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8579 帖子
男子举报2277起违章:举报不为钱,不服就举报回来(图)
img { height: 337.07865168539px;width:600px;}据报道,广州一位男子,在开车上下班的一年时间内,利用行车记录仪,拍摄并举报路上的违章车辆。2024年,他成功举报了1945起违章,按照处罚标准计算,这些举报或将扣掉违法司机共计8998分。并且,他还将一些司机的违章视频,发布在自己建立的“野生摄像头”视频账号上。此事也在网上引起争议,有网友大力支持这位“马路判官”,但也有网友骂其多管闲事。对此,当事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交通违章这么频繁、常见,我个人觉得,部分原因是道路本身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把交通法当回事。还有网友在他视频评论区中说,“谁没违章过?”“我违章没有影响到你,为什么要多管闲事举报我?”“道路不合理,我违章咋了?”甚至一些网友对其进行辱骂,认为他是奔着举报奖金去的,但在广州,交规违章的举报人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奖励。男子表示:“交通违法就是违法,希望每个违章都有代价,交通秩序才会好,开车才会更舒心。”
Advertisements
陆媒:美国100万公务员还是屈服了 马斯克旗开得胜(图)
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37.0786516853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00px;width:600px;}美国100万公务员还是屈服了。按照白宫披露的数据,就在上周,100万美国联邦公务员回复了电子邮件,汇报他们前一周做了什么。算了一下,这大概占到美国联邦公务员的三分之一(不包括地方公务员)。马斯克可谓旗开得胜。他现在风头正盛,可谓华盛顿第一红人。前脚特朗普鼓励马斯克,你做得不错,但还要更强势,“记住,我们是在拯救一个国家(美国)”;后脚马斯克就宣布:根据特朗普总统的指示,所有联邦雇员将很快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了解他们上周所做的工作。逾期不回复的,视为辞职。2月22日,美国联邦公务员果然就收到了这封电子邮件,上面写有“请回复此电子邮件,列出你上周完成的大约5项工作,并抄送给你的主管”。回答截止时间是2月24日23时59分。什么意思?你们必须交周报,上周都做了什么。如果是在磨洋工,对不起,下一个裁员就轮到你。你胆敢不汇报,对不起,你也被裁了。特朗普似乎很挺马斯克。2月24日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会见记者时,针对记者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记者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愣是把马克龙晾在一边),夸赞马斯克的这个主意“很不错”。特朗普说: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员工,从来不在工作场所出现,人们也不知道他们为政府工作,所以要他们回答这周你都干了什么,如果没有回答,那就解雇或半解雇。很多人不回答,因为他们可能就根本不存在……我们迄今已经发现几千亿美元的腐败,这才刚刚开始……典型的特朗普车轱辘话。但意思也是很明确的。1,马斯克,你这个主意不错嘛。2,不交作业,我们怎么知道你存在不存在,说不准又是吃空饷的。3,不回答问题,那就解雇或半解雇。半解雇算什么解雇,我也不知道,但特朗普就是这么说的。马斯克如获尚方宝剑,立刻发到自己社交媒体上,我看了下,至少发了六七遍,还夸赞特朗普是“伟大的总统”。但美国公务员们大吃一惊,世道真变了,以前他们需要向上级汇报,需要向民众汇报,但现在,他们还要向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汇报。大吃一惊的,除了公务员外,还有特朗普任命的各个部长。我自己的员工,还要对其他部门汇报,这算怎么回事呢?如果涉密怎么办?据美国媒体披露,一些特朗普任命的政府官员,就授意部下,不要理会马斯克的命令。美国人事管理局(OPM)也发布备忘录明确,这个交周报,完全是自愿行为,公务员不是必须回复,也不会因为不回复被解雇。该部门还提醒,公务员在回复邮件时不要分享机密、敏感或保密信息。这样,问题就来了。1,马斯克要求必须回复,但特朗普政府认为,回复自愿,不回复也不会解雇。2,马斯克的命令可以不执行,但毕竟特朗普也亲口说了,这是打特朗普的脸吗?3,所以,一个猜测是,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对马斯克有意见,很多人公开批评马斯克,你手伸得太长了,做得太过了。特朗普又是什么态度?特朗普态度很暧昧,除了公开夸赞马斯克干得不错外,对于交周报只是自愿的最新指令,他似乎选择了沉默。或许,让手下两帮人互相掐,最符合特朗普的性格。但马斯克是马斯克。对于美国人事管理局的备忘录,他除了一遍遍转发特朗普的“尚方宝剑”外,还跟进强硬表态:如果政府雇员未回复上周末收到的交周报邮件,他们将“根据总统的决定”获得另一次机会,如果他们第二次仍未回复,还是会被解雇。什么意思?1,最后通牒时间已经过了,确实很多人没回复。