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没性行为也会得 疲倦、月经异常恐是子宫内膜癌「抹片难验出」

    年轻女性也可能罹患子宫内膜癌,却经常因为误认为月经不正常而延后就诊时间。示意图,非当事人。(本报数据照片)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妇科癌症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尤其停经后更常发病。台湾卫福部国健署提醒,子宫内膜癌早期警讯为阴道异常出血,且除50至60岁女性好发,年轻女性也可能罹病,却经常因为误认为月经不正常而延后就诊时间,署长吴昭军提醒,女性若发现身体异常出血等不寻常症状,因尽早就医。

    子宫内膜癌症状括停经后再次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量增多,或持续性的红色分泌物。有些女性也可能出现疲倦、贫血或下腹闷痛等不适,若能及早察觉并接受治疗,存活率相对较高。吴昭军说,子宫内膜癌也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但许多女性在初经来临,或停经前后,常把月经不规则视为正常现象,忽略异常出血,延后就医。

    无性经验者也可能罹患子宫内膜癌。吴昭军表示,子宫颈抹片主要借由刮取子宫颈细胞,观察病理变化,发现仅少数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细胞,从内膜剥落至子宫颈,并随抹片检查发现,因此即使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呈现正常,却发现异常症状,仍应尽速就医,建议民众平时多注意身体变化,掌握治疗先机。

    子宫内膜癌常见危险因子包括肥胖、长期月经异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妇癌家族史,以及曾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肥胖比例为5至7成,国内研究也发现,我国肥胖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2倍,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具重要意义。

    吴昭军表示,目前虽然尚无国际公认合适的子宫内膜癌筛检工具,但研究显示,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2至3成罹患子宫内膜癌风险;配合健康饮食与体重控制,则可进一步降低相关癌症风险,将健康行动融入日常,为自己累积长期的健康基础,降低罹病风险,「及早行动掌握健康主动权。」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