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1924 帖子

    美铝CEO:川普征铝关税「不是好事」会害10万人丢工作

    针对总统川普将对铝征关税,路透报导,美国铝业公司 (Alcoa)的首席执行官欧普林格(William Oplinger)25日在佛罗里达州BMO全球金属和矿业会议上表示,美国的铝产业可能因此流失大约10万个工作,而关税并不足以吸引美铝重启在美国的工厂。 川普本月稍早表示,将对进口到美国的钢和铝进口祭出25%关税,无论来源国为何,都无法幸免。这项关税预定3月12日生效,造成铝的买家,包括汽车、饮料罐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制造商在内,争先恐后囤货。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欧普林格说,此举将导致他所在的产业直接裁减大约2万个工作,还有多达8万个支持工作消失,「基于这个事实,我们显然在倡导,这对美国的铝产业不好。这对美国劳工不好。」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铝业近年来减少在美生产,部分原因是电力成本太高。该公司在加拿大、冰岛、澳洲和其他地方都有设厂。 数据显示,美国铝冶炼厂去年仅生产67万吨的铝,远低于2000年的370万吨。近年来,肯塔基和密苏里州在内有多处工厂关闭,使美国用铝很大程度上要仰赖进口。 欧普林格表示,仅仅靠关税并不足以吸引美铝重启一些已经关闭的美国厂房,虽然川普官员已提出这种要求,但「在不知道关税会持续多久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投资决定,即使是重启」。 他补充说,已游说川普官员,对加拿大输美的铝给予关税豁免。

    英国2027年起增「防卫支出」至GDP2.5% 砍外援预算

    英国首相施凯尔25日临时在国会发表声明,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卫支出至英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5%,且目标为最早自2029年起,提升至GDP的3%。 增加的防卫支出将由削减对外援助预算支应。施凯尔(Keir Starmer)指出,若计入情报安全机关业务,则英国的防卫支出至2027年即可达GDP的2.6%。目前英国防卫支出约为GDP的2.3%。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施凯尔提到,这将是自冷战结束以来,英国最大规模的国防支出持续增长,相关措施25日就展开。他说,数十年仅见的变局须以数十年仅见的方法应对。 去年7月赢得国会大选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曾承诺在财政条件允许下,提升防卫支出至GDP的2.5%,但迟未订出时间表。前任保守党政府曾规划至2030年达成防卫支出占GDP 2.5%的目标,现任党魁巴登诺克(Kemi Badenoch)则主张,「防卫支出在GDP占比2.5%」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国际安全挑战。 施凯尔27日将在华府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会晤。川普主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欧洲成员国应大幅提高防卫支出,且北约各国防卫支出的最低标准应由现行「GDP 2%」提升至「GDP 5%」。美国自身防卫支出则占GDP的3%至3.5%。 英国方面,至少自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乌克兰、打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陆最大规模战争以来,已有许多安全事务专家和军事将领呼吁政府尽速提高国防预算、达到趋近GDP的3%。施凯尔25日提到,「自2027年起增加防卫支出」事实上已较他原订时程提前。 不过,考量英国已表态愿向乌克兰派兵协助稳定局势,以及美国拟减少对欧洲安全的投资、英国被期待在北约欧洲防务扮演更吃重的领导角色,25日宣布的防卫支出增加幅度是否足够,已引发专家质疑。 施凯尔向国会表示,为因应防卫投资增加,政府拟削减援外支出;援外支出将由现行占国民所得毛额(GNI)的0.5%,在2027年下修至0.3%。 工党曾承诺在国家财政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英国的援外支出至GNI的0.7%。联合国(UN)曾通过决议,成员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支出应以达GNI的0.7%为目标。工党传统上较保守党重视援外计划;施凯尔25日宣布削减相关预算,在国会引发部分议员批评,提到中国、俄罗斯恐趁虚而入。 施凯尔表示,政府将竭尽所能,让世界回到允许援外支出达到应有水准的状态,但当前局势显示,国防及国家安全必须永远占第一顺位,而像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这样的暴君只会对强劲的力量展示有反应。 与川普政府向莫斯科当局释出合作善意不同,施凯尔重申,俄罗斯对英国安全构成威胁。 不过,尽管大西洋两岸的对俄立场分歧日益鲜明,施凯尔强调,英国必须拒绝在欧洲和美国之间选边站、这是违背英国国家利益的「假选择题」。 施凯尔25日并预告,在北约海牙峰会6月登场前,英国政府将发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跟随连战18年 台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68岁辞世

