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2081 帖子
上海男网恋2个月 发现爱上的「小姐姐」竟是AI生成
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也逐渐成为诈骗集团利用的高科技。上海警方近日破获一起以「恋爱交友」为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捣毁一个10人诈骗团伙,他们利用AI生成「小姐姐」后,在短视频平台引流,再用同一套话术「剧本」实施「广撒网式」行骗,对全国各地近千名男性实施「流水化」诈骗,目前查扣涉案涉案金额2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
据央视报导,2024年8月,上海闵行的刘先生报案称,2个月前通过一则短视频结识了网友「焦女士」,双方迅速发展为恋人关系。随后,「焦女士」以开店、进货、家人做手术等理由向刘先生索要近20万元,并展示了「身分证」、「家属病历」和「进货单」。然而,刘先生始终未见过「焦女士」本人,察觉被骗后报警。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上海警方通过对聊天纪录、转帐纪录和资金流向调查,逐步锁定以杨某为首的诈骗团伙。该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包括负责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交友视频的引流人员、与被害人聊天的业务员,及伪造聊天内容和数据的「修图」人员,通过「流水化」作业批量实施诈骗。2025年1月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查扣作案手机60余部及一套话术「剧本」和近千名潜在被害人通信录等。
警方发现,该团伙利用AI生成的视频或网络素材拼贴实施「广撒网式」行骗,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其引流的「重灾区」。警方已约谈相关短视频平台方,督促其严把「审核关」,加强对虚假生成、拼贴引流内容的识别和下架。犯罪嫌疑人杨某等4人已依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余6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侦办中。
美股今年回跌10%?策略师:可避免 除非这类事件发生
美股史坦普500指数上周甫创收盘新高,之后却一连四个交易日下挫,26日勉强收涨,提醒投资人居高思危的警告声再度响起。在川普2.0政策后遗症、经济恶化和股市估值已高等顾虑发酵下,美股接下来可能继续盘旋而上,还是反转直下?
史坦普500指数今年来最黑暗的一天,不过是上周五因消费者信心指数陡降而大跌1.7%。但投资人担心未来跌势是否会愈演愈烈。对此,Piper Sandler首席投资策略师坎卓维兹发表看法。
美股目前多空因素夹杂
坎卓维兹指出,触动美股大跌的头号导火线通常是总体经济事件。他说:「今天绝对有理由提高警觉,未必是因为风险即将袭击市场。此刻投资人相当看好经济和股市展望,但史坦普500已连两年大涨,对新政府的乐观期待又浓厚,还希望鲍尔(联准会主席)今年或许会再降息数次。」
与此同时,看跌后市的理由也不少,包括市场已显得太拥挤,一些指针企业的盈余表现令人失望,另有诸多风险,「主要围绕着新政府的政策,及其伴随的风险」。其他风险还包括估值已高,以及信用利差收紧。
往年3种导火线触动美股大跌
这些情况都可能酝酿一波跌势,但仍需要某种催化剂触发。
坎卓维兹的团队分析1964年迄今的历史数据,总共找出27个史坦普500指数跌入「修正」领域(从前波高峰摔落10%以上)的前例,并归纳出触发股价修正的三大类因素:1)利率大幅提高,触动美股14次修正;2) 失业率窜升,导致8次;3)「全球外部震撼」导致5次。
第三类「全球外部震撼」涵盖各式各样难以预测的震撼,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避险基金LTCM倒闭风暴、2010年欧债危机、2011年美国顶级债信遭史坦普降级,以及2015年人民币重贬引发陆股重挫和油价暴跌。在这五个事件爆发后,问题一旦解决,美股也就触底弹升。
2025年美股会不会拉回修正?
