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9275 帖子
Nvidia财报 盘后股价上扬 靠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关键因素或许可以解释AI芯片大厂辉达(Nvidia)在展望超出市场预期的幅度不如过往的情况下,盘后股价仍回升:Blackwell。
Nvidia的财测中值超出预期11亿美元,但在该公司转型到Blackwell之前,投资人习惯看到的是超出预期20亿美元的情况。幸好Blackwell的增产似乎比预期的更为顺利——或至少比大家担心的好些——这可能安抚了华尔街。
财务长柯蕾丝(Colette Kress)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Nvidia正「迅速扩大供应』。 Blackwell上季为Nvidia带来110亿美元营收。辉达将此称为公司历史上「最快的提产」。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声明中说,「对Blackwell的需求是惊人的。」。
股价在盘后交易上涨2%。
「花边教主」39岁恶女骤逝 陈尸纽约自宅 曾否认整形
因在经典美剧「花边教主」(Gossip Girl)中成功塑造反派角色「乔治亚」(Georgina Sparks)而大受欢迎的女星蜜雪儿雀柏格(Michelle Trachtenberg),于26日上午被发现在纽约市的一处公寓中去世,年仅39岁。
据外媒报道,蜜雪儿当天上午被母亲发现倒在纽约的家中。警方接报后迅速赶到现场,初步调查并未发现任何可疑迹象,死因仍需验尸和法医鉴定进一步确认。
过去,蜜雪儿曾因双颊消瘦和脱发等问题引发粉丝对她健康状况的担忧。她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拍照,澄清自己「快乐又健康」并否认进行过任何整形手术。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蜜雪儿不久前刚完成肝脏移植手术,这是否与她的死因有关,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忧川普拿台去谈判 众院抗中议员:台删军费辩论易释错误消息
众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25日表示,台湾须更积极提升自卫能力,当台湾释出减军费消息或内部出现相关辩论时,「我认为这释出错误消息」,台湾内部不能对国安重要性产生分歧。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举行「美国国会将如何处理美中关系」座谈,穆勒纳尔及委员会民主党首席议员克利什纳穆希出席。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共和党籍的穆勒纳尔表示,「我认为,台湾强化并支持自身防御至关重要。当台湾释出削减军事开支消息或至少在台湾内部出现这类辩论时,让我感到忧心。我认为这释出错误信号」。
「川普要台湾强化防卫」
穆勒纳尔说,美国总统川普是谈判大师,川普的目标之一是让台湾强化对自身防卫的承诺,「我认为这是台湾需要听到的重要消息」,台湾内部不能在国安问题产生分歧。
民主党的克利什纳穆希在会上至少两度呼吁川普,未来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晤时,不要让中共以贸易为幌子牵扯其他议题,「我最关切的就是台湾」。
他表示,他担心川普可能会将美国的内核利益,例如对台湾的支持或南海航行自由,纳入与习近平的任何直接对话中进行谈判,以取得贸易上的胜利。
克利什纳穆希表示,美国不应该放弃美中关系正常化期间向台湾人做出的「六项保证」。他说,美国遵循一中政策可以理解,但美国也向台湾做出承诺,例如不会事先就对台军售议题咨询中国。
「六项保证」涉及军售的条文为:美国不会设置停止对台军售日期、不会修改台湾关系法相关规定,以及不会在决定对台军售前和中国咨商。
克利什纳穆希指出,中共将试图在美中会谈中削弱这些保证,国安顾问沃兹及国务卿鲁比欧等熟悉相关概念的人,应持续确保美国维系这些保证。
这场座谈会是由白宫国安会前中国、台湾及蒙古事务主任何瑞恩主持,他表示,就他所知,鲁比欧24日已解冻对台湾及菲律宾军援。美国国务院对此没有评论。
聘用及奖学金 禁止多元化 学校陷恐惧 忧失联邦经费
教育部民权办公室(Office for Civil Rights)在总统日(President's Day)长周末之前发函全国各地学校指出,从3月1日起,即使是种族中立(race-neutral)教育政策,只要结果是让学校达到多元化目标,各级学校与大学便将失去联邦补助经费。华盛顿邮报报导,教育部针对校园种族政策让许多学校陷入「极度恐惧」。
教育部民权办公室通知函在长周末来临的14日晚间发出,很快传遍各地学校主管的收信夹。信中指出,最高法院2023年判例已经禁止学校除了招收学生之外,也使用种族做为其他决策依据。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信中写道,任何以种族为考量的措施,包括聘用、惩处规定、奖学金以及所有校园生活规范,教育部都将认定非法。
