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市长卢秀燕考虑不选国民党主席,蓝营高层与基层反应两样情,党中央以「盼卢回应外界期待」,蓝军基层希望卢勇于承担,为什么国民党主席是令人却步的职缺?
地方首长兼国民党主席有先例,前总统马英九在2005年就以台北市长身分「参选」国民党主席,以压倒性的胜姿力退政坛「公道伯」立法院长前院长王金平。
一、马英九是在台北市长第二任投入党主席选举,他离卸任还有一年多,当时,至少蓝营不认为马英九是选党主席是「提前落跑」之举。
二、马争党主席在当时有外在客观环境的条件配合。首先,连宋2连败前总统陈水扁,泛蓝阵营放眼望去,能一争2008的也只有「小马哥」马英九,选党主席是取得2008总统的门票,这张票即是蓝军支持者力挺,也是马阵营评估「总统候选人应与党主席同一人」的主要思维。
三、2000年的第一个10年,虽然国民党的财力已非第一次政党轮替前相提并论,但开门7件事在当时还不到捉襟见肘的窘境,「小马哥」进厨房还能不需过度担心沾满油垢。
国民党在野已9年,自马立强之后,难得出现卢秀燕、台北市长蒋万安、桃园市长张善政、新北市长侯友宜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其中又属卢秀燕是蓝军的「中兴之主」。卢秀燕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实力,包括熟悉国民党文化的前辈马英九、王金平都劝进卢秀燕思考党主席之事。
从严谨的定义,卢秀燕争取党主席无关「提前落跑」,她仍是台中市长,前有马英九的例子,既然无落跑之实,就没有违反诚信与初衷之事。
但,今非昔比。2005年马英九能,不代表2025卢秀燕也能,最大原因就是国民党主席担子愈来愈沉重,「有一种苦,你不知道朱立伦的苦」,这几年朱立伦盘国民党这残破的「大宅门」可说肝脑涂地。
蓝营人士分析很贴切,「市长是政通人和,主席是有我无你 」,这14个字就说明目前国民党主席一职为何让蓝军有能力有众望的人会「再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