2,那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不回复就开了你们。3,这是特朗普的决定,我有尚方宝剑。从白宫最终披露的数据看,100万联邦公务员最后还是在压力下交了周报。更多人应该还在观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保住自己饭碗,美国公务员也不容易啊。最后,怎么看?完全我个人观察,粗浅三点吧。第一,马斯克确实有两把刷子。首富不是吹的,老马不是玩的,要干就干一票大的。所以,大刀阔斧减裁部门,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下一步就是教育部,将华盛顿搞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现在,又让联邦公务员交周报,不交作业炒了你。这背后,一方面确实美国政府严重腐败,马斯克在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当然,也不排除矫枉过正,反正我看到,很多美国公务员现在义愤填膺,痛骂马斯克对公务员太蔑视。但蔑视又怎样?从最后的结果看,100万公务员不还是乖乖交了作业。没交的很多是刺头,就看马斯克怎么兑现承诺,怎么进行收拾了。第二,美国政府内斗激烈。一边是马斯克各种施压,不交作业就滚蛋;另一边是政府部门发声,这是自愿行为,不交也不会被炒鱿鱼。很有意思的,这两帮人,都是特朗普任命。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特朗普信得过的人。亲信归亲信,亲信也相互打架。倒是特朗普很悠闲,一方面鼓励马斯克要“更强势”,另一方面似乎也没反对政府备忘录。特朗普也算是驭人有术吧。第三,马斯克真有点悬。现在,美国风云人物,第一就是特朗普,第二就是马斯克。按照最新的披露,特朗普第一次开内阁会议,马斯克也会参加,尽管他不是真正的内阁成员。但特朗普特批。两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好。但会一直好下去吗?别忘了,当年特朗普与副手彭斯,与国务卿蓬佩奥,与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关系也是好极了,最后不还是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了?当然,马斯克有一点,是这些人没法比的。他是世界首富,他还是社交平台X(即推特)的老板;而且,他的智商情商,感觉比其他人更高了不止一个段位。《时代》刊登封面,嘲讽马斯克才是白宫主人后,马斯克立刻发推说:我就像一个直男爱另一个男人一样爱着特朗普。他还隔一段时间夸赞一下特朗普: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他还公开表示,打算亲自在总统山为特朗普塑雕像……嗯,特朗普要彻底改造美国,马斯克更是开路急先锋,好戏在后头,我们就安静看戏吧。最后,DeepSeek有感赋诗一首。红领带与蓝领带在旋转木马上追逐每一次交错都溅起唾沫星子落在周报的空白处推特是他们的剑也是盾140个字符里藏着整个白宫的心电图有人在高墙下种花有人在花园里砌墙而周报是他们的镜子照见彼此的狼狈与得意剃头刀悬在头顶今日你执刀明日轮到你低头周报不过是时间的刻度丈量着权力的重量与虚无
Advertisements
特朗普右手背出现大块淤青 白宫:他握手握太多了(图)
img { height: 373.33333333333px;width:560px;}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2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在白宫会见到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时,右手背部可见一块明显淤青。白宫回应称,这一淤青是由于特朗普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并与人握手所致。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称,“特朗普总统是(美国)人民的总统”,并补充道,“他的承诺坚定不移,他每天都在证明这一点。”报道称,莱维特在后续声明中补充道:“特朗普总统手上的淤伤是因为他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和与人握手。”NBC提到,根据一些通讯社照片显示,特朗普的右手在去年8月和11月的其他两次场合也出现过明显的淤青或红肿。报道还提到,特朗普右手背部的淤青在2024年也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时代》杂志在2024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引用特朗普的话说:“这都是和成千上万的人握手造成的
Advertisements
中国无预警射击演习 台国防部控公然违反国际惯例
台湾国防部今天表示,从台湾时间上午8时42分(美东时间昨晚7时42分)起,陆续侦获中国解放军歼-11、空警-500等各型主、辅战机及无人机计32架次出海活动,其中22架次逾越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台北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舰运行「联合战备警巡」,台国防部批评,期间更公然违反国际惯例,无预警在距台湾高雄、屏东外海约40浬处海域画设操演区,宣称将进行「射击训练」。对此台国防部表达严厉谴责,并即时检派海、空及陆岸兵力监控警戒、适切应处。