坎卓维兹的团队查看1990年代末到2018年的往例,发现每回史坦普500拉回修正,都是成长因素驱动。最近的两次(2022年3月初和2023年7月底),是利率上扬驱动卖压,一旦利率升到顶,美股便止跌回升。
1964年迄今发生27次美股拉回修正,乍看下大约每两年就发生一次。但坎卓维兹说,股市可能一直维持估值高昂或涨势集中,直到某事发生改变现状。他说:「显然,史上所有的修正,大多是受衰退或利率窜升驱动。」他指出,美股估值在这27个事例中的差异甚大,有时很便宜,有时(如2000年)又高得离谱。
至于今年美股会不会拉回10%的问题,坎卓维兹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催化剂应该不会发生。他说:「就今日环境而言,若要押注,我会赌某件意外事件突然发生的或然率会高于往常,而这种事件既非高利率、也非许多人失业(即衰退)所触发。」
坎卓维兹说,他乐观预期今年美股可望避免修正,因为美国经济仍十分强劲,即使在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升破4.5%的情况下,掀起的一阵市场动荡也不持久。
展望不明下的4种投资建议
在经济和市场展望混沌不明之际,投资通信Sevens Report主笔艾赛伊建议投资人采取行动降低风险,把万一美股大幅回档造成的痛苦降到最低。以下是他的四种投资建议:
一、欧洲股市。欧股近来表现超越美股,是多年来首见。欧洲也许无法豁免于川普2.0关税,但欧洲此刻并未陷入政策混乱,对照美国政策则乱象丛生--政府效率部(DOGE)大砍公务员、政府预算和债限之争等。
二、防御型股。今年医疗保健和消费者必需类股扬眉吐气,因为估值较低,而且商业模式对景气摆荡较不敏感,受贸易战伤害也较轻微。公用事业股则因为与人工智能(AI)题材链接,波动性较往常剧烈。
三、长期公债。美国长期公债价格最近强势反弹,虽然政府支出和举债需求顾虑仍挥之不去,但政策和经济不确定性已助长美债避险买盘。艾赛伊说:「如果政策失灵情况持续,又见到经济减速,那么长期公债可能意外变成2025年的一大赢家。」
四、随着市场广度扩大,投资组合也应调整,从之前重押科技股改为扩及各类股。最便捷的投资途径是买进景顺标藉500等权重ETF。
艾赛伊说,假如政策因素拖累经济或市场,可挑选以下两种股票:1)面临政策驱动的景气减缓,表现仍优于大盘者;2)政策若导致经济成长停滞,表现依然突出者。
川普贴文:加墨关税3月4日如期实施 中国再加10%
美国总统川普27日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表示,由于毒品仍持续从加拿大和墨西哥流入美国,他对这两国提议加征的关税将如期于3月4日实施,并表示同日也将对中国加征10%关税。
川普表示:「毒品仍从墨西哥和加拿大大量涌入我国,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接受。这些药物的很大一部分(大部分是芬太尼)都是由中国制造和供应的。去年,有超过10万人因这些危险且高度成瘾的毒药的传播而死亡。过去20年已有数百万人死亡。受害者的家庭遭受巨大的悲痛,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可说是被摧毁了。我们不能允许这一祸害继续损害美国,因此,在这种祸害停止或严重限制前,原订于3月4日生效的拟议关税将按计划生效。中国也将在同日被征收额外10%的关税。4月2日对等关税日期将继续完全有效。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愿上帝保佑美国!」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401(K)百万富翁人数创新高 他们是这样做到的
财富管理顾问公司富达(Fidelity)投资在去年7至9月期间分析了美国超过2400万个帐户,发现约有54万4000人的退休储蓄401(K)已达百万,创下新高;IRA百万富翁也增加近5%,达到41万8111人。富达表示,这些人能够达到如此水准,是因为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开始储蓄,且多年来持续供款。
虽然富达的调查发现有创纪录的美国人已为退休存下百万元,但一般人的储蓄金额要低得多。在所有年龄层中,401(K)帐户平均余额为13万2300元,存款最高的年龄层为65至69岁,达到25万2800元。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2024年乐龄会(AARP)的一项调查发现,在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20%没有任何退休储蓄。
