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多大UTSG最强”时间管理大师”: 上学一天通勤5小时, cGPA还有3.9!

    相信有一些留学生会为了舒适的居住环境,选择住在离自己学校稍远的地方,单程通勤时间可能会超过1个小时。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怀疑,这样浪费时间,是不是耽误自己刻苦学习了?

    最近,Reddit论坛上有一位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在需要单程通勤长达2.5个小时到达UTSG校区的情况下,也能在人文学科达到cGPA3.9。

    图源:Reddit

    这位“时间管理大师”在帖子里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单程大约2.5小时通勤到UTSG(来回就是5个小时),人文学科的cGPA大约3.9。有时真的很艰难,但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通勤、社交生活、兼职工作和成绩的体系。”

    图源:U of T

    这位“大师”非常热心,还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做成文档分享给大家,并说道:“这些建议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或每种通勤方式,但我希望它能为刚开始/正在适应这种日常习惯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

    以下就是这位“大师”整理出来的《终极通勤生存指南》:

    【在通勤途中学习/工作】

    • 提前规划你要在路上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我是个早起型的人,精力最好时段是早上去学校路上,所以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学习。回家路上太累了,我就做点不用动脑的事(比如为兼职工作做电子表格),一边听音乐或有声书。如果你是夜猫子,可以反过来安排,利用你最清醒的时候学习。
    1. 在通勤时可以做阅读、计划日程、起草作业或题目答案;而在更安静、有网络的地方再深入研究或整理格式。
    2. 保持一份动态的待办事项清单,按紧急程度/重要性排序。
    • 投资一副降噪耳机很值——长续航电池尤其重要。
    • 尽量选通勤时间块够长的路线。30分钟太短,不够你打开东西、学习、再收拾,但45分钟到1小时就刚好。固定时间段比受交通影响大的路线更好安排学习。
    1. 善用零散时间,比如20分钟的公交,就专门用来回邮件。
    • 尽量避开高峰期——有座位、能伸展空间才方便你拿出材料工作。(我特别喜欢在上午11点到下午2点间从Union坐火车回家,通常很空。)
    • 别期待自己每次都100%高效,那不现实。路上总会有延误、人多、状况不佳等,提前留出时间应对这些不可控因素。

    【安排课程表】

    虽然不可能完美满足每个建议(有些还互相矛盾),但你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优先考虑:

    • 尽量集中上课时间,争取每周有更多天休息(我到大三时,一周只需上2-3天课)。
    • 虽然一天上很多课很累,但总比多来一天好。 尽量安排短天在长天之间,减轻负担。
    • 避免一整天只上一门课。因为你很可能会直接跳课,除非你那天还有别的安排(这时是参加社团的好机会!)
    • 选没有 tutorial 的课程,能节省不少实际学习/写作业的时间。
    • 早课其实不错。虽然想睡懒觉,但早上上完课、回家天还亮着,你会觉得多了很多放松时间。尤其冬天四点就天黑,更明显。
    1. 保持固定的作息(包括周末) 是早起上课的关键。
    • 上学路上早点出发,预留时间避免迟到压力。 接受现实:2.5小时通勤可能变成3小时,尤其冬天。
    • 利用校内健身设施,而不是非上课日再去离家近的健身房,能节省通勤时间。
    1. 把买菜等生活琐事也融合进通勤路线里,避免额外外出。

    【通勤日打包建议】

    • 提前做好每周餐食规划!周末集中准备、分装冷冻,可以省去早起做饭/晚上没时间做饭的麻烦。
    1. 做多一点,冷冻起来,留给考试周或特别忙的时期应急。
    2. 随身带些小巧、好吃又不容易弄脏的零食——别让饥饿妨碍学习。
    3. 了解学校附近便宜又管饱的食物,偶尔奖励自己或应对突发饥饿。
    • 减轻书包重量。在校园里来回走、挤高峰车时背大包真的太累了。
    1. 投资一台续航好、轻便的笔记本或平板+触控笔,所有教材、课件、笔记都能装在一台设备里,避免背一堆书和文具。
    2. 如果需要纸质书或高性能电脑,用图书馆藏书区和计算机实验室。
    3. 确保课件/笔记/书籍可以离线访问。
    4. 带一把可以放进包里或挂包上的伞——手少拿点东西会轻松许多。
    • 穿得舒适:好鞋+保暖层非常重要。冬天建议穿薄但保暖的衣物,避免笨重大衣占空间。
    1. 夏天 GO 火车冷气很强,别忘带一件薄外套防冷。
    2. 有拉链的口袋超好用,可以把手机和 Presto 卡放进去,不用每次都翻包。

    【连接校园生活】

    • 找个通勤同伴(虽然不容易),但很可能有人与你路线类似。哪怕只是一小段,一起通勤也轻松许多。
    1. 如果没人同路,你也许认识一些同样长时间通勤的人——互相吐槽、共情也很好。
    • 结交住在校内或附近的朋友——总有一天遇到交通瘫痪,找个能落脚的地方很重要。
    • 参加与你专业相关的社团或课程相关活动(比如考前复习会)——既能学习,又能社交,通常还有零食!
    1. 你的通勤就像一份兼职,很多人还真有兼职。因此,最省力的社交方式是:把学习和社交捆绑安排。
    • 课程之间留些空档——你也许不想早到或晚走,但那 2 小时空档正好和同学散步、吃饭、喝咖啡。
    • 使用各学院提供的通勤休息区/健康室,可以免费喝茶、吃点心、见朋友。有些学院还有通勤生午餐等活动。
    • 看看是否有导师计划,这类活动时间灵活,容易配合你的行程。
    • 学会说 “不”——不要为了不合适的聚会硬安排,但可以主动提出更适合的时间或方式见面。
    1. 关注与你相关的 Instagram 页面,留意适合你时间和兴趣的活动。

    【把通勤生活浪漫化一下】

    如果有多种回家方式,选最舒适的一种(GO 火车 > 地铁 > 有轨电车 > GO 公交 > 区域公交)。也许贵点、慢点,但借助 GO/TTC/本地公交之间的免费换乘,也不算太亏,而且更安静,适合学习。

    • 多半你的通勤有一段是步行——尝试不同路线,找一条你喜欢的风景线(树木、建筑、灯光、装饰等),变成放松散步时间而非等待痛苦。
    • 偶尔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去通勤路上的某家咖啡馆、兴趣店、博物馆、小步道逛逛。
    • 找到一个“校园据点”:一个你能放松、能学习的地方。找出何时哪儿人不多。
    1. 探索校内和周边地区,不要只是“从地铁直冲教室”——让 downtown 的生活变得更丰富。
    2. 偶尔打破日常:换个图书馆、换个自习点。
    • 把你的“家”也布置得温馨——装饰、清洁、整理一下,让它变成你真正能放松的空间,有助于缓解通勤疲惫。

    最后,这位多大牛人对大家说:“祝愿今年每个需要长途通勤的学生都有好运!”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份通勤生存指南,更像是一份关于个人学习习惯的经验分享,而通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也许你每天不需要5个小时的通勤,但你每天可能需要3个小时的娱乐或是兼职时间。

    那么,如何把琐碎的时间拼凑成整块时间,避免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一整天的学习,这就是这份指南的精髓之所在了。希望能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哦~!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