    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因病逝世,享寿68岁,后续相关治丧事宜,仍待家属进一步说明。丁远超跟随前副总统连战18年,连战卸任党公职后,仍由丁担任其办公室主任一职。 国民党稍早表示,感谢丁远超对国家与党的贡献,期望逝者安息,后事圆满,家属节哀保重。 丁远超1957年生,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媒体记者、总统府发言人室新闻官、总统府公共事务室副主任等,在连战担任副总统与国民党主席期间担任其办公室主任,直至连战卸任党公职,仍留任办公室主任,追随连战长达18年。 2018年传出丁远超离开主任职务,当时丁远超回应,是因动了小手术,连战劝他回家养病,更告诉他好好照顾身体。 媒体报导指,丁远超十多年前罹癌,远赴日本治疗后又复发,近年病况愈趋严重。据传是因上周滑倒发生意外,住院后身体转趋恶化,25日不幸离世。

    人工智能浪潮 深圳两会见「AI同步口译」反应时间快达0.5秒

    人工智能(AI)浪潮来袭,中国深圳地方两会期间,当地政府安排设置AI同步口译,为外国人员提供翻译服务。 据中国媒体证券时报网等报导,深圳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式25日举行。会上有不少外国领事官员受邀参加,他们在现场佩戴耳机旁听。 然而,现场没有同步口译员,只有领事官员座位前的4个屏幕,将会议内容同步转化为英文即时显示。这是AI同步口译首次应用在深圳两会。 该AI大模型由深圳科企「来画科技」研发,名为InnAIO AI翻译大模型。据悉,该翻译软件的政策术语翻译准确率高达98.6%,反应时间快达0.5秒。 来画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魏博观察使用状况。他说,当时有一名外国人本来戴着耳机,但看到AI同步口译的屏幕后,便把耳机给放下,对着屏幕记笔记」。他认为,「这说明AI同声传译的准确率很高」。 除了AI同步口译外,深圳这次的地方两会还出现「机器人记者」。机器人名为「夸父」,深圳卫视还推出「夸父逐会」专题,报导两会消息和观察。

    众院预算案交付表决…大逆转 共和党反对派妥协过关

    联邦众院26日针对预算案交付表决,由于有共和党人坚持反对,外界原以为无法过关,不料拖延数小时后,在总统川普与议长强生(Mike Johnson)强力运作下,共和党反对派临阵变卦投下赞成票,堪称是川普上任后一大胜利。 根据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共和党最终只少掉一票,就是党内鹰派马西(Thomas Massie,肯塔基州);至于民主党人全面动员出席投反对票,包括彼得森(Brittany Pettersen,科罗拉多州)带着出生四周的小婴儿搭机参加投票;还有刚接受膝盖手术尚未痊愈的马林(Kevin Mullin)也打着点滴远从加州前来华府投票。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众院刚通过的预算案要求全面减税、大幅削减开支、两年内提高债务上限,并为边境安全与能源生产编列新预算;然而参院版本的预算案仅有国安与能源预算并决定将争议性内容留待日后研议。 报导指出,参众两院共和党人对于川普政府提出的预算案,采取不同策略,尤其众院版本历经数日协商未能达成共识,暴露党内部严重分歧,外界原以为预算案难以在参众两院成功闯关,不料川普与强生全力运作下,共和党反对派最终选择妥协,上演表决大逆转。 而且这项胜利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共和党面临最后期限,否则难以避免下个月政府关门以及今年春季稍后的财政违约等危机。

