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名男童疑因幼儿园打水仗感染罕见「食脑虫」狒狒阿米巴原虫,经历多日高烧、辗转多家医院才确诊,目前正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张文宏医师及其团队已紧急介入会诊。由于该病致死率极高且诊断困难,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根据新闻夜航报导,患童母亲表示,孩子自6月16日打水仗后次日发烧,病情持续未明,至6月30日才通过腰穿检查发现罕见致病原虫。虽已开始药物治疗,医师坦言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中国境内已传出多例感染案例,此前,一名5岁女童于6月泡温泉后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目前女童陷入昏迷仍在抢救。
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说明,「食脑虫」初期症状类似脑膜炎,容易误诊。此类原虫进入中枢神经后治疗困难,总体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98%,全球仅少数成功治疗的案例。并且所有成功治疗案例均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由于基层医院难以即时检测出,病情往往拖延至无法挽回。
华山医院提醒,尽管「食脑虫」致命,但感染几率极低,只要避免风险行为即可大幅降低感染。常见高风险场景包括:温暖淡水呛鼻(如潜水、跳水)、使用未消毒水洗鼻、配戴隐形眼镜接触生水、皮肤伤口接触湿土等。
医师建议,民众在夏季戏水时应选择水质合格的正规泳池,注意淋浴清洁、不共用个人物品,游泳后可适度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并避免让水直接进入鼻腔,以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