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与普亭峰会即将登场,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中心(CSIS)国防与安全部门主席、哈罗德·布朗讲座教授琼斯(Seth G. Jones)警告,和平协议很少真正终结战争,对乌克兰和平谈判的期望必须合理。二战后的国际战争中,仅有16%以和平协议告终;约21%以一方的决定性军事胜利结束,另有30%则因军事僵局而达成停火,但未能签署正式协议。
此外,和平协议经常破裂。1975年至2018年间,超过三分之一的和平协议因各种原因崩解:国内对协议的支持瓦解、一方或多方违反协议条款,或政策制定者因战略或其他考量改变立场。
若要让和平协议真正终结战争并持久,交战双方通常需认为自身军事胜算极低;外部压力必须强大,包括正面诱因、第三方安全保障,以及违约惩罚;同时,国内关键群体也需对协议表达支持。
更深入理解战争如何结束,对乌克兰和平协议的前景具有多项启示。
首先,乌克兰需要来自欧洲,理想状态是包括美国的全面军援,让俄罗斯领导人相信其军事胜算渺茫,并吓阻未来的侵略。乌克兰需要防空与飞弹防御系统、中长程弹药、先进战机、情报能力、无人机零件,以及其他可用于削弱俄军的物资,以防莫斯科违约。
其次,若俄罗斯违约,尤其美国需祭出可信的严厉制裁;若俄方履约,则应提供正面诱因。例如,加强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制裁可能造成重大痛苦。能源制裁可与其他出口品项的制裁结合,如矿产、金属、农产品与肥料。毕竟,俄罗斯正面临高通膨、劳动力短缺与经济成长受限等问题。
谈论和平固然重要,但空谈无益。历史证明,要达成持久和平协议,跟和谈是完全不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