据雅虎财经网站报导,那些退休储蓄超过百万的人,往往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努力迈向这个目标。随着时间的积累,即使是小额供款也能发挥大作用,且投资时间越长,就越能享有复利效益。
例如若在25岁开始每月投资420元,而获得7%的报酬率,那么在65岁退休时,将拥有刚好超过100万元。
艾比(Caroline Eby)是位年过五十的金融工作者,她透露,尽管她的年薪从未超过8万元,但她是如何逐渐接近100万元大关的。
来自华府的艾比说,她从25岁开始储蓄,当时她在制造业的年薪是2.2万元;如果负担得起,她每年都会将供款提高2%,最高纪录约12%。
艾比表示,她一直单身、自己养活自己,她为30年前所做的决定感到高兴与骄傲;就像每个人都告诉她的,「慢而稳最终才能赢得胜利」。
专家提醒,确保利用雇主提供的匹配(match)福利,并尽量避免提前从401(K)提取资金,以免支付罚款。
雅虎财经指出,专家也建议保持多元、均衡的投资组合,并随年龄调整资产配置。
马克宏向欧盟汇报白宫行 与会官员直言「浪费时间」
法国总统马克宏24日赴白宫会晤美国总统川普后,26日早上紧急召开一场30分钟的视频会议,就此行向欧盟领导人进行汇报。根据欧盟官员与外交官说法,关于美国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马克宏未能从川普得到具体保证。
Politico报导,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马克宏称「关于支持,川普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承诺。因此,确实,在这个问题上,战略模糊仍然存在」。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美国和俄罗斯谈判俄乌战争停战,排除乌克兰和欧盟,但巴黎和伦敦在内的各国政府仍在努力,希望促成协议为乌克兰组建维和任务,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袭击是关键问题。
英国首相施凯尔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分别于27日与28日前往华府,共同目标是向美方奋力争取军事承诺。
川普在26日举行第一次内阁会时表明,美国不会提供直接的军事或安全保证,「我不会做超出太多的安全保证,我们将让欧洲来做这件事,因为欧洲才是他们的邻居,但我们将确保一切顺利」。
Politico指出,尽管川普政府明言美军不会参加乌克兰维和,但欧洲人仍希望美国提供支持,包括情报收集、防空和军事运输。但参加会议的一位欧盟资深官员表示,「这是浪费时间」。另一位外交官则说,「我们欧洲目前在这方面相当孤单」。
报导还提到,根据3位外交官说法,欧洲理事会主席办公室告诉各国大使,正在讨论任命一位欧盟特别代表参加任何和平谈判。另外2名外交官说,各国大使对该提案几乎没有回应。
川普至今无意让任何欧洲代表参加美俄会谈。艾丽榭宫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Breaking
FBI用测谎仪测员工:“说过局长坏话没?”(图)
《纽约时报》7月10日报道称,通常,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会使用测谎仪来识别那些可能背叛国家或在保守机密问题上不值得信任的雇员。自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就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以来,该局显著加强了测谎仪的使用力度,有时会对该局人员进行非常具体的询问,例如是否诽谤过帕特尔本人。据两位知情人士和其他熟悉类似情况的人士透露,联邦调查局在采访和测谎仪测试中会询问高级雇员是否说过帕特尔的坏话。有一次,为了确定是谁向新闻媒体透露了帕特尔要求获得枪支的消息,官员们被迫接受测谎仪测试。报道称,鉴于帕特尔并非特工,获得枪支的要求并不常见。据几位知情人士透露,被要求接受测谎仪测试的官员多达数十人,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具体被问及与帕特尔有关的问题。报道称,使用测谎仪以及这种质询方式是联邦调查局打击新闻泄密的广泛行动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帕特尔对自己公众形象的敏锐认知。前联邦调查局官员表示,这些举动带有政治色彩,极不恰当,凸显了FBI在忠诚方面令人担忧的追求,因为FBI对异见几乎毫不容忍。前官员表示,贬低帕特尔或其副手丹·邦吉诺(Dan Bongino)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丢掉工作。“FBI雇员效忠的是宪法,而不是局长或副局长,”曾在联邦调查局工作过23年的前特工詹姆斯·戴维森(James Davidson)说道,“帕特尔竟然会关注此事,这充分说明了他宪法意识的薄弱。”报道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人已经加强了对联邦调查局的控制,迫使员工离职或让其他人行政休假,原因是此前的一些调查与保守派意见相左,以及他们认为该局已经被政治化。离职人员的名单不断扩大,包括该局一些最受尊敬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其他一些人也离开了,因为担心遭到报复。
