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男性照顾者占比升近4成 专家:阳刚文化面临转型考验

    家总秘书长陈景宁说,近年来男性照顾者已有增加趋势,如今占比上升至4成,但在不婚及少子化等冲击下,许多家庭成员已无法独立承担起照顾责任。(本报数据照片)

    家庭照顾者性别、角色正在转变,依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总会分析,约卅年前,男性照顾者比例仅为一成,但民国106年老人生活调查统计发现,男性照顾者占比已增至近40%,但女性照顾者仍占60%,且因照顾而离职女性为44%高于男性24.4%,凸显女性照顾者人权须获得重视。

    家总25日举办新版「家庭照顾者权利宣言」座谈会。妇女权益促进发展基金会综合规划组组长颜诗怡说,随着女性自主意识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上升,许多女性选择工作与生育并重,虽然男性照顾者比例增加,但若为了照顾家中长辈女性照顾离职仍高,若要改善女性照顾者人权,应从照顾有酬化、照顾公共化及照顾专业化着手,同时也应提升男性照顾者的技巧与能力,降低其照顾压力。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说,照顾者的职场困境是男女皆须面对的议题,由于男性照顾者阳刚文化角色与照顾者角色的冲突,也成为照顾悲剧的潜在文化脉络,此点值得关注。

    家总秘书长陈景宁说,民国85年,她曾研究女性照顾者,当时男性照顾者比例仅1成,但近年来增加已有趋势,如今占比上升至4成,主因是现在许多男性单身,以往媳妇扮演照顾者的角色已渐渐消失,照顾父母的责任又重新回到儿子身上,但在不婚、少子化冲击下,许多家庭成员已无法独立承担起照顾责任。

    家总曾调查发现,目前仅约3成民众认为,年老后子女会照顾自己。陈景宁提醒,民众应面对现实,针对照顾年迈的父母进行家庭协调与沟通。另,健保应扩大在宅急症、居家医疗等计划,并衔接社区照顾、社区诊所及药局、让长者在家就能获得良好照顾,长者也应主动出门寻求协助。

    东吴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邓衍森表示,中央及地方主管机关应在平等与不歧视原则下,提供家庭照顾必要协助,包括尊重照顾者的选择,促进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协助工作弹性安排、家庭生活维系,并改善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环境,维持与提供家庭照顾者适当生活品质津贴。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