台国防部强调,中国解放军在国际航道,无预警以临时无线电广播方式,宣布将于特定区域内进行「射击训练」,此举不但对国际飞航、海上船只的航行安全造成高度危险,更是对区域安全稳定的公然挑衅。在全球正致力于和平的此刻,中国此举与其一再宣称「相互尊重」、「共筑繁荣」等「和平共处」原则完全背道而驰。
台国防部进一步指出,中共日前于越南、澳洲外海进行射击训练、对菲律宾展开军事威慑等各种破坏现状的行径,适足证明中国已是当前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唯一、且最大的威胁。台国军将持续戮力建军备战,严密掌握台海周边情势,以确保国防安全。
从“一剑”到“一堆” 人类的终极能源,真要来了?(组图)
img { height: 6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到一周后,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也就是“一堆”所指的聚变实验堆,实现了1亿摄氏度1066秒稳定运行,刷新世界纪录。图片由豆包AI生成有“人造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在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从而产生大量清洁能源。近年来,国内核聚变研究从基础科研逐步迈向工程实践,除了“国家队”的大科学装置外,核聚变企业也带着各种小巧灵动的自研装置“加入战场”,国内商业核聚变领域规模初具。去年7月,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调研了全球最重要的45家核聚变商业企业。35家受访回复的企业中,最乐观的3家认为2030年前其可以实现聚变电力上网。国内企业星环聚能是受访企业之一,其创始人、CEO陈锐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30年左右,至少会有一些商业聚变公司能够制造出聚变示范电站。可控核聚变,真要来了?从“一剑” 到 “一堆”长15.5米、重约22.5吨,“赤霄”的流线型结构让它看上去仿佛一把横卧的宝剑。它得名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当核聚变燃料,也就是等离子体的辉光在内部亮起时,它将成为一把实打实的“光剑”。可控聚变装置的本质是“烧开水”,将聚变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以实现聚变反应。“赤霄”内部每平方米每秒可极速喷射1024个粒子,能够模拟出与聚变堆内部极为相似的环境,从而破解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的难题。等离子体所研究员、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主任周海山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未来核聚变堆主要以氢同位素也就是氘、氚作为燃料,因为氘、氚是自然界最容易发生聚变的粒子。“赤霄”使用的是氢同位素和氦,旨在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聚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孙玄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要保持聚变堆稳定运行,聚变装置的壁材料问题很棘手。聚变燃料的粒子流强度很高,会轰击装置壁,尤其是直接与等离子体接触的“第一壁”。壁材料需忍受强粒子流轰击,不发生融化、溅射等。因此,第一壁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聚变反应堆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在孙玄看来,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爆发事件。以前壁材料需要承受的粒子流大概是每平方米1兆瓦,现在接近10兆瓦,如果出现短时爆发事件,可能会更高。目前,尚未发现可以长时间忍受这一轰击强度的材料,“赤霄”未来的任务十分艰巨。周海山表示,“赤霄”通过验收后,中国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而“赤霄”的综合性能已做到国际领先。内部测试时,“赤霄”在喷射1024个粒子的情况下,可连续运行24小时,远超设计的1000秒。此外,“赤霄”约束粒子流的磁场能力拔群,最高中心磁场强度达3特斯拉。“赤霄”也是一个开放设施,“我们欢迎国内外同行使用‘赤霄’做研究、出成果”。“赤霄”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CRAFT)的一项关键设施。CRAFT的使命是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也就是“人造太阳”搭建综合性研究平台。