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0100 帖子

    传奇影星金哈克曼陈尸家中 家属怀疑是一氧化碳中毒

    好莱坞传奇影星金哈克曼与妻子被发现在新墨西哥州圣塔菲郡的自家中身亡。娱乐消息网站TMZ独家获悉,家属认为死因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 圣塔菲郡(Santa Fe County)警方昨天下午发现金哈克曼(Gene Hackman)、他的63岁妻子贝琪(Betsy Arakawa)以及宠物狗陈尸家中。 金哈克曼的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Jean Hackman)告诉TMZ,家属认为死因可能是有毒气体,但不能确定。她还说,执法人员未发现任何犯罪迹象。 根据TMZ,这栋房子建于2000年,无法确定是否有瓦斯外泄问题。 在邻居表达疑虑后,员警昨天前往金哈克曼的住处确认他们的安危,结果发现尸体。圣塔菲郡警长孟多萨(Adan Mendoza)告诉TMZ,员警检查时,瓦斯公司和消防单位人员也做出回应,以确保搜查过程没有会危及员警安全的有毒气体。 伊丽莎白并提到,金哈克曼2004年退休后一直和妻子住在新墨西哥州的家,将心思放在绘画上。 伊丽莎白未谈论父亲的健康状况,但金哈克曼刚满95岁,去年3月28日罕见在公共场合被人看见时,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抓着妻子的手撑着身体。 金哈克曼于1956年与费伊(Faye Maltese)结婚,两人育有3名孩子,之后在1986年离婚。5年之后,他与第2任妻子贝琪结婚。

    民主刚果叛军集会发生爆炸酿11死65伤 战事恐恶化

    刚果民主共和国叛军组织「3月23日运动」(M23)今天在东部布卡伏市举行的集会发生爆炸,酿11死65伤,叛军联盟领袖将事件归咎于民主刚果总统齐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 路透报导,自今年初以来,M23叛军在民主刚果东部持续推进,占领布卡伏(Bukavu)和该地区最大城市果玛(Goma)。民主刚果称M23获得邻国卢旺达支持。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民主刚果总统另于社群平台X写道,布卡伏爆炸案有「数人」死亡,同时怪罪「一支非法驻扎在刚果领土上的外国军队」。民主刚果当局与叛军都未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民主刚果东部矿产资源丰富,这起事件可能导致当地战事进一步恶化,该地区的战争已将多个邻国卷入。 包括M23在内的叛军联盟领袖南加(Corneille Nangaa)在记者会上表示,这起爆炸案使用的手榴弹,跟布隆迪在民主刚果的驻军使用的手榴弹是同一种类型。路透无法独立查证这一点。 布隆迪派兵进驻民主刚果东部多年,起初是为了在那里追捕布隆迪叛乱分子,最近则是为了协助打击M23。 布隆迪军方发言人谴责这起攻击,并于X平台上称布卡伏市里没有布隆迪士兵,但他未具体回应南加关于手榴弹的说法。

    经济靠富人 家庭年收逾25万、最富10%民众占近半消费额

    许多美国人被高物价和通膨耗尽精力之际,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元的全美最富10%民众正肆无忌惮地消费,这让美国经济仰赖富人消费的比率创下历史新高。 华尔街日报(WSJ)报导,全美收入前10%的富人、年收入超过25万元的家庭,受到股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大幅上涨的驱动,大手笔花钱度假、购买精品名牌包等。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有高达49.7%的消费额,来自全美最富10%的民众;这是该统计自1989年开始进行以来的历史新高,距今30年前,美国前10%有钱人的消费占总消费额约36%。 这代表美国经济成长仰赖美国富人继续花钱,穆迪分析的经济学者赞迪(Mark Zandi)估计,仅前10%富人的支出就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近三分之一。 2023年9月到2024年9月间,前10%富有美国人消费额增加12%,而中产阶级同一期间的总消费额下降。 赞迪根据联准会截至2024年第三季、目前可取得的最新数据分析指出,「有钱人的财务状况从来没这么好过,他们的消费从未如此强劲,美国经济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度仰赖富人花钱」。 整体而言,富人的支出成长远超过通膨率,而收入最低的80%民众比四年前多花25%,勉强超越同期间的21%价格涨幅,而前10%的富人则多花了58%。 股市抛售或房屋价值下跌,会动摇前10%富人的信心并使其削减开支,进而严重影响经济。 当消费者信心整体开始下滑,最富裕的33%消费者也受到影响,部分原因是关税威胁。 赞迪表示,最富裕的美国人往往年龄与教育程度都高,他们的购买力部分源自过去几年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值的扩张。 虽然资产上涨被视为经济好的指针,却也扩大贫富差距。 就股票而言,富人发现他们拥有股票等资产突然变得更有价值。 联准会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以来,收入前20%的富人净资产增加逾35兆元,相当于整体的45%。 其他人的净资产成长速度相似,代表他们的资产增加得较少,收入底层80%的人资产在此期间共增加14兆元。