报导指出,不少教育专家对最高法院判例完全不支持。信中特别引发争议的一段描述指称,即使政策属于种族中立,但只要结果是让学校达到种族多元化目标,各级学校便将失去联邦补助。法律专家指出,最高法院判决根本没有如此裁定。
专门研究教育法的耶鲁法学院(Yale Law School)教授德瑞弗(Justin Driver)分析,最高法院裁决的适用范围,根本没有教育部通知函里声称的适用范围那般宽广,但教育部真正的野心是要逼迫所有大学立即取消种族多元化。
由于通知函提及规定牵涉复杂的法律问题,各地大学主管一头雾水,甚至感到恐惧。通知函给各地学校14天准备时间,并说从3月1日开始将对没有遵守新规的学校祭出适度措施。信中附上正式申诉管道的网址链接。
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麦当劳将推出1美元早餐 还承诺不收鸡蛋附加费
面对鸡蛋价格上涨与消费者对通膨忧虑,麦当劳25日宣布,不会对餐点中的鸡蛋收取附加费,并通过官方应用程序,在3月2日推出1美元麦满分(Egg McMuffin)早餐,以吸引更多美国消费者。
麦当劳北美首席影响官(Chief Impact Officer)Michael Gonda在领英(LinkedIn)发文,「与其他公司不同,麦当劳不会对鸡蛋收取附加费。我们的鸡蛋100%来自散养鸡,并于美国本土采购。」这一决策意在与其他因鸡蛋价格飙升而调涨费用的业者区分,例如快餐品牌Denny's近日宣布,每样加蛋的餐点,将另外收费;连锁餐厅华夫饼店(Waffle House)也表示,本月起对每颗蛋加收50美分。
纽约邮报报导指出,近年来,麦当劳积极吸引中低收入消费者,但在通膨压力下,许多消费者减少外食,其美国市场销售额已出现近年来最大跌幅。分析人士认为,麦当劳此次推出1美元麦满分,并承诺不收鸡蛋附加费,是为在竞争激烈的速食市场保持竞争力,并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根据麦当劳官网公告,1美元麦满分(Egg McMuffin)套餐的推出,也是为纪念这款产品的诞生。1975年,麦当劳在全美推出麦满分——这款以散养鸡蛋、融化起司与烤得酥脆的英式马芬制成的早餐三明治,开创速食早餐的新时代。50年来,麦满分成为美国经典早餐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庆祝麦满分50周年,麦当劳将于3月2日通过官方应用程序推出优惠,消费者可用1美元购买麦满分或香肠麦满分(Sausage McMuffin with Egg)。
Breaking
日本男人 越来越矮了?基因设定了天花板(组图)
一个国家国民的平均身高数据,是国民健康、营养及社会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人均身高要高于发展中国家。现在的中国青少年,像浇了水的竹子一样节节拔高,这是年轻一代在给父辈祖辈的营养不良“补课”。(图:壹图网)▼然而,就在我们见证“一代更比一代高”的同时,隔壁的日本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剧情:过去30年,他们的平均身高不增反降,成为了亚洲国家当中的“逆行者”。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男子篮球小组赛,当身高167cm的富坚勇树和身高224cm的文班亚马同框时,57cm的惊人落差刷新了奥运男篮对位纪录,画面极具冲击力。震撼之余,也不禁让人怀疑日本人的身高现状。呃……▼那么,日本人是不是真的那么矮小?男性身高1米75,在现代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最矮的发达国家根据202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日本20岁以上的男性平均身高是168.2cm,女性是154.8cm。男性平均不到1米7,女性平均不到1米55,这就是日本人的真实身高。从已知的数据来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在全球发达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在195个主权国家当中,属于中下水平。日本街头行人(图:shutterstock)▼168.2cm的男性平均身高,如果放在荷兰人面前(男性平均身高184cm),那就相当于富士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差距一样,一目了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即使放在亚洲也算矮的。根据2020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18-44岁的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cm和158cm。而韩国人则要更高一些,按照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国家技术标准院公布的数据,其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2.5cm,女性为159.6cm。