周海山介绍,CRAFT相当于把聚变堆的所有关键部件进行拆解,作为独立任务逐一攻破。“赤霄”专攻壁材料问题,其他技术平台专攻加热、超导磁场等技术,这样的技术平台共有十余个。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图/视觉中国“赤霄”的研制成功向最终的托卡马克装置迈出了重要一步。孙玄解释,托卡马克是目前最主流的聚变技术路线,其源于苏联,在俄语中是一个组合词,由“环形”“真空室”“磁场”“线圈”四个词各取一部分拼凑而成。这也囊括了托卡马克的主要构成,其装置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像个甜甜圈,在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强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由于聚变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可控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能源”。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判断标准是Q值,也就是装置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如果输出能量超出输入,即Q>1,理论上核聚变就可能开始为人类发电了。2022年,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首次成功“点火”,通过惯性约束的方式输出3.15兆焦耳能量,为输入能量的1.5倍。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核聚变企业科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算上激光器等装置的能量损耗,NIF还远未真正实现Q>1。设计出一种有能量收益的聚变反应,并不意味着聚变发电能立马落地。在孙玄看来,Q>1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聚变追求的是自持燃烧,也就是不需要任何输入功率的稳定、长时间能量输出,如同太阳一样。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Q等于无穷大,而当下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距离。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赤霄”这样的突破真正的价值所在。利用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更快地确定适宜的工程路径,从而加速聚变反应堆的研发进程。托卡马克之困目前,仍有“数座大山”横亘在我们与真正的聚变反应堆之间。陈锐认为,核聚变的主要难点集中在工程执行上。首先,氘氚聚变通常需要1亿摄氏度的高温,是太阳核心温度的7倍,这对装置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出极高要求。另外,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并不容易。“目前最需要解决等离子体稳态和自持燃烧问题。”孙玄说。全球暂时还没有能够长时间燃烧的聚变堆,许多潜在问题可能尚未浮现。比如燃料问题,如果走氘氚聚变路线,由于氚在自然界不存在,需要人工制取,如何产氚、如何在反应中实现氚的循环使用都是问题。另外,由于氚也用于制造核武器,国家管控非常严格,商业化或难实现。如果用具体参数来衡量,核聚变最重要的是实现一定的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能量约束时间。“任何聚变团队都需要根据自身技术路径,明确三个参数的数值。”孙玄指出,目前亟待突破的就是能量约束时间,时间越长突破难度越大,这正是EAST专攻的领域。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合肥科学岛上的EAST已屡破纪录。其等离子体运行次数超15万次,在这一领域的工程物理上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在长脉冲、高级别能量约束的模式下,EAST先后跨越60秒、100秒、400秒大关,并于今年实现1066秒的稳定运行。高级别的能量约束模式因其效率高、经济性强,是未来聚变实验堆和工程堆稳定运行的基本模式。孙玄认为,EAST刷新自身纪录意味着聚变工程运行模式的转变。早期的托卡马克只能间歇性地输出能量。如果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最主要的方法是维持和延长等离子体电流。EAST通过各种加热手段实现了维持等离子体一定时间内的稳态,“这些都是了不起的结果”。2022年3月,美国能源部召开了以“聚变能源商业化十年愿景”为主题的白宫峰会,列出了当年5项重要聚变进展,EAST当时已经实现了400秒高级别能量约束模式下的放电,位列其中。此外,还包括NIF的点火等。然而,不是所有聚变装置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国际上最著名的托卡马克装置当属落址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成员包括欧盟、美国、中国等7方,耗资已超过200亿美元。