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交通噪音比行人地狱更致命 医界吁六都建即时噪音地图

    立法委员刘建国(左起)、前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陈美州、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创会理事长叶光芃、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黄建霈。(记者李青萦/摄影)

    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创会理事长叶光芃引用欧洲数据推估,台湾每年可能有86.7万人因交通噪音导致长期重度烦恼,23.5万人因而有睡眠障碍、2550人酿心血管疾病,甚至有4203人因为交通噪音暴露早逝,威胁更甚行人地狱。相关团体联合呼吁六都布建「即时噪音地图」。

    台湾妇产科医学会(TAOG)、台湾胎幼儿期防治成人疾病学会、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APAGE)、台湾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医学会(TAMIG) 、彰化县医疗界联盟、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等联手举办记者会。联手呼吁,普设交通噪音微型监测站、全国各县市现行158处道路交通噪音监测点,升级为全年候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站,并且在六都优先设立即时噪音地图。

    叶光芃引述本土研究显示,医疗人员住家环境噪音,可能导致倦怠,可能影响医疗品质,甚至引发国安危机;与管理人员相比,医生、护理人员和医疗技术人员观察到的与噪音暴露相关的倦怠风险更高,其中关键在于睡眠剥夺。噪音陈情一直是各项公害之冠,然而,交通噪音不合格率却是长期不到1%,显见现行音量标准是过于宽松的无效管制。

    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学院医学系妇产科专任教授陈美州也引述国外研究表示,暴露在高交通噪音的35岁以上女性,不孕风险上升。

    噪音的威胁连在母亲体内的胎儿也难以幸免。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马偕医院妇产部部长黄建霈表示,24周后胎儿就对声音有反应,更有国外研究发现,怀孕妈妈睡不好时,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更影响情绪控管跟记忆受损。另有研究,母亲怀孕时睡眠品质,影响孩子智商表现。

    叶光芃指出,航空站是全年噪音自动连续监测,交通噪音却是只有每季应进行2次以上的24小时连续测定。他警告,交通噪音对不同器官系统和心理健康都有影响,可能造成乳癌、大肠癌及儿童癌症,噪音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7%失智症发生和听损有关,是可预防的失智危险因子。

    马偕儿童医院副院长、台湾胎幼儿期防治成人疾病学会创会理事长杨昆德引述科学文献,55分贝以上界定噪音,有超过百万的欧洲儿童可能因为交通噪音而有行为障碍、体位过重或阅读困难;甚至影响发育中胎儿的脑神经发展,造成内分泌和神经发育障碍所导致,甚至启发青少年、成人和老年期的身心疾病。

    立法委员刘建国表示,为什么天上飞的可以全年监测,但地面噪音却长期放任?呼吁政府针对噪音热区或是特定路段周全建置;呼吁行政单位尽快正视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