    Breaking

    称马克宏夫人是男儿身 2女诽谤案翻盘判「无罪」

    两名曾声称法国第一夫人布莉姬・马克宏(Brigitte Macron)「生为男性」而被判诽谤罪的女子,在上诉后今天惊人翻案,获判无罪。 巴黎上诉法院10日裁定,53岁的灵媒阿曼汀・霍瓦(Amandine Roy)与49岁的部落客娜塔莎・黑耶(Natacha Rey)其意见属于言论自由的「善意表达」,不构成诽谤。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夏令营又爆命案 树枝断裂砸死8岁童 另有4人受伤

    洛杉矶县的卡拉巴萨斯(Calabasas)一公园内夏令营,日前树枝断裂砸到人群,导致八岁男孩死亡,多人受伤。 根据ABC 7电视台报导,该事故发生在卡拉巴萨斯Mulholland大道的King Gillette农场,时间是9日下午。事故受害人均为夏令营参与者。事发时,他们刚结束一天的活动,在大橡树下聚集。 洛杉矶县警局指出,他们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突然一个巨大的树枝砸到他们身上。该树枝估计有25至30英尺长。 一名被树枝砸中的8岁男孩,送医后不治身亡。其他四人受伤,伤情不一。包括一名11岁女孩通过直升机送往医院,她腿部骨折。一名5岁男孩头部受伤,一名22岁男子头部和手臂有瘀青,以及一名73岁男子有脑震荡。 夏令营主办方Wildcraft's网站称,该夏令营最小的可参与年龄为四岁。初高中学生,可以以初级向导或培训向导的身分参加。 事发公园的管理方Mountains Re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Authority对此事发布声明,「文本无法表达我们的深深悲伤。我们的心与孩子家人、朋友及受这场无法想像悲剧影响的人在一起。保证在此地游玩孩子与游客的安全,是公园最重要使命。我们与洛杉矶县警局及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了解具体发生什么。公园将全力配合调查。」 巧合的是,10年前的7月,在巴沙迪那市也发生一起相似事故。当时位该市Kidsspace Children's Museum外一颗75英尺高的树倒塌,造成当时正在参加夏令营的两个孩子受重伤。该事件发生时,恰好是孩子父母来接他们的时候。 而近期在德州的「神秘营」(Camp...

    川普政府施压升级 哈佛恐被取消认证资格

    川普政府加大对哈佛大学的施压力度,警告其认证资格不符标准,同时发出传票要求提供关于外国学生的信息。 华尔街日报报导,联邦教育部及卫生部9日表示,已通知认证机构「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NECHE),指哈佛校园内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出现反犹主义现象,涉嫌未能保护犹太学生免受反犹太主义骚扰,因而违反民权法及反歧视法,无法满足委员会的认证标准。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越来越多加拿大人网上找偏方治病 医生警告

