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美国与中国的关税战进入90天「休战期」,但双方各种角力拉锯未休。由于前景仍不明,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28日见报文章称,美国货运线需求的集中爆发,导致上海到美国的货柜船再现「一舱难求」的「爆舱盛况」情形,且订单已排至6月。
解放日报文章指出,「爆舱」的直接导火线,来自美线需求的集中爆发。「5月12日中美双方宣布互降关税的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一些原本观望的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原先暂停出运的订单迅速激活。美国买家主动提高库存储备的意愿强烈,不少外贸企业将下半年的新订单抓在手中。」
针对「一舱难求」的深层原因,文章引述亚太总部位于上海的美线货代「海连(中国)国际货运」负责人钱龙指出,4月下旬美线货量因关税因素迅速下跌,船公司也相应调整运力,大量取消美线班次,把运力调往其他航线,如今货量恢复,运力格局迅速反转,船公司需重添加加舱位供给,但一些船只还在返航途中,短时间内供需矛盾加大。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称,5月19至25日这周,上海港美线出口装箱量达5.9万货柜,周比增长49.4%。目前,美线停航的班轮已全部恢复,上海港1周的美线班轮量回到42班的正常水准。不过,他坦言,临时的运力调整,使得船期一度被打乱,导致部分时段码头作业高度集中。
货运公司「运去哪」美加航线专家雷磊预计,6月上旬,从亚洲到美国的运力将恢复至100%,甚至可能比正常水准还要高。尽管目前6月运价上涨幅度较大,但考虑到美线运力的逐步回归,以及加班船的投入,实际涨幅可能不会完全加足。
具体来看,中国多个港口自5月以来一直出现一舱难求现象。据中国青年网,位于广东深圳的盐田港目前承担着中国全国对美出口货量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口货量,港区内集卡(货柜车)川流不息,闸口处车辆排队等候,六条美线船舶同时作业,满载超2万个标准箱驶向美国。由于不少美国客户想抓住90天窗口期囤货,部分美国买家甚至连价格都不问,立刻下单采购。
至于在中国资本市场,港口海运板块也走出了一轮行情,中国产业龙头中远海控近期股价创下新高,逼近2021年的高点,A股市值近2100亿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净利人177亿民币,同步成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