    川普在白宫会英相 称俄乌和平协议谈判进展非常好

    美国总统川普今天在白宫与英国首相施凯尔会面,川普表示,与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和平协议谈判「进展非常好」。他也淡化自己之前批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是「独裁者」的说法。 施凯尔(Keir Starmer)赴白宫前曾说,欧洲部队在乌克兰协助稳定局势需有美国当后盾,这是吓阻俄罗斯的唯一有效方法;他与川普会面时,拟与川普讨论构成乌克兰公正持久和平的关键元素。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路透社报导,施凯尔今天在椭圆形办公室与川普(Donald Trump)并肩而坐时,川普说道,他认为若与俄国达成和平协议,协议将得以维持。川普还说他不认为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会再次入侵乌克兰。 川普表示:「我认为俄罗斯表现得很好…我认为我们在协议上的进展非常好,但我们还没达成协议。」他补充说,在达成协议前,他不会讨论维和行动的细节。 被问及蒲亭是否可被信赖时,川普回答说:「要信任并且核实。」施凯尔则感谢川普「改变了对话,使我们有可能达成和平协议」。 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明天将访问白宫,预料他将与川普就乌克兰关键矿产议题签定协议,川普称该协议将成为乌克兰的后盾。 法新社报导,对于之前曾讥讽泽伦斯基是「独裁者」,川普今天则是淡化处理。 被问及本月在「真实社群」(Truth Social)平台发表上述说法时,川普回答:「我有说过吗?我无法相信我说过这样的话。」

    入境噩梦!白人女子YVR被关小黑屋,只因有个中国男友?

    一直以来,有些人对于华人女找白人男,或者华人男找白人女都持不看好的态度, 有人甚至还十分抵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找白人就是为了骗身份,哪有什么真爱可言? 不仅如此,有的白人女性在找了亚裔男朋友后, 还会遭到抨击和抵触... 近日,一名来自Richmond的白人女性, 就疑似因为自己男朋友是中国人, 遭到了不公平对待。 事情是这样的,在12月9号,32岁的Kamilla Fa从拉斯维加斯回温哥华。因为她的中国男友在她临走时,给了她一个大约1.4万加币的红包, Kamilla按照海关的要求填了申报表。 但让Kamilla没有想到的是,就这样她还是被边境局的人带去了小黑屋,并且在那里接受了90分钟的羞辱性质询! 在当天午夜抵达机场后,Kamilla称尽管她的钱用赌场胶带和信封包裹着, 因为海关人员根本不相信她如何拿到这些钱,甚至甚至不相信她有个中国男朋友。 他们不停地问我钱是从哪儿来的,我一直解释这是男友给的,但他们都不相信,还试图逼我承认我在撒谎,并多次说我是骗子,一直要求他们所谓的真相。 他们拒绝相信我有个中国男友, 并且希望我去证实他的存在。 他们要求我说出男友的姓名,家住哪里, 家里做什么的,家里父母是干什么的, 两个人怎么认识的,何时何地见面... 因为,他们想在系统中找到他,并且想知道他以前是否来过加拿大。 但Kamilla的男朋友根本不是加拿大人啊! 也不住在加拿大,在加拿大的海关系统里,根本查不到他的信息啊!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海关人员们,只能把Kamilla的手机给没收了,试图在上面找到她有个中国男友的证据,甚至问她,为什么你有中国朋友? 然而,就是这么的不幸,Kamilla刚换了新手机,里面根本没有和男朋友的合照。 这时,海关人员更加确定Kamilla在撒谎骗人,把她全身脱光了检查不说,甚至查了她的内内! 最后,他们没有找到任何犯罪证据,Kamilla也是走的正规程序,海关人员审了,半天也只能把人放了。 当时Kamilla的母亲还在外面等着接她,根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好不容易从小黑屋出来的Kamilla简直被气惨了,在跟她妈妈吐槽之后,她妈妈更是气愤,这些多半也是没什么见识,思想狭隘之人,好像每个人都得生活在他可笑的观点之下。 料姐我是真的醉了,别人找什么样的男友管你啥事?是吃你家大米了还是费你家布料了? 但是很不幸的,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前不久,一位加拿大知名的Ins网红小姐姐,上传了自己和亚裔男朋友合照,却受到了网友的群嘲... 这个小姐姐叫Lisa Vannatta,因为她身材好还看似单身,粉丝蹭蹭涨到40万,然而转折却是因为一个粉丝无意的提问。 当时,一位网友在Ins上问Lisa,你有有男朋友吗?你对跨种族恋情怎么看的?结果妹子的回答让无数人心碎,她大方的承认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并且还是个韩国小哥。 随后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妹子还在社交网站上传了“加州游记”的影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她跟男友俩人刚起床的画面。 画面很甜蜜,但接下来却是,网络上停不下来的对亚裔男子的群嘲... 这个丑陋的亚洲男怎么能拥有性感火辣的白人妞?颜值就差很多。这男的一定很有钱! 这个男的能挣多少钱?哈哈... 为啥呢?我觉得他可能会经常逗她笑,这样她笑的睁不开眼睛,就看不见对方的丑脸了! 不仅如此,甚至有种族主义的UCI学生,无法忍受看见一个白人女人亲吻亚洲人。 曾经,美国一位知名电台主持Steve Harvey, 还曾经在节目中公然抨击亚洲男性。 当时,他在节目讨论一本书, 《如何与白人女子约会:亚裔男人实用指南》时, 他说道,这本书其实只需要两句话:“对不起,你喜欢亚裔男人吗?”“不喜欢,谢谢。” 哈维继续说,如果有一本书向亚裔男人支招如何约会非裔女子,那么这本书也只不过“一页长”而已,内容是,你喜欢亚裔男人吗?我甚至都不喜欢中餐。一点也不喜欢。我不吃叫不出名字的东西。 种种案例反映出,亚裔男性在海外婚恋市场中被歧视已是家常便饭。 曾经,交友约会软件OkCupid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亚裔男性在这款应用上的吸引力不如其他族裔男性。 哥伦比亚大学做的一项关于快速约会的研究中也发现,第一次约会之后,亚裔男性最难获得第二次约会。 到了2018年,有的人甚至会直接说,对不起,不要亚洲人。 虽然说到现在,大家对亚洲男性还是有这种刻板印象,但是,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希望大家都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让自己变更强大,才能用实力赢得尊重。