韩国首尔街头的年轻女性(图:shutterstock)▼日本作为东亚最早起步的发达国家,在平均身高上不仅落后于中韩两国,甚至也很难说稳压数据缺失的朝鲜和蒙古国。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当中,由于近几十年的营养充足,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普遍高于老一辈,那么日本的年轻人是不是比平均身高更高呢?确实高出了一点,但并不明显。202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日本26-29岁男性平均身高是171.3cm,女性是159cm。另外,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令和6年度 学校保健统计调查》(令和6年即公历2024年),日本17岁男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0.8cm,女性平均身高为158cm。▼从这两个数据不难判断,日本新生代男性身高也就1米71左右,女性还没到1米6。跟中国和韩国相比,日本并没显示出老牌发达国家的优势。而中国2021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20-24岁男性群体的平均身高为172.6cm,女性平均身高160.6cm。韩国方面,韩国国家统计局运营的官方统计信息服务系统KOSIS(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显示,2023年韩国19~24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4.9cm,女性平均身高为163.8cm。即使同为东亚人,日本年轻人还是东亚三国里最矮的。日本青年打工仔(图:壹图网)▼那么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男性身高1米75,在日本是什么水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1米75比日本男性平均身高高出了将近7cm,在年轻一代当中也是较高的身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米75,在日本社会上基本不会有视线障碍,能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俯视大多数人。基因上限,已经达到了吗?在咱们国家,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得益于丰富的营养供给,尤其是动物蛋白摄入的增加,子女普遍比自己的父母要高。和青少年阶段经历过饥饿时代的祖辈相比,身高差距则更大。而日本人的身高,也曾经疯狂增长过。上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战后恢复期,在日常饮食中引入了更多的动物蛋白(如牛奶、肉类)。尤其是在1954年,日本出台了《学校午餐法》,规定学校要为中小学生供应标准午餐,包括定量的牛奶。这个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摄入。从1951年到1996年,日本17岁男性的平均身高从162.2厘米增长到170.9厘米,增加了8.7厘米;17岁女性的身高也从152.5厘米提升到157.9厘米,增长了5.4厘米。这个时期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日本人身高增长的“奇迹”,日本人身高也一度登顶东亚榜首。那时候的日本人没想到,这个放眼全球并不算高的数据,就是他们的巅峰了。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历年的《学校保健统计调查》中,日本17岁学生的身高巅峰,就是1994年的男性170.9cm,女性158.1cm。和2024年的数字相比,30年来没有增加过哪怕0.1cm,甚至男女身高还各减少了0.1cm。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文章直接表示:“平均身高增加只是一种臆想。”东京上野公园内,参加活动的学生(横屏观看,图:shutterstock)▼年轻人比中年人个子矮,这个情况如果放在中国,那肯定会被怀疑数据的真实性。但实际上,这份报告并不是孤例。前文说过,202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当中的数据显示,日本26-29岁男性平均身高是171.3厘米。同样在这份报告中,也给出了30-3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1.5厘米。也就是说,在成年人当中,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反而比30多岁的中年人要矮!