即便关税飙至190% 美国鞋企还是离不开中国(图)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中国工人在不同行业展现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远超其他国家。”总部位于加州的美国鞋企“Pashion Footwear”创始人帕沃内(Haley Pavone)说。据彭博社10日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重压下,帕沃内曾尝试在中国以外的国家生产,但事实证明此举并不可行。因此,即便4月部分产品的关税飙升至惊人的190%,她目前仍决定继续与现有中国供应商合作。报道称,今年5月,当一张8万美元的关税单摆在桌上时,29岁的帕沃内做出了许多小企业主可能会做的选择:冻结招聘计划,并在在线结账时加收费用以弥补成本。“Pashion Footwear”从中国进口鞋子,但在一番尝试后,它并没有将生产迁出中国。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并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后,帕沃内考察了巴西、印度和越南的工厂。但她很快遇到了问题:这些工厂都要求更高的最低订单量,且员工缺乏培训,尤其是在制作她那类可从平底鞋转换为高跟鞋的特色鞋款时,即便能找到有熟练工人的工厂,他们仍需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帕沃内让越南一家工厂试产了一款系带高跟鞋,却发现他们“工艺粗糙”。而且若将订单转移到越南,前期成本至少需要5万美元。因此,即便4月部分产品的关税飙升至惊人的190%,帕沃内仍决定继续与现有供应商合作。况且,美国对越南商品的关税已接近对中国的水平,这使得企业从中国转移生产的动力更弱了。帕沃内 “Pashion Footwear”“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那里的劳动力在这些不同行业中展现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远超其他国家的工人。”帕沃内说。报道指出,帕沃内的困境是全球范围内依赖美国消费者和中国生产商的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美国商业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企业从中国转移产能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汽车和组装行业,但即便是这些领域的企业,仍高度依赖中国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包括克拉茨(Agatha Kratz)在内的分析师在2025年的报告中写道:“没有哪个国家能大规模复制中国高度优化的生产生态系统,因此企业向其他生产中心转移的速度仍然很慢。”据报道,实际的产能转移规模可能比公开数据显示的还要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学者团队最新研究显示,若计入“最低限额”货物(即价值低于800美元可免税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的激增,以及中国商品经第三国转口的情况,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降幅比想象中低四分之一——自2017年以来仅下降6个百分点,而非8个百分点。近期的贸易数据也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降,而对东南亚的出口激增。与此同时,东南亚对美出口也以创纪录的规模飙升,这表明美国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和零部件仍有巨大需求。可换跟高跟鞋...