    Breaking

    ChatGPT血洗50万科技岗位!美国GDP靠AI?(组图)

    奇点来了?25年,AI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人类消费者!而且,美国在AI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也快超过人类劳动者了。一年里,美国已有50万个岗位消失。全美大学毕业生更是迎来史上最黑暗毕业季:CS高材生投千份简历,唯一拿到的offer是在星巴克打杂??今天,一张图在网上疯狂流传。人们纷纷惊呼:奇点真的来了?这张图显示,美国在AI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已经快超过了为人类劳动者的支出。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已经约有5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另外一个可怕的新闻是,上个季度美国的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已经首次超出消费支出,成为GDP的驱动力。可以说,我们已经处于白领工作的转折点,第五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同时,今年美国的应届毕业生们现状一片惨淡,CS专业高材生海投千份简历,最终只拿到星巴克offer的魔幻故事比比皆是。美媒表示,今年这批毕业生正掉进「就业黑洞」!数据中心支出超过人类办公楼,硅基胜利了昨天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数据中心的建设在今年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年化投资首次超过了4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自近三年前推出ChatGPT以来增长了190%。下图中黄色的曲线,是美国建造数据中心的支出。而加上绿色曲线(建设办公楼的资金)后就会发现,前者已经在慢慢接近后者,甚至离超过后者的这一天,已经极其接近了。有网友这样描述这些数据显示的盛况——数据中心起重机的功率,已经超过了办公室起重机;硅基已经在平方英尺的竞赛中胜出;现在,地区委员会更关心冷却池,而不是停车位的比例。以后的工位上,还会有人类吗?在网上的讨论帖中,有人现身说法表示:这是真的!他曾经是一家云计算初创公司的员工,几年前建造数据中心这种说法还是纸上谈兵。但现在建筑业的朋友表示,现在他们接的单都是要建数据中心,而不是为人类员工造实体办公室。人类打工者,正在为AI让位!还有人表示,这将大大利好印度……2025年,50万科技岗位消失?就在几天前,有一位名为David Shapiro的Youtuber做出了详细的统计。他的结论是:在2025年,AI已经摧毁了50万个工作岗位。其实类似新闻,我们早就看过不少了。比如WSJ一篇报道就是这样说的:「CEO们正在缩减员工队伍,而且对此自豪得不得了。」所以今年到底有多少工作岗位因为AI而被削减,或者压根没被创造出来呢?他的结论是,截止到2025年7月,由于AI的原因,大约有30万到5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了。当然,官方承认的因AI而导致的裁员人数,仅有2万到3万人。而博主在做统计时,用的思路和几十年前MIT经济学家David Autor用来寻找制造业「消失的数百万岗位」的逻辑是一样的——查看某个特定部门或行业的员工总数,再看这个行业或部门的经济产出,然后判断:人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多少?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增长了3%,但每周总工时却下降了0.3%,这个缺口表明,我们本应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现在由AI来填补上了。总之,AI今年实际上导致了美国30万到50万岗位的消失。部分原因是让某些岗位不再必要;还有一些原因是有人离职、辞职或退休后,公司用AI取代了原有的人力。美国GDP,靠AI不靠人类了不仅如此,就在刚刚,美国第二季度GDP数据发布后,显示出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今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消费者支出!要知道,长期以来,美国消费者占了美国经济70%的推动力,一直是后者无可争议的增长引擎。但今年迄今为止,两个占GDP 6%的部门(信息处理设备、软件)平均在推动美国经济扩张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次资本支出狂潮证明,在2025年上半年,AI一直在吞噬美国的经济。美国应届毕业生,掉入黑洞跟以上种种现象同时出现的,就是大批美国毕业生发现,现在的就业市场极其惨淡。7月新增岗位创疫情以来新低,应届毕业生失业率飙升至5.3%,是近十年来最惨的一届。