日本老中青打工仔过马路(图:shutterstock)▼过去30年间,东亚三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身高发展趋势:韩国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约7厘米,中国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唯独日本不增反降。人的身高不是会无限增长的,每个人种都有天然的生理上限。很多人用荷兰人的例子,来论证营养对于身高的影响有多重要,毕竟他们在一个多世纪里增长了近20cm。但实际上,荷兰人的身高也已经20年没再长了。而且回看历史,1863年荷兰应征入伍者的平均身高为165cm,说矮也没那么矮。相比之下,日本人的起点就很低,根据东京大学研究员平本嘉助的研究,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57.1cm,能长到现在的171cm,已经是很大进步了。▼如今,日本人的身高增长就像按下了暂停键。50岁以下的成年人身高都差不多,25多岁的人和45岁的人平均身高只差了不到半厘米。这些数据暗示着,日本人的身高很可能已经达到了基因设定的天花板。日本人,越来越矮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应该是长不上去了,甚至还很可能下降。据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森崎菜穂等人预测,2014年出生的日本人与1980年出生的人相比,成年时男性的身高会矮1.5cm,女性矮0.6cm。有人说,这就像中国的俗语:“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日本人的身高就如同日本的经济一样,陷入到了“失去的30年”当中,没有增长,反而在缓慢衰退。(图:shutterstock)▼这个情况着实蹊跷,不长就算了,怎么还能降呢,难不成发达了快一个世纪,日本人反而吃不饱饭了?事实上,日本现在确实存在吃饭问题。它并不是因为物资的匮乏,而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日本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偏向于“白幼瘦”类型。甚至于高个子女生还有可能在学校受到霸凌,孕妇也不愿意自己的身形变得臃肿,于是刻意节食。这就导致很多日本婴儿体重不足,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很多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表示,在日本吃饭根本吃不饱。在日本餐馆点一份定食,出门溜达一会就又饿了。这不是因为中国人的饭量大,而是因为日本人吃得不够。根据日本官方信息,日本人日均摄入热量是1877Kcal。这是什么水平?一个体重55kg、每周运动三次的女性,一天所需的热量差不多就这么多。而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男性,在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的情况下,是需要超过2500Kcal的热量的。如果是体力劳动者,甚至需要3000Kcal以上的热量摄入。东京港区某学校餐食……(图:X @hidamarineko117)▼对比一下中国,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人日均热量摄入接近2300Kcal,比日本高了20%。可以说,日本人身高不增反降,问题就出在吃饭上。孕妇营养跟不上导致婴儿体重过轻,青少年热量摄入不足导致发育不良,是日本人身高上不来的两大主要因素。日本街头掠影(图:shutterstock)▼不过,日本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其实也跟吃得少有关。适度限制热量摄入可以降低代谢疾病风险,而现代人很多致命的疾病恰恰是因为吃得太好了。比如导致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心血管疾病,就和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分不开。高热量饮食是把双刃剑,它能让年轻人变得高大强壮,但也会造成热量过剩和脂肪堆积。如果在年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后,还不减少自己的热量摄入,则会有致命的风险。总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无疑是其国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的一面生动镜子。二战后的几十年飞速增长,上演了令人瞩目的身高奇迹。得益于政府对学校供餐中牛奶的强制推广,日本人一度长到东亚第一。当1米93的大谷翔平、2米06的渡边雄太在体育赛场上大展身手的时候,日本人小个子的刻板印象被彻底颠覆。▼然而,这股势头并未持续下去,在1994年达到顶峰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呈现出了下降趋势。男性平均身高卡在了171cm,女性也无法突破159cm的极限。这几十年日本人的身材变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中国作为东亚的后发国家,既要改善营养来触及国人基因的天花板,也要通过精细化的饮食管理来减轻医疗负担,让我们的国民体质更上一层楼。
