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引领全球的硅谷,从庭院花圃到阳台菜园,种植花卉与蔬菜已成为忙碌都市人舒缓压力的疗愈方式。不仅许多华人家庭延续种植传统,学校里每个班级也会规画小型种植区,通过园艺课教导学童有机生活与环境保护的理念。
这一切背后还有2016年通过的加州SB 1383法案对抗气候变迁的政策推动。法案订下至2025年将有机废弃物减量75%、并回收至少20%可食用厨余的目标。为此,圣塔克拉拉(Santa Clara)、巴洛阿图(Palo Alto)等硅谷主要城市,纷纷推行厨余与绿色废弃物分类回收,并向居民免费配发绿色厨余桶,由垃圾收运公司定期收走,送往堆肥处理场。居民也可前往堆肥场免费取用有机肥,投入自家园艺使用。
居住在圣塔克拉拉的郑太太说,虽然起初要习惯厨余分类有些不便,但现在全家早已养成习惯。她在厨房放置专用收集桶,每日将果皮菜叶、咖啡渣、鸡蛋壳集中处理;孩子们不仅能分辨哪些厨余可堆肥,还会主动帮忙倒桶。更令她欣慰的是,孩子的学校也设有堆肥箱,午餐剩菜转化成肥料,回用于校园小菜园;学生也常把种子或发芽的苗株带回家,进一步将环保教育落实于日常生活。
在Creekside农夫市集,一对使用自家堆肥培育蔬菜的西裔夫妻表示,虽未申请大型有机认证,但他们以真正「自产自用」的堆肥肥料,种植出来健康环保的蔬菜,颇受客人青睐。
不过,对公寓租户与新移民而言,缺乏后院、语言障碍与堆肥异味问题,也可能成为尝试绿色堆肥的障碍。针对这类需求,巴洛阿图的一家新创公司推出可放置于厨房的智能厨余机,24小时内即可将厨余干燥转化为堆肥土,不仅零异味,更免除往返公共回收桶的麻烦。
与此同时,硅谷各城市和图书馆也常常推出各类免费的堆肥课程和讲座,帮助居民实现「厨余变资源」的绿色愿景,为居民带来「绿手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