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周到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川普的几天之后,便出现在北京商展会的讲台上,受到热烈欢迎。彭博资讯撰发专文指出,由过去一周发生的事,可以看出62岁的黄仁勋愈来愈擅长于处理微妙的外交平衡关系,不仅有利于辉达的业务发展,也在帮助世界两大经济体管理彼此之间的分歧。
彭博也在报导的标题中,形容黄仁勋逐渐成为美中冲突情势下的「特使」。
这是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问中国。这位全球第九大富豪本周宣布,辉达将恢复在中国销售H20芯片,逆转了川普政府先前突然发出的禁令。黄仁勋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重大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并应典礼主持人、前中国商务部官员任洪斌之请,简短地以中文致词,呼吁加强商业合作。
黄仁勋是否能成为美中之间的某种「非正式桥梁」?
黄仁勋长期对政治持保留态度。今年1月,他是少数未出席川普就职典礼的美国科技巨头之一,当时他选择留在中国与台湾,这两地皆有辉达重要业务与约4,000名员工。然而,如今协助华府与北京避免让技术竞争升级为全面冲突,已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乐意这么做。
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至今仍未敲定预计数月内举行的高峰会,彭博说,有个更大的问题是:黄仁勋是否可能成为双方之间的某种「非正式桥梁」?因为现在,相较之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与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川普眼中的地位都有所下滑,而黄仁勋与这位川普这位难以预测的美国领导人,维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北京胡同研究公司创办合伙人冯楚成表示:「黄仁勋显然与川普政府关系良好,但他的芯片业务却是北京与华盛顿之间最敏感的热点议题之一。」「或许两国领导人都想通过这样的管道来传消息,但他愿意吗?」
辉达(Nvidia)对此不愿评论。
黄仁勋能够与北京接触的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在这趟中国之旅,黄仁勋会晤了负责美中贸易谈判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及商务部长王文涛,但未能与更高层的领导人会面。黄仁勋表示,「如果能见到习近平主席,将是一种荣幸」,「只是我没被邀请」。
在美中之间政治极为敏感、相互猜疑的氛围下,「穿梭外交」已成为跨国企业领袖维系双边业务的必备做法。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同样定期造访中国,同时与川普政府保持接触。
然而,彭博分析说,目前不确定这些企业领袖在为自家业务铺平道路之外,究竟还能发挥多少政治影响力。外界曾期望电动车大厂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能扮演美中之间的非正式沟通管道,但最终未成形。
虽然黄仁勋没有政治意图,但他多年来持续向美国政府主张,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只会激励北京打造本土产业。他的逻辑很简单:允许辉达在中国本土与华为等企业竞争,对美国在AI竞赛中获胜是很重要的。
黄仁勋谨慎避开政治争议 富有文化敏感度且不吝赞美博得好感
彭博报导说,黄仁勋多年来展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也懂得如何在访问中国的行程中博得好感。他去年在辉达中国区年会穿着东北大花背心衫跳舞的照片在中国网络疯传。
黄仁勋也不吝赞扬中国科技研究人员与创业家,点名多家中国AI新创公司,与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合影,甚至告诉记者:「美国人买不到小米电动车,真是我们的不幸。」
前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现任亚洲集团合伙人唐伟康(Kurt Tong)表示:「他是个很有手腕的首席执行官,就像苹果首席执行官一样,必须在中国与非中国的科技生态系之间尽可能取得平衡。」
此外,黄仁勋向来谨慎避开政治争议。他去年在逛台湾夜市时称台湾为「一个国家」,随即引发北京不满。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随后回应,要他「多读历史」。几天后,黄澄清说:「我当时不是在发表地缘政治评论,只是在感谢我们在这里的科技伙伴,对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这种低调的态度与马斯克形成对比。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台湾应归北京控制,与习近平的立场一致。
黄仁勋对于对台海议题的评论也很有限,仅指出美国政府的芯片限制措施可能影响北京考量对台动武的判断。他2023年接受《彭博商业周刊》访问时说,「你得问自己,到了什么时候他们会说,『算了,我们直接攻台吧,反正也没什么好失去的』。到某个时间点,他们将觉得不会有更多损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