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日本防卫省对外公布了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除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外,还披露了中国海空军现役战斗机数量。按照日本防卫省说法,截至2025年年初,中国海空军四代机与五代机装备总数达1688架,相比去年增加了80架。有日本专家指出,歼-20隐身已在规模上超越了日本空自现有的重型战机规模,意味着日本空自的未来更加危险。

日本2024年版《防卫白皮书》显示,当时中国海空军共列装有1588架战斗机。其中歼-10A/B/C/S为588架、苏-27/歼-11B/BS/BG为327架、苏-30MKK/MK2为97架、苏-35S为24架、歼-15/T/DH/DT为60架、歼-16为292架、歼-20为200架。从中可以看出,歼-10系列与歼-11系列占据大头,歼-16与歼-20则紧随其后。
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的数量推断基本保持一致,增长主要围绕在歼-15舰载机、歼-16以及歼-20等多款机型上,数量分别为70架、312架、230架,表明固定翼舰载机、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和隐身战斗机已经成为解放军空军的发展重点。问题出在“80架”身上,按照中国航空工业的生产与交付能力,这个数字无疑是侮辱性的,中航只用半只手就能完成。

那么日本防卫省为何要这么做呢?有说法认为其是在“钓鱼执法”,意图从海量开源数据中套出有价值的情报,然后再以此为据进行调整。或者日本防卫省的真实动机是对外公布可信度较低的数据敷衍了事。而真实可靠的数据只有他们内部知晓。在这一点上,就连日本国内也颇有微词,指出日本防卫省此举纯属糊弄人。
一位名叫“お砂糖wsnbn”的日本军事观察家(长期关注解放军装备发展)指出,中国空军的歼-20隐身机现役总数应在300架左右,距离达到400架指日可待,装备单位也从原有11个旅增加到14旅。改进版的歼-20A与双座版的歼-20S也会在后续转入全速生产阶段,最终装备量视中国空军需求而定,届时歼-20全系规模将会进一步得到增长。

对于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お砂糖wsnbn”认为歼-16列装数量已超过400架,接近450架左右,原因是该机的第15生产批次已经得到证实。随后“お砂糖wsnbn”又给出了“第17/18”生产批次的说法,尽管以上结论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产量方面,歼-16仍将会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
再次是歼-15舰载机,“お砂糖wsnbn”强调,兼具滑跃/弹射起飞功能的歼-15T目前已经生产了4批次,总数为70架。如果将歼-15、歼-15DH/DT以及试验机算上的话,那么歼-15系列的总数应为150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歼-15滑跃型已经停止生产,目前全速生产的是歼-15T,加上歼-15DH与歼-15DT。

最后是歼-35A隐身机与歼-35舰载机,“お砂糖wsnbn”表示,尽管两者具体数量并不清楚,但由于中国官媒已在此前的报道中对外公布了两机的现有进度,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海空军的需求极为迫切。另外沈飞新厂区正在建设,据称该厂区建筑面积高达27万平方米(另一说为28万),待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高包括歼-15系列、歼-35A以及舰载版歼-35在内的各型战机生产速度。
“お砂糖wsnbn”还提到日本空自的现状。公开资料显示,日本空自现装备有330架具备作战能力的战斗机,分别为156架F-15J(单座)、44架F-15DJ(双座)、64架F-2A(单座)、27架F-2B(双座),以及39架F-35A。“お砂糖wsnbn”禁哀叹称,仅歼-20规模(以380架为准),就已对日本空自现役战机总数实现了碾压,对此日本只能加强与各国合作,否则与解放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面对中国海空力量的迅速增长,日本表示将“迎来战后最大的考验时期,并将进入新的危机时代。”日本防卫省在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表示,日本将会对54架F-15J战斗机进行升级,以使其能够应对来自中国海空军的冲击。不过,根据航空分析公司Cirium数据显示,日本空自这批F-15J的平均机龄已经达到了37.3年,所以再怎么优化改进也是无济于事。

综上所述,日本防卫省给出的有关中国海空军现役战机总数一说,可信度并不高,毕竟“增加80架”之类的数据,无法使人信服。另一方面,白皮书中63次使用”中国威胁”的表述,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海空军愈发强劲的装备迭代及部署速度,让日本的恐惧感大幅加深。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军事扩张野心找理由,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