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资讯引述知情人士报导,中国官方考虑升级「中国制造2025年」的后续版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先进技术产品,可见在美国总统川普推动制造业重返美国之际,北京当局也有意继续牢牢掌握制造业的发展。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制造未来十年的重点,将放在芯片生产设备在内的技术领域。为了避免招来西方国家批评,新计划可能不会沿用和之前相同的名称。
另外,负责制定2026年启动的新五年计划(「十五五」规划)的决策官员,希望中长期内能维持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重,也显示美国要求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有多不切实际。
知情人士透露,官员曾探讨是否应在「十五五」规划纳入消费在GDP占比的具体目标。然而,目前偏向不设量化目标,因为担心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家庭消费,且不愿承诺具体数字。
彭博报导,「十五五」规划将于2026年3月的下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制造业新蓝图则可能随时公布,在人大前后都有可能。
从北京目前规划来看,中国大致仍维持导致对欧美贸易失衡的整体策略,这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和美国贸易谈判的焦点。
习近平19日在河南省一轴承工厂视察时说:「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内核技术」。
消费占中国GDP约40%,开发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比重则有50%-70%,导致中国和其他较先进国家之间不断出现贸易摩擦或紧张。包含对制造业的投资占比,在中国达到将近40%,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与全球其他国家比起来也是居历史高档。
「中国制造2025年」正式推出这十年来,可谓成果丰硕,彭博资讯的数据显示,在彭博研究人员追踪的13个关键科技中,中国在五个领域已取得全球领导地位,在另外七个也急起直追。
「中国制造2025年」是中国于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5月19日正式印发的制造业产业政策,由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也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个十年纲领。作为「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的一部分,中国的目标是摆脱「世界工厂」角色—利用低劳动力成本和供应链优势生产廉价低技术产品。该产业政策旨在提升中国工业制造能力,让「中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工厂发展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强国。自2018年以来,由于遭到美、欧和其他国家强烈反对,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国制造2025」一词在政府和其他官媒中已不再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