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刚巧有两部谈犹太情结的电影:「跳痛之旅」(A Real Pain) 让基伦·克金 (Kieran Culkin) 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粗犷派建筑师」(Brutalist) 为安卓亚·布洛迪 (Adrien Brody) 拿下最佳男主角。两片的实况都没发生在集中营里,而且是二战之后;但是精细在心理纠结。「粗犷派建筑师」的人文艺术其实很合影艺学院的胃口,它另外争到了最佳摄影和最佳原配乐,但是跟最佳影片无缘。
战后创伤 受尽蹂躏
片长三个半钟头。布洛迪八字眉、鹰钩鼻、忧郁、苦脸。29岁那年第一次以「战地琴人」(The Pianist,2002),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拍此片再赢了一回。电影内容挺折腾脑子,得慢慢探索。它的情节虚与实、轻跟重交叠。
统筹编与导的布莱迪·寇贝特 (Brady Corbet),把片子纵贯1947 – 1960 – 1980 年。史实是匈牙利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纳粹统治,战争结束被苏联接收,又受尽蹂躏。虚构的三个匈牙利人离开祖国之后,事过境未迁。
布洛迪饰演的拉斯洛 (László Tóth) 身有隐疾,染上毒瘾;妻子伊莉莎白 (Erzsébet,Felicity Jones饰) 常年营养不良,也需要止痛药,来减除骨质疏松的疼痛,无力的必须坐轮椅代步;甥女佐菲亚 (Zsófia (Raffey Cassidy饰) 战后创伤,只好哑口来面对新世界。这是打仗遗留的孽障。拉斯洛乃享誉世界「包浩斯」(The Staatliches Bauhaus)德国艺术和设计风格训练出来,才华洋溢的堂堂建筑师。初抵异乡,幸亏堂兄阿提拉(Attila,Alessandro Nivola饰)接济,得以在堂兄的家具公司工作。阿提拉人很机灵,不但改了犹太姓,更娶了天主教女子。因缘际会,有个名人之子哈利 (Harry Lee Van Buren,Joe Alywn饰)请他们将父亲哈里森 (Harrison ,Guy Pearce,盖·皮尔斯饰) 的旧书房,改成标致的图书馆。拉斯洛得心应手,独创了一座与众不同,汇集头版书籍的宏观大馆。没料到哈里森对新颖的建筑勃然大怒,使得儿子拒绝付款,阿提拉也与堂弟一刀两断。拉斯洛不得不到处打工。没多久,新图书馆获得建筑业青睐,在杂志上注销优质的评价。商人哈里森因之反悔,又聘回拉斯洛。有个晚上,哈里森招待完宾客,就带领众人,游走到住宅旁边的大土丘停下,踌躇满志地宣布,他要请拉斯洛无中生有,建造一栋集图书馆、剧院、会议厅和教堂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哈里森为了表达诚意,帮拉斯洛申请妻子与甥女移民美国。

三个家属团圆以后,拉斯洛终于可以伸展鸿鹄之志,创作梦寐以求的作品了。无奈阻碍仍旧接踵而至。哈里森临时变卦,私自减少预算,找了别的建筑师,来砍掉一些细节。无良的他即使佩服拉斯洛的才华,也只想利用而已。逼得坎坷多舛的拉斯洛私款公用,挪部分薪水贴补材料费。事与愿违,运送建材的火车出了事故,哈里森必须处理赔偿官司,大工程戛然而止。拉斯洛三口搬到纽约谋生。拉斯洛替建筑公司画设计图。制作团队在电影中引用了许多实体,来衬托编织的故事,最佳摄影赢在这里:闪现纽约与费城 (Philadelphia) 的标志性建筑物,尤其宾州 (Pennsylvania) 当年的蓬勃发展,钢筋水泥是全世界的中心。●自由女神倒挂 象征不平片子也表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种种负面,歧视和不平。自由女神像不是倒挂,就是左右倾斜;图书馆初建的晶亮圆顶高耸面天,工人安装时没对准,掉落地面变碎片,意味着什么?电影报字幕独树一帜:从左下往银幕右上延展。柱柱钢筋画面跳接以后,中场休息。拉斯洛受的气来自哈里森。哈里森作为资本社会贪得无厌的代表,出尔反尔、喜怒无常。有心的观者对此倒不会觉得陌生:有个劣迹富商雇人作完工程以后,屡屡赖帐不付钱,纽约法院积累的案子一大堆,他却能逃之夭夭,还被民选为大统领。哈里森商场打滚,大起大落,身边总有小厮奉承拍马。他霸凌忍气吞声的拉斯洛,有轻有重。
有场晚宴,伊莉莎白是上宾。哈里森倾倒于她的博学文雅,称赞她英文流畅,原来伊莉莎白以前从事文化记者的工作。哈里森顺便讥嘲拉斯洛说的英文,好像擦鞋童的发音。此刻居然轻蔑地丢了一枚钱币,在拉斯洛对坐的地上,嘱咐拉斯洛捡起来。此举让人想起汉代韩信年少失意时的胯下之辱,真乃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拉斯洛寄人篱下,之后更受到肉体被哈里森侵犯的耻辱。
哈里森是个小人,他心里的阴暗,使得他会临机凌辱人,包括上回扔硬币,作出不可饶恕的过犯。图书馆、剧院、会议厅和教堂停工之后,哈里森放不下,又集资把拉斯洛请回来。拉斯洛这次可以大才大用,采选最好的材质,于是带着哈里森去意大利,买纯白、质高的大理石。哈里森在大理石采矿场,惊艳之下将脸触摸天然的、钢硬的矿材。
当晚又是一番盛宴。拉斯洛喝得醉眼昏花。战争中受的伤,使他一直在打针用毒。哈里森是只禽兽,他用力强暴了拉斯洛。次晨离开矿场,他竟然若无其事,可是拉斯洛没有忘记,从此成了一个暴怒的人。拉斯洛受伤,从轻到重的、肉身上的。揭发哈里森的是伊莉莎白,她为夫报仇的时候,没有坐轮椅。哈里森顿时失踪,众人去迷宫似的、未完成的大工程的各房间找他。

冰冷与崩坏中 东山再起
非常可惜,剧情发展成洒狗血了。布莱迪·寇贝特在片里设了不少意象:譬如火车、钟摆、还有那一把孤立的躺椅 – 它极端简约的立在房间中央;不呈90度,而像夸张了中国隶书的那一横,「蚕头雁尾」,单片包连臀坐与靠背。寇贝特的画面代替拉斯洛说过的话:「即便战争破坏、社会变迁,我的建筑仍旧幸存。」
电影的结尾还是不错的,拉斯洛最终东山再起:威尼斯隆重举办他的建筑展,他满头白发,瘫坐在轮椅上出席。那些建筑作品,许多挑高入云的房子,集中营里的缺乏的仰角;这个犹太人造的教堂最顶端,凿了一个十字架的开口,向阳的时候,光线透进来,全室注满光芒。
「粗犷派建筑师」电影3亮点
得奖实力:不仅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大奖,也在威尼斯影展和金球奖上获得多项大奖。这些奖项肯定这部影片的整体品质和艺术成就。
建筑美学:粗犷主义建筑是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建筑风格,强调简洁,以鲜明的几何结构和裸露的建筑材料呈现独特的美学。电影中的重点建筑——混凝土研究所充分展现此风格,也是主角内心世界的隐喻。
历史背景:布洛迪饰演的匈牙利裔犹太建筑师,反映了二战后欧洲难民的经历。片中角色的家族和历史结合,呈现了真实感,也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做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