投了1000份简历却只收到2次面试的大有人在,可以说,今年的这一批美国毕业生,正在集体掉进「就业黑洞」!岗位骤减,失业率飙升,简历投出去就像石沉大海,所有人都在经历同样的煎熬。而且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连CS或者工程学这种以往的热门专业,都备受冷落。很多大学生已经被逼无奈,去从事按小时给薪酬的零售工作,或者自己从未想象过的低薪工作。官方数据证实了他们的艰难处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周五发布的分析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已经飙升到5.3%,而同期劳动力整体的失业率约为4%。这是自2015年以来,美国应届毕业生所遭遇的最艰难就业市场之一。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美国经济的招聘速度已降至疫情以来最低水平,7月份仅新增了7.3万个就业岗位。在上个月,失业时间超过27周的长期失业人数增加了17.9万人,达到180万人。原因一方面是特朗普不断调整关税、削减联邦开支,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当然就是AI的影响,比如客服或基础软件开发领域,都是重灾区。7月,美国全行业只新增了73,000个岗位,远低于经济学家预估水平;长期失业人数也在攀升,超过180万人已经失业超过27周以往的香饽饽CS专业,就是首当其冲。CS科班生,当头被浇冷水Adam Mitchell毕业于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简历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三年实习经验,还在State Farm做过Web开发。从十几岁时,他就觉得自己稳进高薪行业了。结果,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毕业7个月内,他投出了100多份简历,却只拿到两次面试,最后基本全都石沉大海。唯一收到的offer,竟然是一份星巴克凌晨四点的轮班工作。甚至,连Costco的时薪工和State Farm的客服岗位都把他拒了……现在,他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光了,而且已经背上了大额的学生贷款。在这一轮就业市场萎缩中,科技工作者是受打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根据科技招聘网站TrueUp的统计,Meta、英特尔和思科在内的400多家雇主宣布,到2025年将裁员13万人。Mitchell感受到了这股寒意,因此找工作时并未局限于科技行业。只是目前,他仍然颗粒未收。苦读来的学位,成废纸一张去年,Anthony Young从一所技术学院毕业,希望利用自己的学位在附近一家核电站找到工作(他的妻子已经在那里上岸了)。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他还没有成功。Young沮丧地发现,自己耗费了两年拿到手中的学位文凭,居然成了一张废纸。而寻找发电厂之外的工作,也并非易事,附近的肉类加工厂、米其林轮胎都在裁员。无路可走的Young,决定重返校园,考取家庭电工技术证书。然而当他打算报名当地电工工会的五年学徒计划时,却发现来回车程需要2个多小时。或许五年内,他都会远离家人,但似乎没有别的出路。本来,他妻子的年薪超过9万美元——他们原本以为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这份薪水足够了。然而现在根本不行。2019年,一套公寓的月租是600美元,现在要1000美元。每周去杂货店的花费也从80美元涨到了180美元。此外,他还背负着2万美元的学生贷款,以及不断上涨的保险、汽油和水电费。简直看不到头。重返校园,或许是最错误的决定25岁的Sabrina Highfield,曾经是一位项目经理和分析师,拿着超过7万美元的薪水。在2024年,她决定重返校园,希望能让自己的薪水再提高。结果,今年春天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设计的硕士学位后,她发现自己被狠狠打脸了。申请了1000多个职位后,她只获得了两份面试机会。最终,她回到了家乡,与祖母同住,开始从事一份管理食品援助的工作,年薪是3.5万美元。跟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她怀疑,自己能拿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招聘经理认识她祖母。为了找到工作,她会根据招聘信息定制每份简历,还会根据公司价值观为每个职位写一封求职信,但是根本没用。一个完全不对口的基层岗位上做着3.5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和她想象中的人生完全不一样。跟几年前相比,如今的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变成了一个黑洞。少数的幸运儿,就是在私人诊所找到临床研究工作的Jaylah...