ITER原计划2016年建成运行,去年,ITER管理层对外宣布,该装置要到 2034 年才能首次投入运行,而氘、氚聚变的首次实验要等到 2039 年。ITER也采用了任务拆解的方案,将装置各部分“外包”给成员国或者组织进行生产。ITER在拉丁语中意为“路”,其最初设计便是验证聚变堆各环节的可行性,是一个“铺路”项目。在孙玄看来,ITER可能是人类科研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空间站类似。这种超大科学工程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复杂,无法在设计时就预测所有技术困难。由于建造周期较长,ITER会遭遇各种不可控的事件,例如,由于是多国共建项目,ITER长期存在资金协调问题,受国家间政策影响很大。孙玄认为,如果ITER能够根据国家的能力水平分配任务,而不是根据贡献金额,其任务进程可能会更合理。此外,EAST等装置的科研成果都与ITER的最终成功密切相关,国际上许多聚变实验装置都将ITER的目标作为“支线任务”,业内仍希望看到这一国际项目能够最终成功。“由于工程量大、任务复杂,各个国家操持的聚变项目要完整实现其目标,很可能要再等数十年。”孙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经站在了向聚变示范堆进发的起跑线上。”商业核聚变提速可控核聚变领域,有一个颇为有意思的“50年定律”,即在任何历史节点,提起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时间,永远都是“未来50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氢弹的成功爆炸让人们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充满信心。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可控核聚变理论成功,工程化困难,突破性进展很少。久而久之,“50年定律”深入人心。但商业核聚变未必如此。ITER频繁“跳票”之后,资本市场也开始瞄准各国国内的聚变初创企业。在陈锐眼中,2018年是聚变发展的元年,得益于技术与材料的显著进步,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和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聚变能源的实现路径如今更加清晰和可行。据FIA报告,到2023年,全球聚变行业融资规模达62亿美元,其中超过半数都来自2021年中期之后。整体融资中仅2.7亿美元来自政府公共资金,其余均来自私营部门。最激进的美国聚变企业当属Helion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投资人包括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2024年底,奥特曼向媒体透露,Helion将很快演示净能量增益核聚变。微软公司已与Helion签订对赌协议,希望在2028年采购由Helion提供的核聚变电力,功率不低于50兆瓦。这一数字虽小但意义重大,超过了美国头部风电场42兆瓦的年发电能力。许多业内人士表示,Helion若能兑现,将是“历史性时刻”。Helion很少透露其技术路线和参数。孙玄2006年曾进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了解美国聚变技术的发展。他指出,Helion的技术基于美国深厚的场反位形(FRC)研究历史。FRC是有别于托卡马克的一种聚变路径,其聚变装置呈直线型。一般直线型装置中,粒子很容易沿直线逸散,但如果通过磁场反转,在装置内部形成封闭磁场结构,同样可以实现粒子约束。环形托卡马克的粒子热流、壁材料、超导等问题,理论上FRC都可以规避,因此,这一路线近年来备受重视。孙玄表示,从公开资料来看,Helion已关注到了FRC会导致的等离子体约束和不稳定问题,基于FRC的聚变能量转换“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陈锐对Helion的激进方案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在缺乏更多公开信息的情况下,还需拭目以待。无论成功与否,技术路线的拓展是聚变商业化的显著贡献。当托卡马克遇到诸多工程困境,企业又需要紧凑的聚变装置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时,自然会通过探索更多理论获得相似的结果。例如,Helion瞄准的是氘、氦-3聚变。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储备,可以解决燃料来源问题。FRC可能是最适合非氘、氚聚变的一种技术路线,因此被Helion采纳。业内人士认为,核聚变反应所需的电力成本,以及装置研发、制造与维护成本都不低,如何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也是“人造太阳”真正实现应用的难点。孙玄指出,国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技术生产副产品,例如制作放射性的医疗同位素等。