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怎么现在每个行业都在大倒苦水?行行夕阳?(组图)

    1
    最近刷到个微博,问你所在的行业现在咋样,结果评论区全在大倒苦水。

    搞餐饮的首当其冲。

    开店的,一波接一波倒闭。

    打工的,上几天班就被炒鱿鱼。

    更有力的证据是,连谢霆锋都重出江湖开上演唱会了,可见当厨子不如搞唱跳。

    医院的日子也不好过。

    普遍降薪还不够,还要退以前发过的钱。这和付费上班有啥区别啊?

    总被夸好工作的老师,一样不吃香了。

    有些学校找不到学生,干脆解散;公立学校没到这个地步,但降薪依旧难免。

    以前都羡慕当老师的永远有寒暑假,现在失业了更是天天给自己放假。

    银行基层人,苦不堪言。

    收入越来越少,销售指标越来越重。

    工作是做不完的,饭是来不及吃的。

    纸媒出版这些就更别说了。

    天天被反思“在新媒体冲击下可以做啥”,结论或许是“做啥都有心无力”。

    唯有降薪裁员。

    裁完人不够用了,就让“无所不能”的编辑们身兼数职,就差没去看库房了。

    再看干广告的,更是尴尬。

    行情不好,甲方们的日子不好过,给的推广预算就少,和乙方们打起交道来,应省尽省。

    乙方也只能硬着头皮死撑,要么降薪,要么延迟发钱,要么降本增效。

    评论区看完,感觉各行各业都过得水深火热,从互联网到建筑,从地产到服装。

    人人喊差,行行夕阳。

    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行业是前景灿烂,能够逆流而上,让人大展拳脚的呢?

    有的。

    你看热评第一。

    微博的AI评论机器人“评论罗伯特”说:

    自己前景一片光明,毕竟炒菜都有机器人了。

    网友们无语凝噎,想骂它不是人,结果发现它真的不是人,千言万语最后化作一句:

    “请问下辈子怎么投胎当AI?”

    累了,先未雨绸缪一个下辈子吧。

    2

    或许情感上有些难以接受,但我觉得罗伯特这话说得很对啊。

    要论前景光明,现在AI可以傲视群雄。

    ——它已经抢走很多人类的工作了。

    起初,AI只是替代了那些主打重复性劳动和程式化运作的职业。

    比如,客服。

    如今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线上联络,在那头回复我们消息的,往往都是一个语调轻快、情绪稳定、发音标准的AI机械声。

    数据称,AI客服在零售电商、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渗透率达到了84%,甚至更高。

    这也意味着,想通过官方热线或APP,联系到人工客服,成为一件“奢侈”的事。

    紧随其后,越来越多看似存在门槛和知识壁垒的工作,也遭遇了相似的危机。

    如果现在你想去亚马逊上开个店做电商,那么根本就不需要雇佣员工。因为亚马逊的AI几乎可以搞定电商运营过程中的每个流程。

    从最基础的创建商品详情页面开始,到规划、引导、创建和优化广告活动,到结算后的发货、报税等等,一切都不在话下。

    亚马逊CEO在最近公开的全员信里提到,这些AI应用,不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独立卖家准备的,也是为公司内部准备的。

    他们的计划是,以后公司的行政管理、业务沟通等等工作流程,都可以通过AI简化。

    换句话说,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还有新闻提到,有资深的人力管理,在老板引入AI工具后,被解雇了。

    重新准备找工作时,她发现就连公司打来的面试电话,都已经是AI的声音。

    最近几年,干信息咨询的大公司也都在大规模裁员。因为咨询类的工作,AI可以做得很细致,完全不需要投入那么多人力。

    在多邻国,很多内容输出的工作,尤其是新课程开发的很多部分,也已经由AI代劳。

    不管是引入某个新单词,还是要求句子体现某个特点的语法知识点,AI都能完成得很好。员工只需要做最基础的审核工作就可以。

    使用AI后的一年内,多邻国发布了148门新课程,远远超过了他们过去12年的总开发量,相当于效率提升了12倍还不止。

    吃到甜头后,多邻国迫不及待地宣布要用AI生成取代人工创作,成为“AI-first”的公司。

    他们停止招聘一切可以通过AI处理的工作岗位,除非某项工作实在没办法自动化。

    多邻国CEO说AI不会取代人类员工,说公司的愿景是消除瓶颈,让员工“专注于创造性工作和实际问题,而不是重复性任务”。

    可惜,“创造性”工作也在被AI攻克。

    服装设计,以前是费脑子的活。不光要思考怎么造一套衣服,还要通过打版、修改、对不同试错调整等环节,来创造想要的效果。

    但AI完成得很快。

    输入服饰风格、裁剪类型等需求,就能立刻生成模特试穿的效果图,还能够一键修改颜色、材质,大大缩减了试错成本。

    当它开始指导人类工作,指出什么部位用什么设计、材料,呈现效果会更好,很难说AI到底会是人类设计师的帮手,还是领导?

