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导演塔兰金拍摄纪录片「无名小卒对抗普亭」,通过亲身经历,记录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俄国学校推行普亭的新「爱国教育政策」,控诉教育机构变成「国家宣传机器」以洗脑儿童。
俄罗斯籍导演塔兰金(Pavel Talankin)与美国籍导演博伦斯坦(David Borenstein)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无名小卒对抗普亭」(Mr. Nobody Against Putin),在捷克第27届One World国际人权电影节期间放映,每场座无虚席,反应热烈。
「无名小卒对抗普亭」是塔兰金的亲身故事,故事发生在俄罗斯炼铜重镇卡拉巴什(Karabash),塔兰金在当地担任学校活动协调员,负责拍摄学校活动。
然而,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学校开始推行普亭(Vladimir Putin)的新「爱国教育政策」,塔兰金被要求拍摄大量课堂中的爱国教育。借由课堂影像、秘密拍摄与自白镜头,塔兰金揭露俄罗斯学校如何成为「国家宣传机器」,以及教师如何受到压力,被迫宣扬克里姆林宫的意识形态。
通过塔兰金的视角,可见学校课程「军事化」,孩童被要求排队行进,学习如何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在课堂外,塔兰金捕捉俄罗斯青少年如何试图理解剧变的现实,有些人以泪水面对,有些人借酒精麻痹自己,更多人试图用玩笑掩饰恐惧。
塔兰金表示,宣传对儿童的影响取决于家庭环境。若家人支持战争,学校教育就会加深这个信念;若家人避而不谈,孩子可能会受学校宣传的影响,开始质疑自己的想法。
塔兰金说,青少年往往最有抵抗力,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朋友、恋爱和兴趣。「但年幼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影响,小孩子通常会把老师的话当成绝对真理。」
因为拍摄这部纪录片,塔兰金被迫离开家园,目前流亡至捷克。他表示,「离开家园并不容易,告别家人也不容易。没有人知道我在做什么,这很可怕。过境时我感到极度恐惧。但我不后悔,如果能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美籍导演博伦斯坦表示,这些影像被秘密保存,制作过程如史诗般曲折,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时刻,例如那些让他们彻夜难眠、充满紧张与危机的安全事件。
博伦斯坦说,「多年来,我们的沟通仅限于电话联系,必须使用代号、通过安全加密的管道,时刻保持简短且谨慎,以确保塔兰金的安全。」
博伦斯坦表示,最关键的时刻,莫过于他们在伊斯坦堡见面。「直到这天,我们终于能够交流、拥抱、在海中游泳,并且面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