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运动延寿有个「前提」,这样锻炼获益最大(组图)

    有人说,缺乏运动的人,体内的生态系统就像一潭死水,各项生理功能都在加速衰退。相反,坚持运动则是延寿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最近《欧洲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运动延寿”添了一个重要前提:适度。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如何运动才能最大限度获益。

    适度运动,才能延寿

    在此次研究中,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追踪了2万多对双胞胎,从他们的青年时代到生命终章,详细记录了其运动习惯、生物年龄及死亡情况。



    研究发现,运动确实与生理衰老的减缓和死亡风险的降低有关,但它并非“越多越好”,研究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U形曲线”:

    完全不运动的人,身体老化速度最快;

    超过适度的运动量并没有额外获益,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身体老化也在加速。

    相比之下,适度、持续的运动能够显著减缓生物年龄的增长速度,展现出最佳的健康状态。

    具体来说,研究显示,相较于久坐不动的人群,适度运动的人群死亡率降低了约7%。

    至于背后的原因,研究团队分析,适度运动可通过改善心肺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等维护细胞健康,进而延缓生物衰老;而运动过量时,身体面临过度疲劳和慢性炎症,反而加速组织损伤和老化。

    多少运动量才算“适度”?

    那么,适度运动的“适度”该如何界定呢?此次新研究并未给出一个严格的界限。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度运动大致指: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适量力量训练。



    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运动量界定。没有运动基础、有一定运动基础和长期运动的人,每周的运动量应有所不同,需逐步增加强度和运动总量。

    没有运动基础的人

    《全民健身指南》提出,初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周期大约为8周。

    运动方式: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球类运动等。

    运动强度:55%最大心率,逐渐增加到60%。最大心率是指人体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快心跳频率,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持续时间:每次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

    运动频度:3天/周,逐渐增加到5天/周。

    初期体育健身活动,一周方案举例↓↓



    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

    从事8周运动后,可进入中期体育健身活动阶段,此阶段也是8周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间逐渐增加到每周150分钟或以上。

    运动方式:保持初期的运动方式,可适当增加力量练习。

    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强度逐渐增加到70%~80%最大心率;力量练习采用20RM(负荷强度)以上负荷,重复6~8次。

    持续时间:每次运动30~50分钟。

    运动频度:3~5天/周。

    中期体育健身活动,一周方案举例↓↓



    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

    当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后,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运动方案,至少应包括每周积累20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大强度运动;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不少于5次的牵拉练习。

    长期体育健身活动,一周方案举例↓↓




    总的来说,运动延寿的关键在于坚持规律、适度的锻炼,而非一味追求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适度运动”的范围大致为:

    下限,每周积累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上限,每周积累20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大强度运动;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不少于5次的牵拉练习。这个运动量足以带来健康获益。

    根据需求“靶向锻炼”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指出,无论做哪一种运动,只要适量都能促进整体健康。

    常见运动方式与健身效果↓↓



    苟波表示,若进一步细分,不同运动项目各有“特长”,不妨按需进行“靶向锻炼”。

    No.1

    水中防癌术:游泳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团队进行的一项小鼠实验发现,游泳可增加多巴胺分泌,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比其他运动更有助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而且相较于陆地运动,水产生的阻力会使机体消耗更多能量,由于水的浮力,游泳对膝关节更友好。

    No.2

    降脂护血管:挥拍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挥拍类运动,力压跑步和走路,成为降低死亡风险、预防心血管病的最佳运动,可有效改善血脂。



    No.3

    降血糖“良药”:快走

    锻炼腓肠肌(小腿后侧的肌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糖代谢。《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曾发表的研究指出,即使是轻快的步行(5~6.5 千米/小时),也可降低24%的2型糖尿病风险;如果速度超过6.5千米/小时,风险可降低39%。

    No.4

    大脑回血泵:深蹲

    大脑是个“用血大户”,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刊发的研究表明,深蹲等间歇性运动可能有助抵消久坐对大脑的负面影响。

    深蹲锻炼时,动作要正确,注意膝关节全程不要内扣(膝与第二脚趾朝向一致),以免损伤关节。

    No.5

    降压扩血管:太极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机构研究发现,相比爬楼梯、慢跑、快走等运动,每周4次、每次1小时且持续12个月的太极拳有更明显的降压效果。

    太极拳是一项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全身肌肉在有节奏的收缩、舒张中会产生扩张血管的物质,微血管数量也可增加数倍,均有助降压。

    总之,运动的好处不容置疑,但需注意“适度”,不盲目追求运动量和强度,这样才能使健康获益远大于损伤,最大限度积攒“长寿优势”。▲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