实化的日子,那么下一个大灾难的日子,就在2025年7月5日4点18分。”于是,今年的7月5日就作为特殊的“日本末日”,在网络上大肆传扬开来。《我所看见的未来》图书销量大增,纸质书和电子版合集销量超过106万册,远远超过同类型书籍。经过自媒体博主的各种解读后,恐慌的情绪不断蔓延开来。许多外国人暂停了去日本旅行的打算,旅游市场规模减少了约50%。变化最明显的是香港游客人数。往年7月份,去日本的游客中约有10%是香港游客,但今年这高达10%的游客突然消失了。这让计划接待香港游客的公司头疼不已。游客减少,对航空业也影响巨大。据日媒报道,香港航班的票价近期大幅下跌。廉价航空公司“成田~香港”的单程费用,竟然只需41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00元)。算上燃油附加费和旅客税,总计约1万436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10元),可以说是非常便宜了。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末日预言”的影响。香港的游客相互叮嘱:“7月不要去日本,暑假不要去那里旅行。”鉴于去日本的游客减少,香港航空取消了部分飞往日本的航班。日本仙台机场也暂停了飞往香港的航班,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月末。据专家估计,由于入境游客减少等原因,日本经济至少损失了5600亿日元。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引起这么大的连锁反应,日本官方对此很头疼。日本气象厅亲自下场辟谣,称日本气象厅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因此任何此类预测都应被视作不可靠,都属谣言。随着“7月5日大灾难”的说法愈演愈烈,漫画家龙树凉也出面做了澄清。她说图书出版过程中,有部分内容是在出版社主导下整理出来的,是在访谈中匆忙写进去的,并不是她的本意。她明确说,灾难并不一定发生在7月5日。那只是做梦的日期,并不是灾难发生的日期。她梦见的是“2025年7月大灾难”,7月5日当天不一定会发生大事。换而言之,龙树凉认为,7月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日本末日”。她还认为,大家的讨论热度上来了,能提高防灾意识也算是件好事。无独有偶,日本冲绳的灵媒片山鹤子也认为,今年日本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不过不是在7月,而是在9月。片山鹤子家据说世代有灵力,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一些神奇的事情。科学界一直在辟谣,但恐慌的情绪还是在蔓延。大部分日本留学生觉得这是谣言,但家人总会忍不住担心。为了慎重期间,不少人也购买了一些防灾用品。时间终于到了传说中灭世的7月5日。昨晚,油管“日本地震即时观测”在线直播,高峰期吸引20多万粉丝熬夜观看。直到今天凌晨4点18分一过,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预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还活着”、“虽然是预言的时间,但我还活着……”虽然“末世预言”破灭了,但日本网友对“大灾难”的讨论仍在持续:正如漫画作者所说,从提高防灾意识的方面来说,这是好的。但是,这影响到经济,却是愚蠢的。灾害总是忘记的时候到来,所以今天之后也可能真的会来,明天,一个月后还是一年后,因为不知道所以也没办法。我认为,要做最低限度的准备,不要太在意。很早以前就有诺斯特拉达穆斯的大预言,结果什么都没有,预言系基本就是这样的。不过,我认为日常提高防灾意识很重要。今后也有台风,现在鹿儿岛也有地震,这种地震可能也会涉及大范围。不管有没有龙树谅的漫画,只要每天都认真生活就好。只是日本是地震大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受灾,所以我储备了一周左右的水和食物以及猫粮等。作为预测2011年日本大灾害的人的梦,2025年7月会发生大灾害,这是网上几年前就有的信息了。但是,7月5日的4点18分应该是后面加的。我个人还是想看看整个7月的情况。什么事都没有是最好的!听到这个话题,为了以防万一,检查了防灾用品,发现水和食品已经过期好几年了,所以就重新买了。对我家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契机。最重要的时间是在梦中…最近,地震和海啸很可怕,不过暴雨和酷暑都可能引发灾害情况,再确认做好准备是必要的!对我家来说,大米短缺和物价上涨,也是一场大灾难…末世谣言虽然破灭了,但防灾意识确实还很重要,毕竟近期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地震活动频繁。这里也提醒在日生活的小伙伴,备好必要防灾用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日常安排好自己的出行活动。

