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川普对大约90国祭出的对等关税新税率7日生效,但这不表示川普2.0贸易战已写下最终章。他已扬言对进口半导体加征100%关税,对药品、木材等特定产业的关税也将接踵而至。令贸易伙伴国忧心的是,川普大幅提高关税得逞后,未来是否得寸进尺,继续予取予求?
新关税税率上路后,已和川普2.0敲定贸易架构协议的八国,面临较低的基本关税税率。其中,欧盟、日本、南韩销美产品面临15%的税率;英国赢得10%的税率;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分别争取降到19%或20%。
尚未敲定协议的国家,则面临较高的关税。例如,台湾面临20%,加拿大税率达35%,瑞士39%,巴西和印度更被重课50%。
乍看下,川普显得威风凛凛,几乎每个贸易伙伴国今后都得乖乖缴付关税。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指出,川普敲定的新贸易协议内容空洞,有如「国王的新衣」,让川普自鸣得意四处炫耀,却未察觉自己其实赤裸裸。
协议含糊空洞 埋下冲突伏笔
克鲁曼举欧盟协议为例。川普周二上CNBC解释,为何「只」对欧盟加征15%关税。川普宣称,欧盟已同意吐出6,000亿美元,作为「礼物」,而非贷款,并强调这些钱将「投资在任何我想要的地方,任何东西。我可随心所欲做任何事」。
川普似乎以为欧盟已同意给他一笔巨额的贿款,供他个人运用。
欧盟其实根本没有同意这种事,也绝不可能同意,因为欧洲国家并非中央控制型经济体;唯有在那种国家,政府才可能命令民间企业到何处投资。与川普谈判的欧盟执委会,无法指示成员国政府怎么做。
换言之,这只是川普另一个自大的狂想,如同他相信美国通膨率是0%,而且「民众热爱关税」一般,完全与现实脱节。
根据川普说法,他与欧盟、日本和南韩等国敲定的协议,都附带以巨额投资和采购换取下调关税的条件。然而,这些投资和采购承诺含糊不清,甚至形成双方各自表述的局面,为日后冲突再起埋下伏笔。
川普若再大幅调高关税会怎样?
一旦川普察觉,欧盟其实并未答应他自以为是的承诺,或他断定欧盟违背承诺,会发生何事?川普已给答案:他会把对欧洲课征的关税升回35%。
克鲁曼指出,川普有可能无法把威胁化为行动。事实上,联邦法院可能裁定,川普已实施的许多关税违法(确实如此),然后下令川普政府吐回已经征收的税款。
假设最高法院依然偏袒川普,判定美国宪法准许川普为所欲为。那么,面对川普可能进一步大幅上调关税,欧盟应有多恐惧?
克鲁曼表示,据他估算,即使美国关税税率从15%拉高到35%,对欧洲虽会造成伤害,但实际伤害并没有众人想像那么严重。
这是因为,把15%订为关税底线(即使敲定「协议」也得支付)后,川普的贸易战弹药也几乎耗掉大半,大大地降低日后进一步勒索的效力。
毕竟,欧洲并不是那么依赖美国市场,2024年对美出口占欧盟国内生产毛额(GDP)比仅略低于3%–尽管并非微不足道,但还称不上「欧洲经济繁荣仰赖美国的善意」。
克鲁曼说,依照衡量贸易流对关税敏感度的「阿明顿弹性」(Armington elasticity),若以替代参数为3估算,可预期现行15%的关税会导致欧盟对美出口减少三分之一,降至GDP的2%。冲击有感,但不巨大。
假如川普把关税提高到35%呢?克鲁曼粗估,那将导致欧洲对美出口进一步减少相当于0.7%的GDP。
也就是说,即使川普能把威胁化为行动,对欧洲的打击,也会比现行关税的冲击小。
因为,川普对进口产品加征的关税税率愈高,其他国家销往美国的产品就愈少;而随着他们卖到美国的产品减少,即使关税进一步提高,他们进一步失去的东西也更少。
这还没把新一轮关税激起欧盟和其他贸易伙伴报复算进去。目前为止,欧盟并未选择报复,认为敲定「协议」至少比卷入以牙还牙的贸易战好。
但若事实证明,川普只把「协议」当作进一步勒索的跳板,即使是胆小的布鲁塞尔当局,也可能在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反击。
川普把15%关税变成新常态,连对已谈妥「协议」甚至表面上做出「让步」的国家也维持高关税,已经把他握有的贸易战弹药耗掉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