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投资5亿难回本 导演“加料”细扒一言难尽(组图)

    要说这个暑期档最具话题性的电影,那得是管虎、费振翔师徒的《东极岛》。

    投资8000万美刀(5.75亿),上映4天票房突破2亿,口碑却两极分化严重,网上为了“好看”与“不好看”吵翻天。

    影片根据去年因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带火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改编,朱一龙、吴磊组CP,大女主是倪妮,还有杨皓宇、陈明昊、倪大红加盟,本是暑期档继《南京照相馆》之后最受期待的抗战题材大片。

    没想到出师不利,首日票房只有6994万,干不过已经上映半个月的《南京照相馆》(7993万)。

    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目前排片占比和上座率皆不如《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媒体预计最终票房仅5.54亿,恐难以收回成本。

    相信部分网友和皮哥一样,已经看过这部电影。

    凭良心说,本片制作精良,水下实景拍摄的动作戏,与重金打造的23分钟里斯本丸号沉船大场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朱一龙、吴磊两人全程“卖肉”表演,也是诚意满满。

    但网友们的差评和意见,也并非没有道德。就是说:影片的制作下足本钱,演员和主创也付出诚意和努力,但最终成品却难以取悦观众。

    那么,《东极岛》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皮哥今天就跟大家讲个明白。

    01.

    去年9月份,方励导演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让全国人民了解了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豆瓣评分高达9.2分,是豆瓣去年评分最高的纪录片,许多人为这个故事所震撼。

    而《东极岛》的故事,就是源于这段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

    因此,影片上映之后,大家自然会拿它和《里斯本丸沉没》来做对比。

    但是,这一对比之下,观众都有意见了。

    《东极岛》并没有照史实那么拍,而是“另起炉灶”,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满意了。甚至有人说:叫你拿《里斯本丸沉没》来抄一遍,你都抄不好!

    其实网友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纪录片和电影毕竟是不一样的。

    纪录片只需要找到真相,用镜头还原真实的历史就可以;而电影则需要从真实的故事背景中,提炼出最具戏剧性和传奇性的点,再经过艺术加工,呈现出最好的故事。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1942年10月1日,满载1816名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遭遇美军潜艇鲈鱼号的鱼雷袭击。

    其船尾的6号、7号货舱进水且无法修复,于2日沉入海底。

    日军一开始想要封锁3个挤满英军战俘的船舱,让战俘们随沉船一起沉入海底。

    但战俘们面对绝境拼死抵抗,终于打开船舱盖板逃脱出来,东极岛上的渔民又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海上,最终救下了384名英国军人。

    方励导演2014年跟韩寒到东极岛上拍《后会无期》时,从渔民的口中听说了这个故事。

    于是他先是带着团队,到东极岛海域找到了那艘沉船的位置;再到英国、日本、和东极岛上找到了仍然在世的当事人,以及那些当事人的后人,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最终,他把这深入挖掘整个事件的过程,拍成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原原本本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其中不仅有沉船事件本身的震撼,也有挖掘历史过程的抽丝剥茧,虽为纪录片,却带着悬疑类型片才有的,层层揭密的影像表达,因此才能收获良好的口碑。

    除去纪录片的揭密过程,只针对事件本身,咱会发现,这个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适合被拍成电影的商业片元素。

    因此管虎和费振翔根据事件改编的《东极岛》剧本,才需要往里面加料,加入具备传奇色彩的虚构主角,添加与史实无关的戏剧性故事线。

    但问题就出在这加的“料”,咱来看看他们都添加了什么。

    一是为了提升东极岛渔民在沉船事件中的“参与度”,虚构了阿赑(朱一龙饰演)和阿荡(吴磊饰演)这对“海盗兄弟”。

    影片中交代他们是“海盗的后代”,为村里的吴老大(倪大红饰演)所救,虽在岛上长大,却受到渔民们的排斥。

    因为加了“海盗后代”这一层属性,这俩兄弟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神性”,不仅能两次登上里斯本丸号解救英军战俘,还能单凭一把刀子就与船上日本兵打得有来有回。

    他们甚至还能手刃日军矢野大佐,在水中破坏日军快艇引擎,连在场的英军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赞叹其超凡的战斗力。

    你看,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式英雄设定:一个“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孤胆痞子英雄”形象。

    二是为了提升影片主题的高度,给东极岛渔民叠加仇恨buff。

    我们来看看影片具体是怎么做的:首先,片中交代,日军先前占领极岛时,岛上渔民也曾经反抗过,部分带头的渔民被打死。

    这叫“叠加历史仇恨”,与那部台湾抗日大片《赛德克巴莱》的拍法类似。

    接着,影片塑造了三个憋屈的村民形象:见多识广、胸怀热血却又十分胆小的陈先生、屈服于日军淫威之下的李保长(杨皓宇饰演)、带着血性却又不敢反抗的吴老大,这三人作为岛上渔民的代表,也反映出渔民内部的对立与挣扎。

    最后,影片又通过日军登岛杀人这件事,使渔民与日本人的矛盾充分激化。

    吴老大和边氏一家三口,都在渔民的面前被残忍刺杀;偷袭日军哨所的陈先生又被活活烧死,这些惨烈的画面不仅刺激了电影中的渔民,也刺激着银幕前的观众。

    三是将东极岛渔民冒死救人的英雄群像,集中放在“海盗兄弟”和吴老大的女儿阿花(倪妮饰演)这三个人物的身上。

    特别是作为女性形象的阿花,还给安排了一段出海救人之前的“即席演讲”。

    用“女人不能出海,今天就破了这规矩”这样既抽象又颇具煽动性的台词,又叠加了一层“女性觉醒”的buff。

    02.