诸神的黄昏 香港四大家族正在集体谢幕(图)
1香港四大家族正在集体“谢幕”,最近接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97岁的李嘉诚,被撕下最后的颜面,其长子从港府新一届特首顾问团名单中消失了,而且还是唯一未获续任者的四大家族人员。这是个不寻常的信号。尽管“四叔”李兆基“愿用99%的财富换取30年青春”,但岁月没有绕过这一代商业枭雄,今年也随着早已身故的郭得胜,走了。而保留几大家族最后体面的郑裕彤一支,如今正陷入高达1510亿港元的债务危机。最近传出旗下新世界发展,准备卖掉杭州、深圳和上海的K11大厦自救。要知道,三代接班人郑志刚极有敏锐力,曾以象征式的1港币捐出27万㎡土地,是香港百年历史上第一家捐地的房企,他还投资了小鹏、商汤、蔚来等,助力内地科技产业升级,颇有当年李嘉诚北上广交良缘的影子。谁能想到,商业层面的溃败仍洞穿了这最后一堵墙。为什么四大家族纷纷跌落,步入黄昏?看似偶然,实则必然。2那个时候,我们太渴望接轨国际了,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香港大亨,刚好补全了我们缺失的那块拼图。他们有全球渠道,有管理经验,还有最稀缺的“资本”。高峰期时,每 10 家外资工厂,8家带着港资烙印。这“前店后厂”的齿轮一咬合,帮助内地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直至1997年,香港这片小小的弹丸之地,其GDP占比内地仍高达17%,其经济辐射力无人能及。后来,内地又开始模仿香港玩了几十年的地产密码,招拍挂、预售制,公摊制,学习怎么把土地变成发展的燃料。四大家族蜂拥而至,李嘉诚在老家潮州建公寓、建医院、捐大桥、办潮汕大学;李兆基参与了国内最早新式小区修建,也打造了不少城市地标,如北京恒基中心、上海“不夜城”;郭得胜则四处拍地,北京王府井、上海陆家嘴,常见新鸿基招牌;郑裕彤更为大胆,千禧年后,在内地两年开出百家周大福,在天津、沈阳、武汉买荒地,盖平价楼。有人说利薄,他却笑言:“这是我爱国的方式。”他们与地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辆战车上,而且作为先行者,他们的经营和模式,就像催化剂一样大大搅活了土地财政的游戏。以土地为杠杆,中国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大幕。四大家族的影响力,一步登峰,进一步巩固了在香港的地位。如果说,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样东西。那么,港人从生到死,也离不开四大家族编织的经纬网:电力、宽带信号是李家的,燃气能源是李家的,楼盘不是李家就是郑家、郭家的。以至于香港小学生在作文写下:“这里是李家的城”。3然而,转眼之间,这一切就似乎要风消云散。先是2013年杭州西溪湿地,意气风发的马云抛下豪言:“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没有及时上车信息高速公路的香港,自然与内地的产业升级开始脱离。旧魔法失效的那天,就注定了香港与内地的角色终会逐渐易位。就像这一次,特首顾问团名单没了李泽钜,却新增了内地的宇树王兴兴、强脑科技韩璧丞、经济学家朱民。不仅如此,几年前狮子山下一度成为地缘的风暴眼,本港人口连续数年流失,21万内地高才渡过香江,占到了香港总人口的2.7%。新市民的规模看似不大,但这股历史洪流远未抵达终点,未来仍会持续上演人口大换血,new money对old money的大置换。如今,与深圳接壤的香港北部都会区,盾构机轰鸣。在顶层设计眼里,南边是金融中心,而这里将与深圳共同打造成为科创中心,一改过去南重北轻的百年格局。在新的周期下,无论是四大家族,还是香港都在寻找新的定位。过去,它联通着中国和世界,未来亦会如此。最近,香港抢先通过《稳定币条例》,这个大胆的金融实验,是中国绕开SWIFT系统,弱化美元霸权的战略布局。亦是香港重新出发的号角。4一鲸落万物生,“四大家族”的谢幕,是一场新的序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多少人留意到,2021年的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会,从林子祥,到谭咏麟和谢霆锋,百位明星全都自愿报名,不要酬金。最后一个节目,唱的是《我的中国心》。这些昔日大腕,面朝内地,背后是维多利亚港璀璨了数十年的夜景。(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4年访台旅客日均消费成长1.2% 美国人最会花
