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制宪没台湾代表?连胜文引文献打脸赖清德

    内政部前部长连震东(右二)曾担任台湾省制宪国大代表,并于1947年当选首届国民大会代表。(图/连胜文办公室提供)

    赖清德总统日前提到「中华民国宪法制定时,台湾没有派员参加」,挨批是悖离史实。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的祖父连震东,当年正是台湾省制宪国大代表。连胜文昨接受本报系联合报专访时表示,赖总统把自己的梦境和真实历史混淆在一起,不只为了搞大恶罢,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净化工程,切断两岸历史。

    连胜文提供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的「连震东年谱初稿」,当中记载连震东等本省国大代表1946年11月前往南京参与制宪过程。连胜文说,爷爷担任制宪国大代表时,与几位本省籍国大代表交情深厚,他小时候对几位前辈还有印象。

    1946年10月31日,台湾省参议会选举「本省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当选人名单包括获得22票的台北市代表连震东等17人,以及其余17名候补代表。同年11月7日,台湾省全体国民大会代表搭机飞抵上海,隔两天搭乘火车前往南京报到。

    据记载,至离京止,台湾省国大全员住在华侨招待所,「招待殷勤,警戒森严,礼节周到」。15日,国民大会开幕宣誓,出席代表有1355人。

    经4次预备会议,11月23日,立法院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国民大会召开正式会议,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亲向国民大会主席胡适提交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交付大会进行广泛讨论。蒋中正也即席报告宪法草案制定的经过。国大代表孙科以立法院长身分报告审查宪法草案、修正内容经过,「皆深获各党派代表之赞扬。」

    12月6日,国大共分8个审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宪法举行分组审查会议。11日,台湾省国民大会代表集会讨论宪法草案及台湾兴革等问题,历经十多次会议,于21日开始二读会。期间,台湾省国大代表黄国书曾复电台湾省参议会,表达已向当局建议「以台湾省为宪政实验省,宪法公布后即于台省尽先实施,以资促进宪政」。

    历经6次的二读会,12月25日,国民大会第20次会议,三读通过宪法全文,决定宪法实施日期,并举行闭幕典礼。隔天,台湾省全体国大代表离京赴沪,游览上海、杭州数日后,于31日搭机返回台北。隔年元旦,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

    连胜文表示,赖总统把自己的梦境和真实历史混淆在一起,事实上当年就是有十数名台湾代表赴陆参与制宪,民进党要硬拗说不是普选产生,但当时在战后一年才陆续交接,省民名册等都还没整理,要马上实行普选是不可能的事情。

    连胜文批评,赖清德根本不是「团结国家10讲」,是「斗争大乱讲」,不只为了搞大恶罢,达成全面掌控政经资源、摧毁监督与制衡的力量,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净化工程,把中华民国和台湾的历史脐带切断,因此毕其功于一役要遂行他的台独大业。

    赖清德总统发表的团结10讲第3讲「宪政体制」,内容包含声称台湾人没有参加南京制宪国民代表大会,部分说法也涉及两岸,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昨批评赖「变本加厉破坏两岸关系」,并称赖割裂两岸法理历史联结,完全是数典忘祖、背弃民族。

    朱凤莲说,赖清德讲话无视台湾各界的强烈反对声浪,再次进行谋独挑衅,变本加厉破坏两岸关系。并称,赖清德在讲话中渲染「大陆威胁」,重弹「台独」老调,升高敌意对抗,「又是一通违背法理和历史事实、罔顾岛内主流民意的歪理邪说」。这是陆官方第3度回应赖团结10讲。

    1946年底,台湾省第1届制宪国大代表团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前合影。(图/翻摄钟翔宇X)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