中国博士过剩 是时候告别编制情结了!(组图)
博士应该退下一种光环,这没有什么特别的附加意义,只代表一个人很爱读书,仅此而已。撰文丨青柳日前《自然》杂志发文称,全球博士毕业生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学术界的职位增长却远未能跟上。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在其38个成员国中,博士学位持有者的数量在1998年至2017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增加。于是有研究人员警告,博士项目需要变化,为帮助博士生们进入大学围墙之外的多元化职场做好准备。而在博士增长方面,中国当然也很醒目,十年间博士生的数量翻了一倍——从2013年的在读人数约30万人到2023年的逾60万人。于是又一个常见的声音再度响起:“博士太多了。”这句话是如此的熟悉,“博士”可以置换成“本科”“硕士”等等。博士太多未必是个问题,但“求稳心态”“编制情结”,倒可能是个问题。01今年5月,东南大学官网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引发网友关注。公告显示,该校总务处计划招聘一名膳食管理办公室管理岗人员,其中学历要求“博士”,被解读为“博士掌勺食堂”。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聘“入住公寓专职辅导员”,其中学历要求“博士”,引发舆论热议,涉事高校马上出来回应,不是宿管员,是“专职辅导员”。2022年2月,广东省河源市下属和平县发布了年度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当时计划引进82名毕业生,随后慕名而来通过资格审核的700余人中,博士有31名,硕士700多名,其余均为名校本科生。▲2022年广东省和平县人才引进资格审核通过名单(图/网络)这些新闻出来后,总有很多声音说“理性看待”“不是坏事”“不必感叹大材小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里面有点违和感——接受了十几年的高等教育,就为了去膳食科?这当然是因为博士找工作太难了。博士传统的出路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这很容易理解,一般的工作岗位,哪需要接受了十几年高等教育的博士呢?但据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胜军称,全国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加起来只有3.5万个左右。而2024年博士的毕业人数,是9.72万。所以根本无法嘲笑那些去当辅导员、后勤人员的博士,他们已经是胜利者了,还有总数三分之二的博士,连这些稳定有编的工作都挤不进去。这也是为什么,在各种中小学招聘、基层公务员招考,博士都开始大规模涌入了。而即便如此,博士就业依然不乐观。这不能怪博士学历“眼高手低”,而是从经济理性来说,长期的高等教育投入必然会拉高回报预期,但用人单位却不会轻易买账。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曾发布了一份《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其中提到,2023年该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19%。由此可以看出,博士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还低。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说,博士确实是多了,市场根本接不住。02而即便求职成功的博士,境遇恐怕也让人一言难尽。在太原某高校,“博士满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的政策引发过一片哗然。而这根本不奇怪,这就是非常流行的“非升即走”。“非升即走”,即学校保障“准聘”学者的生活和科研待遇,学者需限期拿出代表性成果以获得“长聘”。而近些年,关于“非升即走”给年轻学者带来的压力,早已备受讨论。除了“非升即走”,像青年教师收入低、教学任务繁重,也是不绝于耳了。2023年湖南一高校召开了教代会,有代表提出“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建议青年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每月足额发放”,这些声音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不少青年教师立刻站出来,说“俺也一样”。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不缺科研人才。手握编制、名额的单位,已经变得非常强势,开始颐指气使,他们并不担心这会气走一些青年学者,这不就是再挂一张招聘简章的事?图/图虫创意就在前几天,湖南省一地发布《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其中要求“28周岁及以下,优秀的可放宽至30周岁及以下”。对高等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这已经是把门槛提到了脖子,在刷博士生了。假设一个人18岁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读一个三年制硕士,25岁研究生毕业,再读一个三年制博士,正好28岁。这期间他们不能有任何复读、再战、延毕、先工作,才能勉强卡进这条标准。这完全就是一个“博士严选”,只要最新鲜的博士。这其实就是现在博士的生态。且不说读博本来也不容易,中间要经历升学,要熬到头秃的写论文,最后还有经历职场的毒打。这已经从根本上摧毁了“做题”的信仰:我那么会考试,怎么到头来是这个结局?03其实,站在更超然的角度说,博士无所谓太多。就像很多媒体辩护的那样,博士下基层也不是什么大材小用,“谁说中学老师不能是博士呢”。那么按这个逻辑,博士就不会太多,大不了去干体力活,“谁说博士就不能送外卖呢”,各行各业人均博士又有什么关系?而这,可能就是“博士太多”的唯一解,让博士走向市场,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要指望社会许你一个稳定、有编的契约。