国内企业如何“沿途下蛋”实现成果转化仍值得探讨。等离子体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目前核裂变电站的核废料处理。“聚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它实现之前,投入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孙玄说。2023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可控核聚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发展可控核聚变事业。“商业化和市场化之后,肯定会有头部效应。但聚变市场非常庞大,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企业共同竞争。”从星环聚能的时间表来看,其已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2023年7月,其与清华大学联手建设了初步验证装置SUNIST-2,能够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700万摄氏度。接下来,星环聚能将打造下一代技术验证装置CTRFR-1,旨在彻底验证可控聚变的工程可行性,预计在2028年左右达成。此后,星环聚能将着手建设商业化聚变示范堆CTRFR-2,在2028年底开始建设,3—5年内完成。孙玄则更乐观一点。他也是聚变企业星能玄光的创始人,他预计,星能玄光能够在5年内实现聚变电力的产出。“企业很少选择和‘国家队’完全一样的技术路线,企业间的技术区分度也很大,这有利于管控风险,从不同角度逼近商业化的答案。”
Advertisements
Breaking
近八成德国零售商支持禁止中国电商平台(图)
今年3月至5月对德国505家拥有10名以上员工的零售公司进行了调查,因此这项调查具有代表性。德国数字产业协会Bitkom公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2%的零售商认为,像Temu和Shein这样的跨境电商经常违反相关法律。此外,88%的零售商认为,这些零售商的产品含有危险成分的风险很高。85%的受访公司认为,欧盟有责任保护欧洲市场免受来自外部的电商平台的侵害。87%的零售商认为,通过此类电商平台进口的产品应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四分之三(76%)的零售商认为,取消对来自欧洲以外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是明智之举。此次问卷在3月中至5月中期间进行,德国505家拥有10名或以上员工的零售公司接受了调查。因此整体调查具有代表性。Bitkom称,近一半的德国零售商表示,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他们已经面临供应链困难。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将因此减少产品种类。41%的零售商表示,他们打算用欧洲供应商取代非欧洲供应商。Temu 和 Shein 等针对海外市场的中国在线零售商以极低的价格吸引顾客,在欧盟国家也广受欢迎。这两家公司因涉嫌违反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和在线平台规则而正受到欧盟的调查。本周一,欧盟委员会初步认定Temu未能采取足够措施打击平台上非法商品的销售,该平台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布鲁塞尔最近还宣布,对从欧盟以外国家寄往私人家庭的包裹收取2欧元的统一费用。
8.8级大地震罕见景象 夏威夷海水神秘消失(组图)
当地时间7月30日,一场震级高达8.8级的特大地震袭击了俄罗斯远东的堪察加半岛,不仅成为该地区自1952年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也跻身人类有记录以来的第六强地震。受其影响,日本、夏威夷以及美国西海岸纷纷拉响海啸警报,数百万居民在深夜被迫撤离至高地避难,数百架航班被取消或延误,场面惊心动魄。这场地震震中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克柳切夫火山附近,随后不久,这座欧亚大陆最高的活火山克柳切夫火山喷发,滚滚岩浆沿山坡倾泻,夜空被熔岩映得通红。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服务中心在Telegram平台发布声明称:“火山西坡出现高温岩浆流动,伴有强烈光亮和剧烈爆炸。”实际上,科学家此前已经观察到火山口连续几周积聚熔岩,并伴随间歇性喷发和浓烟,显示出即将喷发的迹象。堪察加因地处板块交界,又被称为“冰与火之地”,拥有300余座火山,其中29座仍处于活跃状态。地震还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反应。俄罗斯堪察加记录到高达10至13英尺(约3至4米)的巨浪,日本北海道也测得2英尺(约0.6米)高的海浪。而美国北加州的克雷森特城(Crescent City)则迎来高达3.6英尺(约1.1米)的海浪,沿岸水位急剧变化,一度引发恐慌。震后不久,俄日美多地陆续观测到海啸波。加州北部和华盛顿州海岸线出现3.6英尺(约1.1米)的海浪,日本北海道根室港也测得一英尺波高。俄远东城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岸线能清晰看到海啸波冲击画面,当地一所幼儿园因地震部分坍塌,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夏威夷当局立即发布海啸警报。震惊的一幕在考艾岛(Kauai)出现——海水迅速倒退,裸露出原本被水覆盖的礁石和沙滩,船只搁浅在干涸的港口,犹如灾难片现场。