    武大应全面调查:谁是力保杨某媛的幕后推手(组图)

    武大霸凌事件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肖同学,还有武汉大学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亡羊补牢,晚不晚都得补。武汉大学应该全面核查的不仅仅是杨某媛的论文,还有导致事态偏离正轨的幕后推手。所谓的“性骚扰”事件把百年名校武汉大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做出“本案被告的行为不属于和性有关的骚扰行为”的结论后,还把该事件称为“性骚扰事件”是极为不妥的,这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不存在“性骚扰”,而是单方面的霸凌。肖同学的不幸,不仅是杨某媛个人的霸凌行为,而是多方参与、纵容的系统性压迫。012023年11月,已经通过网络举报大获全胜的杨某媛“腰间宝剑血犹腥”,向法院起诉肖同学。不过,相比此前的“挂人”、煽动网暴,这已经是她在整个事件进程中干的最体面的一件事。可是,她没有把仅存的体面坚持到底。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法院的审判结果出来了。判决书很长,精确到每一个证据细节,最后的结论是“不构成性骚扰”。建议所有参与此事件讨论的网友,都耐心读一下这份严谨的法律文书,尤其是其中的医学证据。败诉的杨某媛心情并不沉重,却是斗志昂扬。杨某媛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感言称,自己会“美美读博”,而肖同学“保研困难”,更扎眼的是“(肖同学)可能会申请境外的学校?不管是哪所境外学校都会收到我的证据材料”。▲杨某媛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图/网络)刚刚输掉了自己发起的诉讼,转身就公开威胁挑衅,还摆出了“天下尽在掌握”的嚣张。有尊重司法的基本素养吗?有争议走正规的司法程序,是体面人的选择。打输了官司,翻脸不认,公然撒泼,把仅存的体面都输掉了。02是谁给了杨某媛如此嚣张的底气?武汉大学难辞其咎。整个事件至今,校方的处置应对都是一塌糊涂,说是姑息纵容都嫌轻。实际上,事发的2023年7月杨某媛向校方提出性骚扰举报后,校方是很犹豫的。因为其中的疑点太多、太明显了。杨某媛对所谓“性骚扰”的反应也极为反常,既不是第一时间制止、对质,也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长时间拍摄肖同学的下肢。心理素质迥异于常人。此后“交涉”的录音证据虽经过了剪辑,依然可以听出明显的胁迫、恐吓。而且,这并不是什么疑难案件。以武汉大学法学部的强大实力,是不难得出和法院相同的结论的。肖同学的医疗记录都是现成的,挠痒和自慰也很容易区分。实际上,网传当时武大法学部确有多位教授不支持“性骚扰”的指控,因此校方迟迟没有作出结论。这在校方正式的处分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端倪,肖同学的处分理由并非“性骚扰”,而是“不雅行为”。十分荒唐。要是“不雅行为”就要记过处分,抠脚丫子、光膀子都要处分了。出现如此模糊且荒唐的处分理由,明显是妥协之后的“莫须有”。显然,当时参与此事处理的校方人员意见并不统一,是有人“力排众议”非要给肖同学安个处分。这种宁可“莫须有”也要处分肖同学的无理做法,造成了武汉大学今天的被动。更荒谬的是,司法结论正式出台后武汉大学自相矛盾的通报,既然“学校充分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全力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那就应该立刻按照司法结论纠正错误的处分决定。然而并没有,而是“学校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杨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的问题和肖同学纪律处分,性质完全不同,怎么能强行捆绑?这个工作专班怎么“专”?肖同学的事,已经走了司法程序,司法有了明确的结论,还要武汉大学搞什么“全面调查复核”?难道“工作专班”比法院更权威?▲网传杨某媛诉肖同学性骚扰一审判决书(图/网络)即便撤销处分要走流程,比如武大校长所称的上报教育部,那也应该在通报中说明“正在按照撤销处分流程办理”,而不是和调查杨某媛的学位论文捆绑。前前后后的反常表现,完全不符合一所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其中的水很深、很混。