最近这些年,总有很多声音在呼吁提高博士、教师待遇的声音,呼吁要给他们更体面的生活,这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给上了年纪的博士、出于公益而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一些补助,是成立的。但仔细一想,这背后的逻辑也很可疑:市场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博士已经太多,找工作已经不易,却还在不断地涌入,并要拿全体纳税人的钱,像无底洞一样去补贴一个群体,这到底凭什么?当然,人们有很多价值判断,说他们是高学历人才,是栋梁,要善待。但价值判断是可以随意操弄的,就像有人反问,为什么不能补贴外卖小哥呢?他们或许不被视为“栋梁”,但没有小哥,你明天吃什么?这其实是比“博士太多”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博士快速扩张之后,背后蔓延的“求稳心态”“编制情结”——有太多的人,是把博士当作一个安稳人生的安全垫,指望博士就必然关联着一个编制,这是一条稳当的道路。任何稳当,必有代价,现在就是直面代价的时候了。没法接受自己的市场估值,却要反复呼吁社会资源的倾斜和投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自私”的。就像在很多文章里,都呼吁“创造更多高精尖岗位,让博士有用武之地”。是啊,都在呼吁别人冒险去创造,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岗位,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图/图虫创意博士应该退下一种光环,这没有什么特别的附加意义,只代表一个人很爱读书,仅此而已。读博者至少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业、赚钱这些命题,都应该自己考虑。而不是吵着要聚光灯,在已经供大于求的时候,让社会兑现一个稳定工作的承诺。这不是对博士群体有什么意见,但博士叙事也应该经历转型:过去,读博意味着进入科研院校;未来,博士只代表一个人的学术兴趣,“是给那些热爱知识的人探讨真理和思想的体验与经历”(同济大学教授张生语),这更现实、也更松弛,更自由。也希望近些年引发热议的名校、高学历的困境,能够引发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不要迷恋做题,也不要迷恋学历,这些都不会天然带来价值。创造和市场,才是价值真正的来源,离开这些,一个人可能真的什么也不是。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图)
7月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式新型微纳量子纠缠光源。这一成果为新一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功能化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的构建提供了关键支撑。△自发双光子辐射。(a)双光子纠缠概念图;(b)腔诱导的自发双光子辐射光谱;(c)自发双光子辐射的量子关联特性。在量子世界里,一对光子能像心灵感应的双胞胎——即使相隔万里,测量其中一个,另一个瞬间“回应”。这种神奇的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让光子随机“结对子”,中大团队选择直接培育光子“双胞胎”,让它们自诞生时便具备“量子羁绊”,实现量子纠缠。“某些特殊材料,比如我们采用的‘人造原子’结构,有概率在同一时刻发射两个紧密关联的光子,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双光子辐射’。”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刘顺发解释道。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已提出相关的理论预言,但由于原子总是倾向于一次只辐射一个光子,“双胞胎”光子的产生概率通常远远低于单光子产生概率,实验上几乎无法观测。近40年来,尽管国际上众多研究团队进行了多种实验尝试,该领域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论文第一作者刘顺发副教授开展量子光学测量实验如今,半导体的材料生长与器件加工技术的突破为自发双光子辐射的实验实现提供了关键支持。“我们设计了超高品质的光学微腔,并在微纳尺度上精细调控光子的产生过程。”刘顺发说,这种光学微腔为“双胞胎”光子的产生搭建了专属通道,在实验中将双光子的辐射效率从小于0.1%提升到了约50%,从而使制备可控触发的纠缠光子对源成为可能。“我们就像在纳米尺度上打造了一个专门生产纠缠光子的工厂。”刘顺发表示。该研究基于纳米尺寸的固态“人造原子”结构,提出了一种腔诱导的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突破了“光子辐射的二阶量子过程必然远弱于一阶过程”的传统认知,成功制备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式新型纠缠光子对源。“这一指标意味着我们的纠缠光子‘心灵感应’的强度极高,也显示出这项技术在提升量子通信安全性、量子计算可靠性、量子计量精度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自然》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这一成果,认为其是“双光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保真度创纪录的纠缠光子对”。刘顺发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利用研究中实现的高保真度纠缠光源和高纯度双光子源,继续开展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通信应用方面的研究。(总台记者 郑澍 赵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