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英国男孩亲历“迪拜最恐怖监狱” 酷刑不断(组图)

    在回到伦敦的那一刻,Marcus Fakana,十九岁的英国少年,终于重获自由。他从迪拜臭名昭著的Al Awir监狱中走出,结束了长达一年的地狱般囚禁。

    而这场噩梦的起点,不过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假期恋情”。

    那是一年前的事。2024年夏天,Marcus正在迪拜探亲。他在Hilton Palm Jumeirah酒店结识了一位同样来自伦敦的女孩,彼此一见钟情。在沙滩、泳池和夜色中,他们享受着异国的短暂甜蜜。

    他们发生了关系——双方是自愿的。Marcu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玩得很开心,我期待回伦敦后再见到她。但警察敲响了我的房门。”

    法律不讲情面。在阿联酋,18岁以下的性行为被明文禁止,即使是双方自愿也不例外。而那个女孩,距离18岁生日还有几周。

    于是,Marcus被警方带走,关进了迪拜恶名远扬的监狱。他成了“性犯罪者”,虽然在英国,他的行为完全合法。

    他的家人从此开始了一场长达一年的、与异国法律体系的抗争。

    Al Awir监狱,距离迪拜奢华的商场和金色海岸线不过几十公里,但它所代表的,却是另一个世界的极端现实。

    据人权组织报道,这里没有“改过自新”,只有羞辱、暴力和创伤。

    在这里,男囚犯必须剃光头,女囚犯则被迫戴头巾。白天禁止开灯,只能摸黑吃饭,晚上灯火通明完全睡不着。20多人争三张床位,强迫行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人被电击、殴打、逼供。你无法想象这发生在一个宣传自己现代化的国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刚刚成年的英国少年度过了生日、新年、甚至青春最关键的一年。正式关押前,他他曾想求助家人,却被禁止联系外界。

    Marcus曾诚恳地请求原谅:“我不是故意犯法的。如果能回到那个晚上,我一定不会让一切发生。”

    他不仅仅是在服刑,更像承受了一场人为制造的心理凌迟。

    今年1月,他的朋友和支持者聚集在Westminster。他们走上街道,拉起横幅,呼吁释放Marcus。许多人都认为他的量刑过重,遭受了不公正的判决。

    在英国,有个民间机构“迪拜拘留救援组织”。该组织的CEORadha Stirling同样发言表示:“他无意冒犯或违法,我们只希望他能尽快回到伦敦,和家人团聚。”

    Marcus并不是在这个监狱遭受虐待的唯一例子。

    前利兹联队总经理David Haigh因莫须有的财务罪名在迪拜坐牢22个月,期间遭受电击、性侵、暴打和剥夺睡眠。

    Nigerian女子Dinchi Lar,仅因在机场拍摄了被盘查的视频并上传网络,就被以“侵犯政府员工隐私”为由入狱三个月,期间只有15分钟见到过太阳。

    英国人Karl Williams曾被电击生殖器,亲眼看到狱友被刺伤脸颊、颈动脉喷血倒地。

    这些并不是科幻片中设定的“未来极权牢笼”,而是现实中由法律赋权的系统性暴力。

    文化与法律的差异,有时能轻而易举将一个人推进黑暗的深渊。

    阿联酋确实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有权维护社会和道德的底线。但在法律的另一面,那间阴暗的监狱中,现代社会的曙光似乎还没能照射。本该用于教导犯罪者改过自新,走上正确道路的地方,成了徒增折磨的地狱。

    英国的父母们或许无法想象,自己孩子的“青春犯错”可能在异国被视为“性罪恶”;年轻情侣们也未曾预料,一段假期的轻率亲密,将招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凌迟。

    这不仅是一个男孩的悲剧,而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空白地带的缩影。

    对游客而言,旅行前“了解目的地法律”是每个人的责任,“知法守法”是对异国他乡基本的尊重。

    而对于法律和执行者,也应该问一句:当法律超出理性,当教育成了酷刑,当监狱成了折磨之地,那些所谓的“制度”到底还应不应该延续?

    Marcus是幸运的,有家人的奔走、有英国外交介入、有媒体与NGO的持续施压。

    但那些无声者,那些没人在乎的名字,他们也曾是无辜的旅人、年轻的情侣、普通的发声者。如今,他们可能仍在监狱里,看不见太阳,听不见世界,甚至说不出名字。

    法律的惩戒同样需要底线,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杆秤。你认为,Marcus的刑罚是否合适呢?

    -END-Ref:https://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freed-dubai-teen-marcus-fakanas-35512755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