台交通部观光署调查,2024年访台旅客平均停留夜数6.98夜,较2023年减少,而日均消费182.83美元,成长1.2%,其中以美国旅客居冠,达238.86美元。
观光署今天发布「2024年访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根据调查统计,2024年访台旅客达785.77万人次,较2023年成长21.13%。其中,日、韩、港澳皆突破百万人次,欧美旅客成长2成、新南向也微幅成长6%。
观光署认为,2024年启动全新观光品牌3.0,TAIWAN – Waves of Wonder,结合疫后特别预算,推出游台湾金福气、Taiwan PASS及各项行销与优惠措施,成功拓展国际市场,推升访台动能。
调查指出,访台旅客平均停留夜数从2023年7.39夜,2024年缩短至6.98夜,而日均消费为182.83美元,较2023年微幅成长1.2%,换算全年访台旅客观光支出达100.28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6%。
观光署分析,新南向旅客占访台人次3成2,为疫后最大市场,而美国旅客人次较2023年成长23%、108年成长7.6%,日均消费更大幅提升近4成,带入约16亿美元收益,紧追在后。
消费结构部分,调查指出,以旅馆内支出费占比最高,达41.71%,其次是旅馆外餐饮费20.43%及购物费18.3%。
观光署观察发现,疫后旅客支出结构转变,购物支出下降35%,娱乐支出反增逾5成,显示旅客有追求深度旅游体验趋势。
至于消费潜力,观光署表示,以美国居冠,每人每日消费达238.86美元,其次为欧洲199.51美元、韩国197.98美元与日本193.13美元。
整体访台旅客满意度达4.61分(满分5分),各项服务均倾向「满意」,尤以「民众友善」、「治安良好」、「交通便捷」、「住宿安全」等项目评分超过4.62分,展现台湾在接待服务上的优异表现。
“新西兰现在变小印度了”媒体紧急关停评论(组图)
▼新西兰航空最近公布了新任CEO——一名印度裔高管。谁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新西兰人都给这位印度裔高管留下了种族主义评论。甚至有人讽刺说:“从天空的独木舟(waka),到天空的咖喱,我再也不会搭这家破航空了。”纽航新任CEO遭种族主义网暴新西兰航空新任首席执行官Nikhil Ravishankar目前是首席数字官,此前曾担任Vector能源公司首席数字官。他将在今年10月20日履任新西兰航空CEO一职。但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本地人的各种谩骂。文章一开头那句“空中的咖喱”就是由来自基督城的Ethan留言的。而Lower Hutt的Richard则说:“新西兰现在变成小印度了,他甚至连新西兰口音都没有。”奥克兰的Philip表示:“下一分钟,新西兰航空的所有员工都会是亚洲人了。”可能是怕骂得太难听,NZHerald、RNZ和Onenews等媒体都关闭了这条新闻的评论区。但Reddit论坛上面,讨论依旧此起彼伏,不过针对种族的评论并不是太多。“这哥们任内负责的东西都变得更糟糕了,像是技术方面、客户忠诚计划、客户服务等。”“一旦你进入了高管圈子(C-Suite club),能力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这和任何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没什么两样——始终是那一批人,彼此之间几乎都不隔两层关系。”“我很震惊。Nikhil人很好,也聪明,但我从没觉得他是当CEO的人选。他不是行业出身,也缺乏高层商业经验。这次任命我觉得完全选错了。Cam Wallace原本是最佳人选,可惜纽航把他得罪了,现在他在Qantas当 CEO,反而对纽航造成打击。”诚然,Covid之后新西兰航空由于裁员以及资源短缺等原因,导致客户服务未能跟上,相关投诉集中爆发。在系统、改签退票、积分处理方面接连受到消费者批评,投诉文章屡屡见报。而这些事件,也有可能对这位负责相关业务的高管风评有负面影响。“质疑可以,但别用种族当理由”当然,无论是网友评论还是航司投诉,都躲不开主观和不可抗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主流媒体、行业期刊以及公司内部,新CEO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积极的。例如引入自动值机亭、积极实现云端计算、使用人工智能提升航班调度和运营效率等,都是他牵头的。记者Jehan Casinader今天在本地媒体Stuff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也提到:有些新西兰人对大品牌有种奇怪的归属感,认为这些机构的掌舵人必须是“我们中的一员”。他说:“那为什么说Ravishankar不够格?他在Mt Albert文法读高中还不算数?奥克兰大学的一等荣誉学位也不够?他在Telecom的工作经历呢?在Vector的领导职位呢?还有在Greg Foran手下干了五年的新西兰航空高管,这些不算经验?”新西兰航空现任首席执行官G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