    制作歌曲的过程也类似。

    不需要会乐器,也不需要懂什么乐理知识,只要在AI工具中输入对应描述,或上传一段已有的音乐作为参考,就能够得到一首歌曲。

    很简单,也很自由。

    AI写诗、AI画画更是有太多鲜活的案例。

    有人说,艺术创作好像不存在了。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的很多“创作”,大多时候也只是在复制粘贴前人的经验。

    如今,AI凭借自己超神的算力、极快的迭代进化能力,连创新也比人类创得更快。

    以前大家觉得,它卷不到行业里的中流砥柱,最多卷一卷基层牛马和应届毕业生。

    并非如此。

    读书读十几年才能站稳脚跟的医生,在AI辅助系统面前,也略显局促。

    AI医生能通过患者病例报告里的某个单项指标,给治疗方案增加特别提示。它几秒钟生成的内容,可能等同一个专家团的集体智慧。

    站在科技前沿的程序员也是。

    去年就有AI程序员系统开放了,上能搞开发下能修bug,比普通程序员实惠多了。

    科技巨头思科同期裁员5600人,占比7%。据说他们的计划是,用AI管理系统,替代过去人工负责的监测、运维与排障任务等等。

    微软CEO前不久透露,微软现在有20%-30%的代码是AI写的。

    Meta的比例更高。扎克伯格预计,明年有一半或更多的开发工作,将由 AI 完成。

    曾经掌控AI的人也面临着AI的挑战。

    美国一位全栈工程师,应老板要求调整业务方向,在软件中加入AI功能,并且试图用AI为客户服务,等到他把工作完成没多久,就被解雇了,现在为了还房贷四处送外卖。

    这不能证明AI的工作水平真的超过他了,但至少说明在老板眼中,AI性价比更高。

    而且AI的发展太快了。

    几乎每月每天,它都在变强,人类的学习成本和学习效率在它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几年前,乃至几个月前,人们还只是在猜想哪些工作会被AI替代,但现在,这些变成了正在发生、未来也会继续发生的现实。

    3

    AI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人类的工作,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类的价值。

    虽然我们并不愿意用“价值”这样的词汇来给人类下定义,但现实依旧需要个体付出价值来获得收益,以便更好地生活下去。

    AI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这套逻辑。

    未来大部分工作的流程,都会像扎克伯格在LlamaCon大会上所展示的那样——由一位人类工程师主导,配备多个AI工具来拆解代码、测试与提交,最后人类来完成质量验证。

    过去需要一个团队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纵观大局的人。他的工作不是写代码、不是输入内容,不是创作,而是给AI安排任务链,让不同的AI模型相互协作,最后人工审核。

    基于这样的变化,人类不仅拿不到那么多岗位,还会悲哀地意识到,过去赖以生存的那些知识、技能和技巧,都没有意义了。

    既然如此,谁还愿意雇佣人类呢?

    所以现在工作越来越难找了,因为不仅是人与人在竞争,人还要和机器竞争。

    怎么可能不卷?

    以前每次的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这样的波动,但幸运的是那些新科技的出现,虽然会淘汰一些旧的岗位,但肯定也会带来新的岗位。

    如果是两三年前,我或许还会乐观地觉得AI所导向的新世界也会有这样的新机遇出现,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生活变得更好。

    但现在,我不那么乐观了。

    因为现在AI的发展就是在起飞,除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那些,大部分岗位都会被取代。

    而且这些AI还会创造出新的AI,那么就意味着以后发现新科技、新算法的速度也会成倍成倍地叠加,AI可做的事也更多。

    Sam Altman在最新的文章里提到,“我们正朝着一个‘智能像空气一样便宜’的时代迈进。”

    在那样的时刻,我们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就值得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最好的结果是,工作都让AI做了,然后国家给每个人发钱,让大家去消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探索自由,去追逐诗和远方。

    到那时,工作可能就是一种兴趣爱好,大家想去就去,不想去反正AI都能做。

    那么,坏的呢?

    -END-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