这种浑浊感,也体现在了杨某媛的学位论文问题上。03杨某媛“成功保研、美美读博”的败诉宣言引发了舆论更高的关注。既然杨某媛为了对肖同学“公开处刑”,诉诸舆论主动公共化,那就要承受公众对公共人物的全面审视。于是,杨某媛的硕士论文进入了舆论关注的视野。不看不要紧,看了是真开眼、很辣眼。内容东拼西凑,查重率高达38%,这还是最轻的。捏造事实、编造数据,这还算是有技术含量的。把政权建立时间的1949年写成了“1049年”,还算是笔误。“2001年《离婚法》出台”只能用平行宇宙解释了。从来都没有制定过的《离婚法》,难道是《婚姻法》的笔误?可是,两版《婚姻法》分别是1950年和1981年出台的。这种错误要多低级就有多低级,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杨某媛的硕士论文(图/网络)这样一篇魔幻超现实主义的论文,武大的硕士学位就这质地,写出这坨玩意儿的能“美美读博”?真心替这座百年名校感到惋惜。随着杨某媛的论文被质疑,“本剧”最黑暗的一幕也上演了。最早公开质疑的网友竟然在深夜被人带着警察找上门警告。公立大学的学术活动是公开的、公共的,论文上网不就是为了接受公众监督的?揭露学术不端,是公民的正当权利。是谁不惜动用警权,也要为杨某媛的论文保驾护航?这些年学术不端事件被曝光层出不穷,不乏明星大腕、高官名师等大人物,也没见过警察下场干预的大场面?区区一个在读博士杨某媛,哪来那么大的排面?拖了那么久,杨某媛的论文喜提知网前五,分析和举报其学术不端的海内外材料堆积如山。武汉大学岿然不动,“全面调查复核”的进度条还没读完。武大这个所谓的“工作专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这坨一眼假的玩意儿,“全面调查复核”到底多全面?据说现在AI查重的收费是千字20元,要是武大经费不足,那要不要网友们给武大捐个千八百的?该取消的处分迟迟不取消,一眼假的学术不端调查宕机。武汉大学是太对不起肖同学了,太对得起杨某媛了。04武大及调动警力的“神秘力量”在此次事件中上下其手的操弄,是因为肖、杨两人的个人背景吗?显然不是。肖同学和他的家庭遭遇了严重的网暴,某些人硬生生要把肖同学塑造成家世显赫、性骚扰惯犯的“衙内”形象。这种网暴套路不值一驳。见过衙内“我爸是李刚”的跋扈,哪有肖同学这么软善可欺的“衙内”。遭遇霸凌后,祖孙两代,一死一残,如此窝囊的“新天龙人”闻所未闻。至于杨某媛,目前也没看到任何家庭背景特殊的可靠信息。所谓家里是“海外NGO”的神神叨叨,毫无可信度。武大这样的一流大学,本身就是大衙门,也不是那么轻易会看人下菜的。因此,肖同学的不幸遭遇,不是因为他的个人因素。杨某媛的横行无忌,也不是因为她有什么通天的背景。武大严重不公的处理,是系统性的不公和压迫。这套“行云流水”的系统操作,与2023年四川大学女硕士张某构陷民工大叔如出一辙。杨某媛和张某都是所谓“女权”圈子的活跃人物,都是保研、留学的校园名媛。在遭遇所谓“性骚扰事件”后的操作,都是“挂人”、煽动网暴。闹大搞砸后,都受到了校方明显的庇护,“美美留学”。再往前追溯,2020年“清华师姐”在食堂构陷师弟“性骚扰”扬言要其“社死”的事件,也大差不差。明明是单方面的“误解”和赤裸裸的网暴威胁,校方竟以“相互道歉”和稀泥了事。▲“清华学姐”的朋友圈(图/网络)这些相似的事件中,都没有很特殊的个人背景。高度同构的操作,明显有系统性的特征。而且,从清华的和稀泥、川大形式化的罚酒三杯,再到武大的竭力保全,明显是对霸凌行为的纵容到鼓励的升级轨迹。另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以女权为名、行网暴之实的舆论环境背景。杨某媛在网上“举报”3天,武大就匆匆忙忙对“不雅行为”作出处分决定,而杨某媛就此成了武大的重点保护对象。此类所谓“性骚扰”构陷无辜的霸凌事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线上活跃的网暴群体,对实体社会组织的系统影响和改造。这些所谓的网络“女权”不是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实际上她们压根不关心真正妨碍女性权益的系统性迫害,唯一热衷的就是通过制造、散布“性骚扰”恐慌,煽动仇恨、实施霸凌。这不是任何意义的女权,更不是平权,而是霸凌的特权。05任何权利及权力结构衍生的压迫性,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社会组织系统的实在。女性权益也是如此,因此现代女权理论关注的是“系统性压迫”,即社会组织体系中权力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性压迫。毋庸讳言,在中国也存在这种系统性压迫。重灾区就是大小衙门。官僚体系的科层结构是权力不公的天然温床,官僚化、科层化严重的大型企业也类似。