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市值被腾讯音乐反超 百度下滑是价值观溃败(图)

    看到这张图,真没什么意外——


    百度市值 294 亿美元,腾讯音乐 301 亿美元。

    这场悄无声息的反超,或许在数字层面让人惊讶,但在情感上,无数百度老用户可能只想说一句:以百度的价值观,它应该彻底消失。

    十年前,如果有人说百度不如一个做音乐的,可能没人信。但今天,这结果早已不只是关于产品力、技术路线或资本风向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长达十年的选择,尤其是价值观的选择,终于得到清算。

    很多人对百度的失望,是从2016年魏则西事件开始的。

    那场风波中,搜索引擎这个本该是给人指路的工具,结果成了帮骗子引流的商业通道。你可以说那是个案、是管理问题,但大众记住的是,这家公司曾在竞价排名与人命之间,选择了前者。

    最令人失望的是,事后百度并没有真正悔改。相反,它似乎更加执着地用商业逻辑去碾压社会责任。搜索体验不断恶化,信息混乱失真,排名靠前的不是广告就是百家号内容,点进去一看,不是软文、就是AI 复读机,甚至连基本语法都不对。

    你搜一个专业词汇,它不会指向知乎、维基或权威机构网站,而是推荐十篇百家号伪原创内容,大量洗稿、套壳、AI 拼接,内容空洞甚至误导,却被强行塞进你的信息入口,只为那一秒的点击变现。

    这不是产品倒退,是价值观的倾斜。

    它不再想着信息对用户有没有价值,而是这个流量能不能榨干广告收益。百度不是不懂产品体验,它只是早就放弃了打动用户这件事。

    在现在火热的AI领域,百度的技术曾无比领先。百度是国内最早一批押注AI的互联网大厂。

    2013年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由李彦宏亲自担任院长,号称要做“中国的贝尔实验室”。顶尖科学家吴恩达出任首席科学家,领导百度大脑;MXNet作者李沐曾是IDL高级研究员;地平线、禾多、NovuMind等一批AI独角兽的创始人也都出自百度。

    甚至连被OpenAI 发扬光大的Scaling Law(模型规模规律),其实最早的研究也出现在2017年的百度论文中。Meta研究员Jack Morris曾指出:“大多数人不知道,关于Scaling Law定律的原始研究来自2017年的百度,而不是2020年的OpenAI。”

    这说明什么?

    百度不是没有视野,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技术储备。它曾无比遥遥领先。

    但正如一个人靠能力赢得起点,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不能把价值放在聪明前面。

    百度后来为什么不行?

    因为它没能用这些领先成果打动用户、改善体验、赢得尊重。它让AI 为内容降本增效,却让信息质量和信任度随之崩塌。它想重构产品,却总是把用户需求排在算法优化之后。它说要AI 原生重做所有产品,结果用户依然在搜索里看到无数语病横飞的文章。

    百度押注了Apollo自动驾驶、文心一言大模型,技术层面毫无问题。问题是,它把所有资源倾斜到这些远处的希望时,却忽视了近处的真实。

    比如搜索,最基础、最核心、最触达用户的场景,百度却任其逐渐崩坏,广告泛滥、内容灌水、体验糟糕。

    比如内容生态,不是做得更好了,而是封闭、内卷、劣质化,百家号成了低质AI 内容的生产线。

    比如用户信任,不是修复了,而是彻底失去了。

    技术再强,但如果没有把人放在第一位,那也抵不过用户用脚投票。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很现实的。

    你问百度市值为什么比不过腾讯音乐?很简单,腾讯音乐至少在用产品承载内容,在用用户时间创造体验。它虽然也商业化得厉害,但它起码懂得先服务,再变现。

    而百度,早已不是那个服务用户的公司,它更像是一个流量贩子,一边用AI 造内容,一边用封闭系统锁流量,然后榨干每一秒点击。

    所以,这不是技术输给了娱乐,而是价值观输给了用户。

    今天,百度被腾讯音乐超越,这不是资本市场在惩罚一个技术公司,而是在用市值反映用户心里的真实判断。

    一家公司的市值,其实是一种集体共识的映射。百度不是突然摔了一跤,而是一路走歪,最后走散。走散的是方向,是初心,是曾经对用户、对信息、对社会的承诺。

    这也再次印证一个老道理:无论你多聪明、多领先,如果价值观出了问题,最后你一定会被市场抛弃。

    对人如此,对公司亦然。

    今天的百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失败案例。它只是当下社会一些深层问题的缩影——追逐技术、流量、规模,却在价值观上日益空心化。

    技术可以领先,产品可以漂亮,话语可以动听,但如果一家公司,甚至一个社会,不再以人为本,不再追求真、善、美,而是迷失在数据、算法、效率与流量的幻象里,那么它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也只会建起一座空中楼阁。

    今天,许多平台热衷流量而非内容质量,制造情绪对立而不是理性讨论;许多企业不思产品本质,只看估值增长;教育追求排名,医疗讲究转化率,媒体沉迷热搜与爆款;甚至连 AI 这个本该服务人的工具,也成了割韭菜的新工具。

    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当社会只剩下一种价值,即赚钱,而失去了价值判断的能力,那将是最危险的时刻。

    百度曾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一次次偏航,最终失去了用户,也失去了市场。而如果整个社会都不以此为戒,继续在浮华中自我感动、在短期利益中麻木自洽,那么走到尽头的,不只是一家公司,而可能是一整代人的信任体系与文明基础。

    我们需要技术,但更需要价值观;我们可以向前冲,但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真正强大的社会,不是看起来处处高科技,而是始终有人守住底线,始终有人在乎人本、真理与善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