    独立日曼哈顿华埠 较平常周末显冷清

    4日是美国独立日,当天纽约市天气晴朗,但距离东河烟花秀不远的曼哈顿华埠街头却不如平常周末热闹,店家与居民亦感受到节日气氛的转淡,店员表示独立日一向如此,但「堵车费」也确有一定影响。 「本来是想和孙女一起看烟花,但她临时去找朋友了,应该会自己一个人看了」,来自加州的刘女士说。她此次前来纽约是和孙女一起参加祖孙相关的活动,早在上周五便抵达了纽约,计划停留至7日(周一),又正好遇上了独立日周末。独立日当天,她便约上了旧友在华埠的升辉餐厅吃午饭,除当晚的烟火秀安排,5日晚间还计划前往林肯中心欣赏芭蕾舞表演,作为长周末纽约行的一部分。 刘女士表示,自己原本也是纽约市民,后搬去加州,这次是睽违多年再次踏足纽约。她直言曼哈顿华埠变化不少,「新建筑多了很多,旅馆也变多了。纽约整体来说是干净了一些,很多高级店都搬进来了。原来我们看到都是大货车上下货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高级商铺。」 今年梅西烟火秀回归东河,毗邻布碌仑(布鲁克林)大桥的华埠理应人潮汹涌,但实际上,当天的华埠虽偶有游客徘徊,但整体人潮明显不及其他长周末节日。位于披露街(Pell St)美丽华餐厅的店员冯先生指出,独立日一向非华埠最旺的节日,「传统习惯上,独立日大家都会去郊外和公园烤肉,不太会来吃中餐。」 但即时如此,与去年相比,冯先生也认为华埠人潮有进一步减少,「堵车费一定有影响,往年不少人开车来市区玩,现在一想到还要多付钱,就懒得进城了。」

    被猥亵、性侵…泰网红4岁时在广州被拐 秀当年照寻亲

    在抖音平台有近200万粉丝的泰国网红「Aurora在泰国(豆腐妹妹)」近日发视频寻找在中国的亲生父母。「豆腐妹妹」说,她四、五岁时在中国被拐走,长期遭受打骂被打到尿失禁,养父猥亵她,姑丈也性侵她,她曾因此轻生、逃走,后来选择向前看,到泰国留学,因看到一段寻亲视频决定报警寻亲,凭借一张当年人贩子女儿给她拍的照片,希望能再见亲生父母一面。 羊城晚报报导,豆腐妹妹目前是在泰国小有名气的网红,曾因一条买豆腐影片爆火,在TikTok上有近200万粉丝。 豆腐妹妹回忆,被拐走的那天,她正在店家门口玩耍,有个女人过来将她带走,搭巴士到了一间有院子的平房,在院里她遇到好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管事的是男人A。若干天后男人A的女儿将她带到火车站并拍了一张照片。近日,豆腐妹妹将这张照片分享到社群平台,不少网友通过对比,猜测她当时所处的火车站是广州北站。 她记得,男人A的女儿拍照后,坐了很久的火车将她带到河南一个村子把她交给养父一家。她说,此后多年一直遭受养父和「三姑姑」的打骂,也曾多次遭到「三姑夫」性侵、被养父猥亵:「我基本上会被打到半死,打到尿失禁。」数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 在最近看到一段寻亲影片后,豆腐妹妹决定公开自己过去的经历。她在自述影片中说:「影片里那个父亲寻找他被拐卖的女儿19年最终团聚,我特别开心,也特别羡慕、心酸。」豆腐妹妹最后决定寻亲。 她在社群平发布一段自述视频,也贴出自己在火车站留下的那张照片。在收获大量网友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她所讲述的事情的真实性,甚至借此吸粉。

    是否有必要砸窗 应该问问现场乘客的感受(图)

    7月2日晚,K1373列车突发事故导致断电滞留,一名男性乘客砸窗通风,在网络引发热议。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情况说明称,当时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只是进行了批评教育。从铁路部门的回应来看,对破窗的担心不无道理: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事发时为夜晚、车外无照明、开启车门可能发生旅客下车摔伤等人身安全风险。而且,从通报能看出,列车也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等。常规措施,铁路部门似乎已经都启动了。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现场的闷热环境,有没有达到需要砸玻璃通风的程度呢?这个问题恐怕就不好简单判断了,情况说明中也并没有给出一个温度、湿度标准。我们只能从一些细节去判断。从网友发布的视频能看出,车内多名乘客满脸大汗,一名工作人员上衣也已湿透;从通报的情形看,已经有女性旅客反映头晕。而中暑、热射病等会引发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已经是一种常识。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是一种不容小觑的健康风险,也足以让乘客感到焦虑。所以,该不该砸窗,也不妨多问问现场乘客的感受。这种询问,也不只是字面意义的问,更应是尊重现场的判断: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难不难受、要不要砸窗,更应当尊重的就是深处事发地乘客的意见,去理解他们的处境。仔细看看通报也能发现,砸窗使用的是消防安全锤,这本身就是一个应对紧急情况的救援设施。这种设置本身也说明,紧急情况下是鼓励人们想办法自救的。至于对紧急情况的判断,究竟是要求“严谨、细致、精确”,还是应当宽松一些,当预见到危险苗头时即果断出手,这其实是很值得讨论的命题。这起事件引发的讨论,不只是站队那么简单,更应当导向应急措施的思路梳理。视频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破窗之后,迅速有一位工作人员挡住了这扇窗户。客观来说,他也在尽责,害怕破窗之后乘客跳车,引发其他风险。但如果当时思路可以变通一下,比如是否可以先打开车门,并提醒乘客不能下车?我们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核即是,为了生命,是需要变通和果断的。这个启示能不能更好地融入管理措施中去,相信也是这起事件背后人们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