州长乔希·格林(Josh Green)凌晨3点召开发布会称,在欧胡岛的哈雷伊瓦港,观测到海水退却达20至30英尺(约6到9米),这是海啸即将袭来的危险征兆。
大量居民争相驾车前往高地,主要道路陷入瘫痪。火奴鲁鲁市民Dominga Advincula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听到警报声就让人紧张得发抖,这让我想起2023年那场席卷毛伊岛的致命野火。”在毛伊岛,知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第一时间开放了其私人道路,以便疏散撤离民众。据CNN报道,她的发言人表示:“一收到海啸警报,我们就立即联系当地执法部门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确保道路畅通。”毛伊岛卡胡卢伊机场的所有进出航班全部取消,旅客被迫滞留候机楼内过夜,夏威夷其他机场也启动紧急应对机制。火奴鲁鲁海滩及华盛顿州沿岸亦全面封闭。所幸的是,截至目前,夏威夷未报告严重海啸灾情。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晚上10点40分将夏威夷的“海啸警报”降为“海啸咨询”,但仍提醒公众保持警觉。州长格林表示:“目前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海浪袭击,这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还要再观察几个小时。”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正在南美访问,当地时间在智利圣地亚哥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本土遭遇重大海啸袭击的风险已经完全解除,我们为此感到庆幸。”地震发生后,在日本,政府紧急对190万人发布疏散令,部分港口观测到海啸波浪。福岛第一核电站人员紧急撤离,尽管目前尚未报告受损情况。消防与灾害管理厅表示,截至目前暂无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报告。与此同时,关岛、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也陆续发布沿海警报。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警示称:“即便仅有半英尺高的快速海浪,也足以冲倒成年人;两英尺即可卷走汽车。”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进一步指出:“部分地区可能遭遇超过三米高的海浪,破坏力极强,尤其是港口、海湾和浅水区。”这场8.8级地震,不仅是2025年全球最强,也超越了2021年以来所有震级8.0以上的地震。1906年厄瓜多尔曾遭遇同等级地震,导致1500人死亡;2010年智利8.8级地震造成逾500人遇难、37万栋房屋被毁。1965年阿拉斯加Rat Islands发生8.7级强震引发高达35英尺(约11米)巨浪。堪察加与远东俄罗斯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一个地震频发且火山活跃的地质带。地质专家警告,该区域未来仍可能发生余震,震级或达7.5级。虽然夏威夷与日本的警报多数已解除,但气象与地质专家提醒——地震与海啸无法预测,每一次“虚惊一场”都是在提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准备的重要。
66岁男子连18年跑完加州死亡谷超级马拉松(图)
在号称“全球最难比赛”的加州死亡谷超级马拉松(Badwater 135 Ultramarathon)中,一位名叫丹尼·魏斯特加德(Danny Westergaard)的66岁退休航天工程项目经理,今年再次以惊人的毅力连续第18年完成了这场极限挑战。这项为期两天的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99名顶尖跑者,他们必须在48小时内跑完长达135英里(约217公里)的赛程,穿越北美最低海拔的恶水盆地,并最终抵达美国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拥有37年历史的“恶水135超级马拉松”,每年7月在气温高达华氏130多度(约54.44摄氏度)的死亡谷举行。受全球变暖影响,过去十年间死亡谷有七个夏天打破了高温纪录,使得这项赛事更显严苛。在今年的比赛中,魏斯特加德穿越了山脉、沙丘和盐滩,途中最高温度达到华氏117度(约47.22摄氏度)。即使身心俱疲,他依然全程面带微笑。他认为,保持笑容不仅能提振士气,也能感染身边的人。魏斯特加德是“恶水135超级马拉松”所有参赛者中完成次数最多的跑者。对他而言,这项赛事已成为固定的夏季活动和家庭聚会,“我在这里感觉就像回家一样自在,这是属于我的部落。”