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普亭无意在阿拉斯加峰会结束战争?学者:他更在乎这件事

    美国总统川普(左) 与俄罗斯总统普亭(右)15日将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会谈,分析家指两人各有所求,峰会变量多。图为两人2018年7月16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会面。(美联社)

    《澳洲金融评论》报导,美国总统川普俄罗斯总统普亭15日的会晤地点阿拉斯加,几乎成了克里姆林宫世界观的最佳象征。

    与普亭以武力夺取乌克兰约五分之一领土不同,俄罗斯在19世纪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导,和平地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的交易,是一场非军事冲突的领土转让。这提醒人们,国界并非铁板一块,土地也能成为外交交易的筹码。

    据分析人士指出,战场局势与财政压力并未迫使普亭缩减极端的领土野心,或考虑接受不利的和平条件。普亭当下更专注于维持与川普的沟通,以免美国总统对莫斯科的不耐烦转化成实际代价。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研究员普罗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说:「普亭目前没有任何动机要结束战争,他更在乎的是保持川普的注意力。」

    在这方面,莫斯科曾面临更高风险。川普虽以「24小时内结束战争」作为上任承诺,但近期对普亭一边「很友善」却同时攻击乌克兰、还向华府灌输「一堆鬼话」的行径表达不满。

    川普上任以来首次批准更大规模的对乌军援,并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加征关税。然而,美国特使威科夫6日访问莫斯科,距离川普设置的「停火或制裁」最后期限仅两天,却让局势急转直下,非但没有出现更多麻烦,反而促成了普亭自2007年会见美国前总统布希以来首次应邀访美的安排。

    伦敦国王学院俄罗斯政治教授格林(Sam Greene)指出,这场阿拉斯加会晤是两人「把自己逼进角落」的结果。普亭不可能按川普的时间表宣布协议,以免显示受压屈服;川普则对于制裁可能无效、又面临「二度示弱」的风险感到不安。

    格林说:「普亭不是以囚犯身分赴美,他从令人沮丧的对象变成受欢迎的宾客,而且会谈没有乌克兰与欧洲的参与,这对普亭而言是外交上的胜利。」

    这场会面是克里姆林宫长久追求的目标,而俄方似乎未在内核战争目标上做出重大让步。俄国前外长柯济列夫(Andrei Kozyrev )直言,这场会晤「对普亭而言是政治收益」,且在国内外几乎毫无成本,相较之下,泽伦斯基可就没那么轻松。

    对乌方官员来说,普亭推动会谈至少有三个目的:摆脱孤立、避免新制裁,以及利用川普急于终战的心态,通过外交手段达成原本无法用军事完成的任务。乌克兰新任驻北约代表格特曼丘克(Alyona Getmanchuk)指出,这是「想用外交解决军事未竟之事」。

    随着阿拉斯加峰会逼近,泽伦斯基与普亭都在争取盟友支持。乌方谈判代表希望欧美坚持「先停火或显著减少敌对行动,再进行谈判」;普亭则连日与九个被莫斯科视为友好的国家领袖通话,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在克里姆林宫接待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

    莫斯科政治分析家科列斯尼科夫(Andrey Kolesnikov)直言:「除了沿现在的交战前线冻结冲突,没有真正替代方案。这种战后对峙更可能像韩战后的局面,而不是持久和平。」他补充说,普亭希望与川普、习近平划分势力范围,「来一场新的雅尔塔会议与冷战——他想要的是史达林的光环」。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