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和中国近期正在讨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以期设置最低价格,以及中国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投资。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23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如果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愿意放弃与中国的关键贸易谈判。针对外界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呼声,庹尧诲也表示,「无意推进」。
法广网报导,庹尧诲在一场由北京的全球化智库主办的活动中透露,双方正在布鲁塞尔进行技术性谈判,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以至于本来应该举行的中欧高层经贸对话恐怕不会举行了。他解释,「为了举行对话,需要取得进展,我们需要提出成果」。
今年7月24日将在北京举行中欧峰会,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为该峰会前的一系列会议之一。这些初步活动的目的是商定峰会议程,并产生能让双方领导人可以宣布的成果。不过,近年来中欧峰会的主要是争论多于达成交易。
目前,中欧已经就双方外交部门负责人针对人权、环境和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对话进行讨论的时间达成一致。不过,由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主持的贸易谈判日期却难以确定,布鲁塞尔的消息人士指谈判「短期内不会举行」。
欧盟执委会对中国方面的「非市场化政策和作法」提出诸多不满,称这些政策和作法导致工业产能过剩,并压低中国输欧货物的价格,损害了欧洲商家的利益。这些问题似乎是主要障碍,且开始让人感到难以克服。
庹尧诲指出,欧中就干邑白兰地关税问题缺乏进展,这被视为中方对欧盟电动汽车关税的回应;他还抨击中国对稀土矿物的出口管制,称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尽管该政策针对的是美国,但却对欧洲的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针对外界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呼声,庹尧诲与欧盟驻华代表团贸易处处长汉诺宁一致表示「无意推进」。他明确表示,CAI、电动汽车关税以及美方主导的禁止荷兰艾斯摩尔(ASML)公司向中国出口其顶级芯片制造设备等问题「与此无关,我们必须就不公平竞争环境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