因此,海外女权运动无论多么过激,主要方向是挑战威权的“向上监督”。可中国网络女权恰恰相反,尽是媚上欺下的“向下找茬”。在她们炮制的一系列网络暴力、实体霸凌事件中,受害者多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肖同学、清华师弟这样的普通学生、成都地铁的农民工大叔、追风小叶这样的小白领。偶尔碰一下娱乐圈的烂污事,就是极限了。图/豆包AI生成对于真正的权力者,则是竭尽谄媚为能事。总裁可以霸道,普男不准自信。这是哪门子的女权?分明是赤裸裸的阶层歧视。慕强综合征重度患者,谈何平权?在女权相关领域,她们唯一大做文章的就是所谓的“性骚扰”,真正对女性权益侵害最严重的系统性伤害,秋毫无犯。之所以重拳出击“性骚扰”,并不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而是“散打”的可操作性强。06这种到处找茬路人的性骚扰恐慌,实际上和女权并无瓜葛。在女权理论中,“性骚扰”同样是权力结构失衡,而不是路人甲无意碰了一下、多看两眼的社交过敏症。中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性骚扰场景,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摸小尼姑光头得手,是因为在鲁镇的社会权力结构中,尼姑庵是极为边缘的底层存在,小尼姑的地位低下,连阿Q都摸得。他对吴妈“表白”,被赵家狠狠修理一顿,当然不是赵家的女权意识强。而是赵家作为鲁镇权力结构顶点,即便是吴妈这个下人也不是阿Q可触及的。▲电影《阿Q正传》中的阿Q和吴妈(图/豆瓣)这两场性骚扰场景,实际上是对鲁镇小社会的权力结构的描写。权力结构中的女性处境,才是现代女权理论的核心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性骚扰事件的“易犯人群”也与社会组织的权力结构密切相关,呈现出极端化的分布。一类是权力结构的上位者,这几乎全部是封闭场所的熟人犯罪,就是“窝里横”。另一类则是不受社会正常规则约束、游离于社会主流组织之外的社会边缘人,如街溜子、小黄毛之流。在治安良好的社会,前者是性骚扰犯罪的主要人群,占比一半到八成。比如教育部历年公布的校园性骚扰案例,几乎都是教师对学生,陌生学生之间发生的性骚扰案一件都没有。事实证明,杨某媛也没有中“头彩”。但是,这种“窝里横”几乎全部都是权力所及的封闭场所。在公共场所对陌生人下手的,主要来自街溜子、小黄毛。至于陌生路人,除了少数严重心理问题者,在公共场合实施性骚扰的微乎其微。因为,这不符合行为理性。即便不考虑司法风险承受能力,谁知道自己“咸猪手”的对象是王局长的千金、还是李总的小秘?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正常人哪敢尝试?可是,在网上女权炮制出的一系列的路人性骚扰热点事件中,上位者的熟人犯罪少有,小黄毛、街溜子绝无。仿佛她们有小黄毛、街溜子绝缘圣体或路人受害圣体。否则,无法解释专门被普通路人骚扰的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结果也的确很“妖”。从清华师姐到武大杨某媛的一系列事件,所有的指控都被证据确凿地证伪了,无一不是“误会”。这是偶然的吗?那么多的“误会”,真不太可能是误会。07极为讽刺的是,网络女权经常用于率意指控性骚扰的理由是“性骚扰隐蔽性”,然而中国城市的监控设施密度在全球遥遥领先,手机普及度也遥遥领先,还真不隐蔽。只不过,在那些被网络女权闹得沸沸扬扬的路人性骚扰事件里,凡是监视设施提供的硬核证据,无一支持她们的指控。也包括此次杨某媛自己录制的“视频罪证”,5名专家鉴定,均认为不是自慰。挠痒和自慰的区别,真不需要太多专业水平。缺少监控的“隐蔽性”场所当然也有,街角小巷、公园犄角旮旯都是传统的性骚扰事件高危地区。和小黄毛、街溜子一样,在网络女权的“爆款案例”中,一件也没有。构成性骚扰事件主流的熟人犯罪,她们没有抓住过。小黄毛和街溜子,不知是何缘故,永远对她们绕道走。缺乏监控手段的隐蔽地区,她们安然无恙。所有被她们炒成爆款的热点事件,没有一起的监控证据是支持他们的指控的。这让人高度怀疑,这些到处抓性骚扰的女权,到底有没有抓到过真正的性骚扰?真要是战绩彪炳,怎么不晒不挂呢?怎么每次闹出爆款,结果都是一地鸡毛收场?这不禁让人怀疑,线上线下折腾那么多年,到底是反性骚扰维护女性权益,还是“柿子尽挑软的捏”的冤案制造机?制造冤案、毁人清白,可维护不了女性的正当权益。结果是既制造了性骚扰恐慌,又分散了真正的性骚扰问题的关注度。真正的女性权益保护不是被重视了,而是被反复上演的闹剧遮蔽了。她们制造的恐慌,强化了她们的霸凌特权。不是“性骚扰的隐蔽性”高,而是“性骚扰指控”的伤害性大、风险小。构陷他人、制造社死,却不需要一丁点代价。