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发短信附Emoji 表情包 vs.纯文本 专家告诉你差在哪?

    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号日」,9月将有新表情问世。(表情包截屏)

    洛杉矶ABC 7电视台报导,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号日」(World Emoji Day),这个日子始于2014年,庆祝表情符号让人能更快速且有创意的表达情感。

    表情符号由日本设计师栗田穰隆(Shigetaka Kurita)于1999年发明,希望以一种有趣而简单的方式,替数字资讯增添情感。最初的表情符号只有176个,但它们在日本迅速流行起来,传遍世界各地。截至2024年9月,Unicode标准已包含3790个表情符号,包括所有表情、肤色和性别体、旗帜及组合串行等。新的表情符号也即将问世,Unicode联盟将于今年9月批准一批包含164个候选表情符号草案,正式发布后,总数将增加至3954个,新符号包括一棵枯树、一张眼袋脸,及一把竖琴等。

    表情符号不仅是「看起来可爱」,而有助于在数字消息中添加语气、情绪与个性。一篇发表于PLOS ONE研究指出,使用表情符号能让人看起来更友善、更讨喜。相较只用文本消息,加入表情符号的人被认为更有回应性,进而提升亲和力、关系满意度与吸引力。

    哈佛医学院精神科副教授瑞斯(Helen Riess)对ABC新闻表示,「我们之所以需要表情符号,是因为靠文本无法真正传达我们想表达的情绪或内涵。在数字资讯中,这些情感线索全部缺失,误解的机会非常多。」

    近年来表情符号变得愈来愈智能、愈来愈有表现力。科技公司正致力开发3D与动画表情符号。例如苹果公司的「Animoji」及Telegram交互式表情符号特效等。

    科学家也正研究表情符号在缓和网络对话氛围、促进尊重沟通方面上的作用。如谷歌的Perspective API能即时侦测带有攻击性言语,建议使用表情符号软化语气。「一个巧妙的表情符号可让键盘酸民停下来思考,意识到自己恐在伤人」瑞斯说,「表情符号很小,但在人际交往上却发挥巨大力量。」

    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号日」,9月将有新表情问世。(表情包截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