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托罗拉十多年前高喊「美国制」(Made in the USA),试图在苹果与三星主导的智能手机市场中突围。时任首席执行官的伍德赛(Dennis Woodside)坦言,部分消费者确实对「美国制」更有好感。但摩托罗拉的实验仅维持了一年,就因为销量欠佳而成本高昂,关了在德州的工厂,放弃本土组装策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2013年,摩托罗拉在德州沃斯堡设立Moto X生产线,计划贴近消费者,以便提供比最新款iPhone或Galaxy手机更客制化的选项,例如消费者能在官网上下订,选择机者按键和背盖的颜色。不过,电池、屏幕和主板等零组件都需要从亚洲进口。
根据华尔街日报当年报导,这款手机的销量始终低迷,2013年第三季仅售出50万支。到2014年5月,摩托罗拉确认关闭德州厂,将Moto X的组装转往其他地区。
伍德赛指出,手机含有数百个微型零件,工人须双手灵巧且技能熟练地工作一整天。但摩托罗拉低估了大多数美国工人不习惯这类作业,必须从头训练。
川普政府如今施压苹果与三星将生产迁回美国,摩托罗拉的案例再次引发关注。美方8月即将对中国与印度制智能手机课征高关税,迫使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布局。
但卡托研究所2024年8月的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不认同「转行去工厂会比现职好」。美国制造商面临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劳动力的大挑战。相较下,中国大陆不仅拥有充足劳动力,还有完善的职训体系。
制造业专家Carolyn Lee认为,随着AI和自动化在工厂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许多新的制造业职位可能需要新技能,例如编写程序和分析数据。
即使如此,伍德赛提醒考虑在美国本土制造电子产品的企业,务必审慎评估人力资源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