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某高铁站出站口下行自动扶梯处
一名老年女性
执意在下行扶梯上逆向行走
持续数分钟
导致后方乘客无法通行
尽管多名乘客劝阻其行为危险
她仍拒绝听从
过程中数次踉跄、险些摔倒
扶梯区域严重堵塞
大量乘客滞留
部分人被迫改走步行梯
导致扶梯严重拥堵
大量乘客滞留
部分人被迫改走步行梯
现场视频记录下惊险一幕:一名女性不顾危险,独自在扶梯上”逆流而行”。而本该正常下行的人群,此刻却僵在原地,有人焦灼地探头张望,有人高声喝止,还有乘客被迫转身折返。
不少网友对这名女子的危险行为
表示强烈谴责
认为她”固执己见””漠视公共安全规则”
并呼吁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进行惩戒
对此
还有部分网友担心
高铁站的引导管理问题
高铁站人流密集,一人任性逆行就可能引发群体事故。公共安全不容儿戏,任何个体的违规行为都可能是破坏秩序的关键诱因。
部分网友认为
老人可能存在
认知能力下降或方向感问题
相关部门也提醒
大家在使用自动扶梯时,
不光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也要注意扶梯有些地方不能碰。
微博消防官方发布
在客流如织的高铁站,
任何个体的“任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一个人的逆行极可能演变成一群人的事故,
公共安全不是儿戏,
任何个体的任性
都可能成为压垮秩序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网络上的现场视频来看,该女性一个人“逆流而上”,而扶梯上方本应该下楼的人群,如同被卡住的齿轮一样停滞,有人焦急张望,有人大声制止,有人被迫折返,这一幕看得人冷汗直冒。在客流如织的高铁站,任何个体的“任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个人的逆行极可能演变成一群人的事故,公共安全不是儿戏,任何个体的任性都可能成为压垮秩序的最后一根稻草。
诚然,该老年女性或许不太熟悉扶梯运行的规则,或许因为年事已高存在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当多名乘客反复劝阻、现场险象频现时,仍固执己见、拒绝改正,这种行为就不能简单被原谅。在法律层面,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车站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受到处罚。年龄或许可以成为理解其初衷的考量因素,但绝不能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免责盾牌。当个人行为对他人构成实质威胁时,社会有权利也有义务进行干预。如果该女性老人的认知状况不适合单独出门,其家人应该履行照顾和陪同的责任,而不是其他人为她的行为买单。
令人费解的是,该女性“独霸”扶梯逆行的时间持续数分钟,应急措施却始终缺席,没有工作人员来制止,也没有人去按下急停按钮。小小的急停按钮,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是生命安全的最大保障。乘客自发劝阻危险行为固然值得肯定,但当劝阻无效时,快速的应急响应、专业人员的及时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管理反应滞后,潜在的风险就会随之扩大,若任由“任性者”肆意妄为,公共安全又如何得到周全的守护?
当下,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也就让一些违反公共规则,扰乱公共安全的行为显得更加刺眼。无论是高铁上霸座还是阻挡车门,也无论是擅开机舱门还是在扶梯上逆行,个别任性之举总在挑战法规底线,这背后既有个体规则意识的淡薄,也暴露出管理层面的短板。
要防止这种行为一再发生,公共场所的管理效能要进一步强化,加强警示标识的设置,通过广播循环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科普如“急停按钮”等日常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用多元化的科技手段与负责任的巡查,织密公共场所安全网。另一方面,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也要加大追责和惩处力度,通过法律的震慑力,让每个人都明白,在公共安全面前,不容许有任何任性的空间。
守护公共安全人人有责,需要大家的自律,更需要制度和措施的刚性。唯有让规则长出“牙齿”,让管理充满温度,才能筑牢社会安全的基石,让每个人都能安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