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66岁男皮肤发黄、体重骤降、尿色深 到院检查已胆管癌末期

    病患经检查发现,肝脏布满肿瘤(红圈处)、肝内胆管异常扩张(蓝圈处)。(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台湾一名66岁张姓男子半年内体重无故下降4公斤、胃口变差,整天也提不起劲。最近更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皮肤发痒、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状,因此到急诊就医。医师发现他的肝功能和黄疸指数严重升高,且肝脏布满肿瘤,病理报告证实为胆管癌末期。

    医师通过「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及「内视镜逆行性胆道引流术」为他缓解黄疸症状后,安排化学治疗以延缓病情恶化。

    大千综合医院肝胆肠胃科医师吴家庆表示,这名病患因抽血检查发现肝功能指数与胆红素(黄疸指数)都非常高,进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及电脑断层检查,赫然发现肝脏布满肿瘤、肝内胆管与总胆管异常扩张,肺部也疑似转移肿瘤,因此高度怀疑是晚期肝癌或胆管癌,后来经病理报告确认为胆管癌。

    吴家庆表示,由于病人黄疸指数过高,胆汁无法排出,如不及时处理恐引发感染,因此先由放射科医师进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从皮肤穿刺至肝脏胆管中,引流滞留的胆汁来减轻黄疸症状。后续考量引流管需长期留置,为不影响病人生活品质,所以采用「内视镜逆行性胆道引流术」,改在体内放置引流管,减少外部管路带来的不便与感染风险。

    胆管癌是发生在肝脏内外胆汁信道的恶性肿瘤,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因初期几乎没有症状,导致很多病人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管癌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与眼白发黄(黄疸)、尿色变深、粪便变白、皮肤搔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上腹或右上腹闷痛。

    吴家庆指出,高危险族群有五大类,包括有胆管结石、胆管囊肿、慢性胆道发炎病史者;B型或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曾感染肝吸虫(如食用生鱼片、生螺);有肝胆疾病家族史者;长期抽烟或暴露于化学品者。

    吴家庆医师提醒民众,想要预防胆管癌,应避免吃生鱼或生螺等高风险食物、减少烟酒与化学暴露、控制好肝病并定期追踪肝胆功能、有家族史或胆道病史者更应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等影像检查。早期胆管癌仍有机会手术治愈,虽然胆管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但皮肤变黄、食欲差、体重减轻、尿色变深等都是警讯,千万不可轻忽。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与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帮助远离胆管癌的威胁。

    吴家庆医师表示,因病人胆汁无法排出,因此以引流术将滞留胆汁排出,降低黄疸指数。(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吴家庆医师提醒,当出现胆管癌警讯时,一定要及早就医,千万不可轻忽。(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