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日前发布兵推报告,仿真解放军对台湾实施海上封锁;该报告指出,能源运输短缺是关键,指台湾在被封锁的10天内就会耗尽所有天然气储量;CSIS资深顾问坎西恩(Mark Cancian)指出,能源是台湾韧性最弱的一环。
CSIS 31日发布兵推报告,仿真解放军海上封锁台湾,报告指出,台湾自行生产的能源供应不大,高度仰赖能源进口;在任何情境之下,台湾的天然气都会在10天内耗尽,煤炭和燃油分别会在7周和20周之后耗尽。
报告也指出,就算台湾事前对海上封锁做好准备,天然气储量仍预计在第3周耗尽,能源供应降至普通状况的73%;煤炭存量预计在第9周耗尽,能源供应降至24%;燃油存量则预计在21周以后耗尽,到时台湾的能源供应只剩下17%,由核能和再生能源负责供电。
至于食物存量则预计要到海上封锁36周之后,才会出现短缺。
报告指出,台湾现行的政策是在2050年达到再生能源占比达60%至70%的目标;报告认为,虽然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台湾的韧性,但中间有数十年的空窗期;报告也怀疑台湾能否做出这样大规模的能源结构转型。
报告说,台湾从煤炭和核能转向天然气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大幅提高台湾的能源弱点,认为台湾在扩大其他能源选项之前,应该持续运作最后一座核能发电厂。
坎西恩点出,能源是台湾韧性最弱的一环,建议台湾改善能源韧性,包括延长既有的核能发电厂,同时强化电网等。
兵推结果也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境,解放军海上封锁台湾都会造成两边的伤亡,就算是较温和的情势,伤亡数字也在约数千人左右;在升级最危急的情况中,美国将损失上百架飞机,以及数十艘战舰;中国方面在不同情境中也会蒙受很高的损失,而且经常比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海上封锁有很高的可能性演变成全面冲突,兵推也点出,若解放军动用军事力量来运行海上封锁,台湾需要美国的介入才能够有效突围,否则在美方没有介入之下,中国的潜水艇和水雷足以摧毁40%的运输船只;报告并认为,美国仅支持武器弹药的「乌克兰策略」不适合用在台湾被海上封锁的情况上。
不过报告也说明,海上封锁对中国来说并非低成本、低风险的战略,在部分兵推情境下甚至引发全面升级,导致美国向中国发射飞弹,中国则发射飞弹攻击关岛和日本;此外,报告也认为海上封锁无助于中国入侵台湾,尤其海上封锁让各国都进入警戒状态,中国也可能在过程中损失入侵时所需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