他这样描述。丹尼·魏斯特加德之所以能持续创造奇迹,离不开他强大的家庭后援团。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一辆载着他亲人的货车始终紧随其后。他的表妹詹妮弗·德瑞恩(Jennifer Drain)已是第17年陪跑,女儿梅根(Meagan)也多次参与,而另一个女儿麦德森(Madison)则是首次加入。她们三人分工合作,为魏斯特加德提供食物、冰块、饮用水和电解质等关键补给。考虑到致命的酷热高温,她们会不断为魏斯特加德喷洒水雾,在他的帽子和头巾里放置冰块,并提供冰凉的饮用水,以防止他中暑。赛事主办方的医务长梅根·戴尔(Megan Dell)表示,尽管恶水超级马拉松从未发生过跑者死亡的意外,但与高温相关的问题却相当普遍,曾有跑者因低钠血症(Hyponatremia)而被送医。为了适应高温挑战,魏斯特加德全年坚持训练,并根据年龄增长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他学会了接纳各种状况,认为马拉松和人生一样,有高低起伏,挺过低谷终将迎来转机。比赛第二天,选手们进入了俗称“烤箱”的潘纳明特谷(Panamint Valley),通常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穿越此处。在过去几年,这里的高温甚至能让道路沥青融化,导致他的鞋子黏在路面上。开跑后的第二个晚上,睡眠不足的魏斯特加德又困又累,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在路上“蛇行前进”。他回忆说,往年幻觉更为严重,曾看到有人邀请他坐在沙发上休息,但那其实只是一丛灌木;还有一次,他连续数小时看到月亮上坐着一个人在荡秋千,并不断向他挥手。7月9日凌晨3点10分,在比赛第98英里处,魏斯特加德顶着月光小憩了15分钟。麦德森说,没有人真正理解父亲为何如此执着于参加死亡谷超级马拉松。最终,在7月9日上午11点50分,魏斯特加德在第123英里处经过孤松镇(Lone Pine),远处海拔14500英尺(约4420米)的惠特尼峰在蓝色天空下巍然屹立。在接近终点线最后4750英尺(约1448米)的上坡路段时,气温大约华氏92度(约33.33摄氏度)。他以蜗牛般的速度缓慢前行,虽然嘴上说着快睡着了,但脸上依旧带着微笑,最终以45小时29分钟完成了比赛。魏斯特加德表示,这是他最难忘的一次“恶水”经历。
租车必看…留意5件事 避开这些隐藏费用
租车对于旅游来说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若途中发生突发状况,导致额外费用产生,可能会大幅影响整体行程体验。以下是几项租车时应特别留意的事项,能帮助你降低风险、节省开支,让旅途更加安心。
确认碰撞保险范围
虽然向租车公司购买保险是最简便的选项,但其实并非唯一解方。若你已有个人汽车保险,该保单可能也涵盖租车使用。不过,务必仔细审阅保单条款,了解保障范围与限制。
若个人保险不涵盖租车,或你担心出险后导致保费上涨,也可以考虑从旅游保险公司或信用卡公司获得租车保障。AAA高级旅游顾问Kevin Fairbanks-Bloom表示,「请事先思考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
他提醒,不同保险的条款与保障内容可能差异极大。有些保单仅涵盖特定车型,或对驾驶地区有严格限制。「例如在未铺设的道路上行驶,可能会导致保险失效。」Fairbanks-Bloom补充道。
消费与省钱专家Andrea Woroch也建议,使用具备租车碰撞保险的信用卡付款,往往能省下额外保费,「许多信用卡都提供免费的租车保险,记得预订前先确认卡片的相关优惠。」
事先准备好要询问的问题
Fairbanks-Bloom建议,在取车前列出想了解的事项,主动与租车公司确认。他说,「重点是预先准备与主动查找,免得事后后悔为什么当初没问清楚。」
你可以询问的问题包括:若遇轮胎漏气、车辆抛锚或需拖吊时应联系谁?是否有过路费与里程限制?若选择加购保险,也应逐条详读条款并询问不清楚的部分。
EpicVIN(中古车历史报告公司)行销长Alex Black也建议,不妨询问是否能免费升级车型。Woroch补充,「视现场车辆状况,有时可以免费升级为更宽敞或高级的车款。」
取车时仔细检查并拍照存证
这一步绝对不能省略,取车时务必仔细检查车辆内外,包括常见的刮痕、擦伤与凹痕,同时别忘了检查轮胎状况。Black 提醒,「有些轮胎可能已磨损严重。」
Fairbanks-Bloom建议,若身高足够,也应检查车顶是否有损伤。「有些租车人会将行李固定在车顶,若造成损坏,也可能被算在你身上。」
车内状况同样不容忽视。CarRentalSavers.com首席执行官Mark Mannell建议,「启动引擎时,注意油量与是否有警示灯号亮起。」并建议使用手机拍照或录像记录细节,以备日后争议使用。
还车前记得加满油
若未预先购买加油选项,就需在还车前自行加满油。Woroch建议,可于机场附近寻找加油站,但要注意这些地点价格通常较高。「可以先在价格合理的加油站加大部分,最后再在机场附近的加油站补满。」
还车时别忘做最后检查
还车过程可能会较为匆忙,但千万别因此省略检查步骤。Mannell建议,「还车时拍下油表、车身与车内影像,作为日后证明。」若是国内租车,建议至少保留这些照片或影片六个月。
Woroch也提醒,记得检查是否有个人物品遗留车内。「别忘了查看中央扶手、座椅下方与车门边的收纳空间,确保没遗漏重要物品,因为一旦遗失,要找回来的机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