    你们看,孤胆英雄、不共戴天的仇恨、宏大的主题,这些似曾相识的元素,都是好莱坞电影的固定套路。

    《东极岛》说白了就是照着美国大片的拍法,先确定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这个真实的故事背景,然后往里面加料。

    除了英雄的主线之外,还有英军士兵对渔民阿荡的思想启蒙、阿赑和阿花的爱情(软色情)、穿日式裈操关西口音的搞笑日本兵,统统都得加进去。

    过多的叠加,就导致影片的要素过多,给人“既要又要”的观感,反而影响了主线,让人感觉讲得特别拧巴。

    更大的问题是,离群索居的“海盗兄弟”、表现强势的“女性代表”阿花,这三个代表“渔民”的人物形象,反而不具备普通“渔民”的属性,给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阿赑和阿荡两人都是赤裸上身,戴墨镜、秀肌肉、晒成古铜色的健康皮肤,像两个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公子哥。

    而阿花出海之前在祖宗灵前讲的那番话,又像是出自西方进步女青年之口的“女权宣言”,让人感觉既出戏又尴尬。

    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仅充当背景板存在的“渔民”群像。

    他们唯唯诺诺,既不曾表露意见和想法,也没做过任何一件推动剧情发展的事,只是在阿赑和阿花两人的“带领”下,完成他们“救人”的使命。

    这正是拿虚构的美式英雄形象,替换掉来自真实历史的中国渔民形象。

    如此“喧宾夺主”的安排,也难怪观众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让我们回到沉船事件本身,当时船尾进水,是英军战俘们奋起自救,掀开船舱盖板,登上甲板并跳入水中。

    而东极岛上的渔民见有人落水,基于“海上有难必救”的祖训,便自发集结众船出海救人。

    这完全是基于我们劳动人民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讲究“生命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不掺杂仇恨与是非观的,不考虑何人“该救”,何人“不该救”的,简单、纯朴的慈悲之心,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有网友指出,管虎导演其实并不相信东极岛上的渔民,会抱着这种毫无功利的,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去解救英军战俘。

    因此他才会在电影中加入了“对日本人的仇恨”,和“日军的屠岛威胁”这些元素,作为渔民行动的驱动力。

    这种主题上的曲解处理,表面上是思想的提升,其实本质上是对普通老百姓民族精神上的不信任。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意思是在现实中提取素材,加以艺术加工,创作出高于现实的作品。

    既然是讲述中国渔民的故事,就应该立足于本土,发掘真实历史中的闪光点,用影像的方式将其还原到电影里。

    而不是仅拿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做一个背景元素,自顾自讲述一个脱离现实的美式英雄故事。

    03.

    当然,咱也不能据此否定管虎、费振翔两位导演,和演员、主创们的努力。

    作为一部重金打造的商业大片,影片在动作戏编排、CG特效打造上,都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为了塑造角色,朱一龙和吴磊两位主演都在健身房里经历过一番苦练。

    朱一龙把体脂率一下子降到10%以下,打造出清晰的肌肉曲线;吴磊本来身材就很好,在电影中他的胸腹肌都明显得到了加强,这些都是努力的成果。

    为了拍好片中那些难度极高的水下动作戏,两人还接受了憋气、潜水的系统训练。

    那些水中的动作镜头,也都是用水下摄影机实景拍摄,这需要调动大量能够在水中完成动作的专业演员,十几分钟的戏,其实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

    片中里斯本丸号沉船的过程,也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这段戏长达23分钟,整个过程沉船都用CG特效来呈现,配以实景拍摄的海面全景,枪林弹雨下哀嚎的战俘、日军快艇上嘶吼的机枪、被鲜血染红的海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地狱中的修罗场。

    渔民赶来营救战俘的过程,又是另一番景象。

    正是最为绝望之时,渔船编队恍如天神下凡一般降临,给战俘们带来新生。

    而船身经受不住强大的压力断为两截,船头落入水中时形成的虹吸效应,又给救援行动增加了变数。

    这些宏大的画面,都是燃烧5.75亿成本制作出来的逼真效果,放到IMAX影厅中呈现,便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也难怪自称“东极岛渔民后代”的网友,会在网上发布视频,代表东极岛渔民为影片加油点赞。

    虽然影片带着明显的缺点,但作为一部动作大片来看,应该具备的商业元素和卖点都有。

    其上映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让那段历史被更多的人看见,也让世人看到舟山渔民的善良和血性。

    04.

    因此,皮哥仍然要推荐这部电影。

    作为今年“抗战三部曲”的第二弹,《东极岛》的票房表现虽不如《南京照相馆》一般强势,但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好作品,好的电影就值得被善待。

    至于继《金刚川》之后,回归战争题材的管虎导演,皮哥觉得他也有必要从这些失利中吸取教训。

    作为内地第6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管导曾经拍出《八佰》、《金刚川》这两部深受好评的作品,经验与阅历都有。

    但管导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深受欧美学院派风格影响,其遵循的述事结构、故事框架、表达过程,仍然是90年代黄金时期好莱坞电影的那一套。

    问题就在于,如今的网络时代,世界电影在进步,国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也在进步。

    这些落后的西方叙事逻辑,早已不能满足内地观众的精神需求。

    人们更愿意看到真正植根于本土文化,尊重中国文化,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精神内核的作品。

    所以,作为内地导演的中坚力量,如管导这样的优秀导演,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思路,建立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

    多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观众想看什么,才能拍出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作品。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