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正在加速将出口重心从美国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以应对美国高额关税。
《回声报》指出: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正在迅速重塑全球的贸易格局。作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瞄准的主要目标,中国正在积极为其产品寻找新的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全球三分之一的制成品,但由于其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市场即将关闭,中国被迫调整出口方向。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约50%的关税,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比重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对其他目的地的出口则大幅增长。中国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在总出口中占比上升。另外,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开通了117条国际货运航线,其中54条飞往亚洲,45条飞往欧洲。显现了中国对这两个市场的战略重视。
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实际上,中国早已开始大幅增加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中美贸易战始于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当年5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占美国海外产品采购总额的21%,而今年5月此一比例仅为7%。而“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北京的主要客户美国却试图对中国产品关闭大门。2018年至2024年间,这一顺差甚至翻了一番,达到每年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以上,这是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水平。”
欧洲付出了代价。2018年至2024年间,欧洲从中国的采购量增长了52%,达1700亿欧元。然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在此期间仅增长了250亿欧元。欧洲对华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去年升至3000亿欧元。正因如此布鲁塞尔与北京之间近期紧张关系再次升温。
与此同时,中国对亚洲的出口也大幅增长,中国商品通过越南、泰国等第三国转运至美国以规避关税,导致这些国家对中国进口和对美国出口同步增加。美国试图遏制这一趋势,因此迫使越南对经由该国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征收40%的关税。但是报道认为,美国海关很难控制哪些商品源自中国制造。北京也绝不接受以牺牲本国利益换取关税减免。中国官媒周二发表社论坚称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预示着北京与华盛顿签署的贸易战“停火”协议可能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