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6日引述多位印度与白宫官员说法,揭露印度曾向美方提出部分输印商品0%关税,以及扩大采购美国能源与军工产品。然而,尽管双方在五轮磋商后已解决大多数分歧,谈判最终仍告破裂,原因是印度误判美方立场,变得太过自信而未能提出足够让步,加上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川普缺乏直接沟通,最终印度陷入本可避免的贸易危机。
路透引述印度官员指出,印方当时提议对约40%美国输印商品给予0%关税待遇,并愿意在限额范围内,逐步降低对美国汽车与酒类产品的关税,同时扩大采购美国能源与军工用品。
这名官员表示:「双方经过5轮谈判已解决多数分歧,让印方更有信心能有所突破。」印方也认为,美国能接受其在农产品与乳制品议题上难以让步的立场。
然而,印度对形势的判断逐渐偏离。川普在原订对等关税期限8月1日前,多次公开表示与印度接近达成协议,令新德里误判,反而强化印度在农产品与乳制品的坚持。一名印度谈判官员曾于7月中旬强调,美方无法忽视印度这个拥有14亿人口、快速成长的市场,并呼吁美国取消10%全面基本关税,以及降低钢铝与汽车税率。
但美国很快与日本、欧盟等国达成协议,印度因此下调预期,希望以较少让步换取类似15%税率的待遇。然而,白宫并不买单。一名熟悉谈判的华府人士指出:「川普想要的是能登上头条的协议消息,包括扩大市场开放、投资与大量采购。」
一位印度官员也坦承,当时新德里无法开出与越南、印尼、南韩等国相当的条件。
一名白宫官员则表示,尽管印美在诸多领域取得进展,「我们始终无法满意任何提案,美印从未达成真正意义上、我们原先期望的完整协议。」这正是印度误判的结果。
前美国贸易代表、现为美印磋商游说者的林斯科特(Mark Linscott)指出,双方一度几乎达成协议,关键在于缺乏川普与莫迪的直接沟通。不过白宫官员否认这项说法,强调其他协议未必依赖领袖通话促成。
一名参与谈判的印度官员透露,莫迪担心若与川普通话,会被单方面施压,因此未打出这通关键电话。另有三名官员指出,川普屡次提出调停印巴冲突,也让莫迪迟疑不决。其中一名印度官员直言:「川普关于巴基斯坦的言论结果不太好。理想情况下,印度应该认可美方角色,同时表明最终决定权在印度手上。」
另一位印度高层官员更将谈判破局归咎于内部误判:「美国与越南、印尼、日本与欧盟都谈成更好的协议,我们现在缺乏相应的外交支持,导致掉入原可避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