    安省医学协会警告:越来越多病人选择“自助医疗”,风险令人担忧。 安省医学协会(OMA)近日发出警告,称越来越多的病人不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而是转向“自助式”医疗解决方案,这一趋势令人担忧。 “我们知道很多人会上网查资料,”安省伦敦市的放射肿瘤科医生大卫·迪苏萨(Dr. David D’Souza)说。“查资料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他们如何解读这些资料。” 图源:CTV 他说,许多病人会被一些看起来“纯天然”、效果“神奇”、没有副作用的偏方吸引。他提到一项研究发现,2018至2019年间最热门的癌症相关社交媒体贴文中,大约三分之一包含了错误信息。 “你可能会问,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在于,这些信息多数是有潜在危险的。”迪苏萨说。 迪苏萨是周三由安省医学协会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几位医生之一,他们共同呼吁关注日益增长的“自助医疗”趋势。 医生们表示,他们越来越常见到病人根据网络搜索结果自行诊断,或拿着网络爆红影片里的“偏方”来提问,比如吃速食能治偏头痛、CBD油能缩小肿瘤之类的说法。 一些病人甚至试图自己动手治疗。 “我有一个病人,因为癌症导致肾脏堵塞,需要插一根引流管——叫做肾造瘘管。他竟然试图用割草机的尼龙绳来清理里面的沉积物,”迪苏萨回忆说,“他还问我能不能往里面倒一点Lysol消毒剂来冲洗。” 虽然他成功劝阻了这名病人,但也有其他人坚持选择自我研究后得出的替代疗法,结果可能相当惨痛。 他回忆起一位年轻女性曾被诊断出宫颈癌。 “她当时不愿接受传统治疗,决定尝试一些她听说过的替代疗法,”迪苏萨说,“两年后她回来时,病情已经恶化并扩散,疼痛难忍。而我们能采取的治疗手段和延长她寿命的可能性,也大大受限。” 在线测验做诊断,误判风险高 来自北湾的精神科医生瓦莱丽·普里莫(Dr. Valerie Primeau)说,她越来越多地遇到病人使用网络自测工具来诊断自己患有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 “首要问题当然是误诊,”普里莫说,“有些疾病特别容易被误判,像是双相障碍。” 她指出,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有病,这种焦虑本身也会造成健康问题。此外,她提醒医学治疗的最佳实践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变化,而医生通常比网上资源更了解最新资讯。 “很多网络建议并没有经过证实,也不是循证医学的一部分,这可能很危险。” 她估计自己约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是带着自我诊断前来就诊,并且预期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上升。 “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未来只会更多,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变得更容易取得,也更精密,”普里莫说。“现在我已经有病人说,他们会用ChatGPT来寻求建议。” 社交媒体成为错误医疗信息的源头 专注于生育与荷尔蒙治疗的多伦多内分泌科医生艾莉斯·戈德堡(Dr. Alyse Goldberg)指出,社交媒体等技术已经在影响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而这些信息往往不可靠。 她展示了自己被社交平台自动推送的一些贴文例子,其中包括关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看不见的症状”以及其他她常见疾病的“小贴士”。 “你会被推送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会质疑你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法,并给出各种理由叫你不要采用那些循证的治疗方式。” 尽管这些贴子可能听起来“有道理”或“神奇”,但它们未必经过科学验证。 “这类贴文可能会削弱医患关系,”戈德堡说,尤其是当病人觉得医生“隐瞒”了更好的治疗选项时。 此外,这类内容还可能引导病人去购买无效或不适合的产品。戈德堡强调,必须思考“是谁想借我们的病症来牟利”。 年轻人更容易相信社交媒体的医疗建议 安省医学协会会长赛娜布·阿卜杜勒拉赫曼医生(Dr. Zainab Abdurrahman)指出,该组织特别关注年轻人群体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来进行诊断与自我治疗。 “从世代来看,我们看到这种倾向在年轻族群中更明显,特别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更多地依赖社交媒体,并据此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像其他年龄层那样追求权威渠道。” 她也提到,抵制虚假信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都在面对的挑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该如何获取可靠信息。因为我们知道,误导信息已经广泛存在,而医疗领域也无法独善其身。” 医生呼吁:沟通比评判更重要 尽管自我诊断与自助治疗存在诸多陷阱,医生们仍认为,如果病人能通过可靠渠道做适当研究,并最终去看医生,这种“主动性”其实是件好事。 医生们强调,专业人员应该更善于与病人沟通,而不是急于否定或批评。因为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感受到“失去掌控感”。 “与其用评判的语气回应,我更愿意接受他们愿意沟通这一点。”迪苏萨说。 医生们也承认,家庭医生资源有限,某些医疗检查费用过高,这些现实问题也在推动人们求助于“谷歌医生”。 “现在我们的手机越来越‘聪明’,它们会听我们说话、分析我们的行为趋势,”普里莫指出。“当我们说起自己担心的问题,手机就会推送相关内容。答案看起来很快、很有用,人们也就更容易接受。大家都在寻求答案,而社交媒体正好提供了这种即时的‘确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