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认为,世界正转向多极化格局,大国不再独享话语权,所有地区国家必须参与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呼吁所有地区国家必须参与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周岳翔摄)
杨荣文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其中一场以“泛安全化与全球安全困境”为主题的大会讨论上,发表上述观点。他也多次点名今年1月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并以欧洲、中东与南中国海的局势变化为例,来阐述各国在多极世界中都应发挥作用。
杨荣文开场即说:“我们正处于迈向多极世界的巨大过渡期之中”,而特朗普政府是第一个公开承认美国正身处多极世界的美国政府。
在杨荣文看来,多极世界的不稳定与动态变化,正如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的“三体问题”——三颗天体互相牵引、运行不可预测。他强调,区域大国在这个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每个国家都必须努力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他以欧洲为例指出,特朗普迫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如果欧洲国家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他们就会有自己的外交政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朗普正在推动多极世界的发展,而欧洲的和平最终将取决于欧洲人自己,取决于他们彼此如何相处,如何与俄罗斯相处。”
杨荣文分析,特朗普突然绕过欧洲与俄罗斯谈判,有时则成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调停者,欧洲国家对此显然并不高兴,在一段时间后将不得不思考自身的利益是什么,以及欧洲应如何与一个永远都会存在的俄罗斯共存。
根据杨荣文的观察,特朗普在中东政策上也是个机会主义者。当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对伊朗发动袭击时,特朗普认为将取得胜利,并要求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投降。不过,特朗普随后意识到取胜并不容易,但又不想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因为这将涉及俄罗斯,特朗普因此向伊朗释放“美国只攻击三处核设施”的信号。
展望未来10年,杨荣文评估,从相对实力来看,美国将不再像现在强大,以色列对美国的影响力也可能不会如此显著,因此以色列也得从长计议。
杨荣文指出,与此同时,以伊的邻国并非无所作为,中国、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都在为促进区域和平献力。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推行亲华政策时,杨荣文曾告诉中国的朋友“这不会持久”,因为菲律宾人打心底仍亲美。随后上任的小马可斯,则将菲律宾带往另一方向,但他的对华政策“也不会持久”,因为亚洲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其自然的现实,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也符合其利益。
杨荣文总结说,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意味着不只是大国有话语权,区域国家也必须参与维护和平与稳定。
“实际上,如果我们坚持推动和平与稳定,那么大国制造麻烦的能力就会受限。”
他也强调,和平的关键在于同理心与换位思考。他引述法国已故总统米特朗的顾问阿塔利透露,米特朗每次出访前都会要求一份以对方国家为中心的地图,因为只有站在对方的位置,才能理解他们的恐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