这不仅是小投入、大回报的流量生意,还是向线下扩展的社会影响力。左右社会组织的决策,为“圈内人”制造晋身的捷径。这在武大霸凌事件中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这些人不仅在线上喊打喊杀、搅风搅水,还深度地介入了大学管理事务、学术活动。图/图虫创意劣质的女权主题论文并不是杨某媛的个人秀,武大论文库里被网友扒出来的“女权论文”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文理工商,皆可“女权”。没有专业不对口的量产货,都是粗制滥造的跨界作品。杨某媛的魔幻超现实论文甚至不是其中最糟糕的。显然,这种扎堆“女权论文”不是对女权的重视,而是另类的学术捷径。由此批量制造的水硕、水博知多少?武大霸凌事件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肖同学,还有武汉大学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亡羊补牢,晚不晚都得补。武汉大学应该全面核查的不仅仅是杨某媛的论文,还有导致事态偏离正轨的幕后推手。是谁在不遗余力地力保杨某媛,又是谁让离了大谱的论文过审的,还有谁滥用警权骚扰举报者的?唯有还真相于大白,才能让校园重归清净。08当霸凌成为了通向权力的捷径,无人安全。这些打着女权旗号的网络霸凌者伤害的可不只是男性。实际上,最早引起我关注的是她们对网红谐星Papi酱的骚扰。人家生娃在网上庆祝,评论区的“女权斗士”一片咒骂,“婚驴”、“出卖子宫”等等污言秽语纷纷涌现。这并不是个案,而是他们的日常操作。她们自居女性代表,蛮横地把所有反对者都冠以“厌女”。然而,所有的女性特征、女性的正常生活,在她们眼中都是不可容忍的缺陷、污点。她们对不肯皈依的女性的谩骂侮辱,比任何人都不堪。没有人授权她们代表女性,她们也不代表女性。肖同学的母亲会同意她们代表自己?所以,她们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反感,也不是“性别对立”、“性别战争”。只看到她们动辄大骂“蝈蝻”,哪见过“男权主义者”对中国女性整体否定?厌恶构陷他人的恶女,不是“厌女”,就像反感渣男不是“厌男”。否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既“厌女”又“厌男”,只剩下厌世了。▲“清华学姐事件,如果没有监控会怎样?”话题讨论下网友的评价(图/豆瓣)所谓“网络女权”引发的巨大争议,没有“性别对立”,只有单边的“性别仇恨”。她们上蹿下跳也不是为了争取女性权益,她们唯一在意的“权”,是伤害、侮辱、构陷他人的霸凌特权。这种特权是其中少数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成功捷径,写最烂的论文“美美留学”、戕害无辜安然无恙。和所有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泥石流一样,核心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生意,盲从的都是情绪失控的疯子,起哄的都是出门忘带脑子或故意不带脑子的傻子。总而言之,极端意识形态制造的疯狂,从来不分性别,我们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文革”干将谭厚兰、宋要武等人的事迹至今令人毛骨悚然。时代变了,但狂热的恶意从未退场。

    川普「新关税」已开始进帐 10年税收或增2兆元

    纽约时报3日分析,川普总统关税政策已经开始产生国家收入,联邦政府预算今后可能愈来愈依赖这项重要新税收。报导指出,新一波关税订于8月7日实施,但在最新这波关税政策上路之前,川普政府已经推出的进口关税已为今年税收创造大幅成长。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月到7日之间,海关关税(customs duties)与某些特种销售税(excise tax)总共创造1520亿税收,同比上一会计年度仅有780亿元。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美贸易代表:新关税基本已定 近日不太可能调整

    川普总统二任的对等关税新政推动进入收官阶段。贸易代表葛里尔在3日播出的访谈中表示,美国关税的新税率「基本上已定」,几乎没有空间立即就此磋商。他同时为川普总统出于政治动机而对巴西实施的关税措施辩护。 综合媒体报导,川普运用关税作为美国经济实力的工具,已对包括欧洲联盟在内的数以十计经济体制定税率10%到41%不等的关税,定7日开征。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