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两岸真能脱钩?纽时:民进党愿承受代价 但台商赴中仍有诱因

    台湾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左)3月3日拜访华府,与美国总统川普(右)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布加码对美国投资。(美联社)

    纽约时报7日以「台湾真的能在经济上脱离中国吗?」为题报导,台湾酝酿逐步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这条路的代价高昂且极为困难,中国不仅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也是台企投资与制造重镇。对此,专家认为,台湾执政党希望被华府视为可靠盟友,即便这代表需承受短期经济代价,未来台湾对中销售科技设备仍会是台美摩擦来源,这也凸显台湾在两大强权下夹缝求生的处境。

    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认为,台湾执政党民进党希望被华府视为可靠盟友,「即使这代表必须承受短期经济代价」。

    但台湾若要将经济重心从中国转移,恐怕得付出高昂代价。数十年来,几乎所有台湾企业的对外投资都流向中国。台湾最大的企业,包括台积电与鸿海都是靠在中国制造的投资与对中销售而壮大。

    纽时报导描述,两岸经济紧密链接过去在台湾被视为遏止中国进逼的「吓阻力」,同时也是中国对台施加影响的管道。

    近十年来,部分台湾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依赖。美中贸易紧张与新冠疫情也让台商减少对中投资。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两岸经济要完全脱钩仍极为困难。中国依然是台湾出口的最大买家,尤其是半导体产品。与此同时,台湾也仰赖美国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支持,以抵御来自北京的压力。

    纽时指出,尽管美国建置了一张控制网,阻止中国购买或制造高端芯片,但去年华为的设备中仍被发现有台积电的芯片,此事激怒了美国官员。台湾主管机关上个月将华为、中芯国际等纳入出口管制名单,台湾企业若要向这些公司出口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必须先申请并获得许可证,这项规定就是朝切断芯片流向中国迈出的一步。

    纽时认为,未来台湾与川普政府的交互中,对中销售科技设备可能仍会是摩擦与协商来源。

    然而,即使台湾面临来自外部的脱钩压力,仍有强大诱因使企业持续前往中国发展。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