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频放屁就以为是大肠癌? 台大医曝年轻型大肠癌典型症状

    台大医院企划部主任邱瀚模说,年轻型大肠癌病人,病灶处通常距离肛门较近,症状表现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大肠癌发生率排名世界前段班,今年起大肠癌公费筛检年龄,从50岁下修至45岁。台大医院企划管理部主任邱瀚模说,受西化饮食、懒散生活习惯等影响,愈年轻年龄层,大肠癌发生率愈高,年轻大肠癌患者因病识感较低,通常拖很久才会确诊,且主要症状与晚期大肠癌贫血等不同,年轻病人症状表现多为排便习惯异常。

    台湾各年龄层大肠癌发生趋势均呈现上升,邱瀚模说,1996年健保开办,大肠癌发生率未随之下降,2004年全国性公费筛检计划推行,找出更多罹癌民众,发生率持续上升,且分析不同年龄层病人,发现45岁至49岁族群,大肠癌癌前病变「进行性腺瘤」盛行率已逼近50至54岁,具显著世代效应,这与饮食西化、蔬菜摄取不足、爱喝含糖饮料等生活习惯相关。

    邱瀚模表示,他高中时,全台第1家麦当劳在台北市民生东路成立,象征饮食生活开始西化,许多速食、西式饮食等,进入民众生活,影响我国饮食文化,大肠癌发生率不断上升,45至49岁为国家重要劳动力,减少大肠癌罹病风险,对国家影响很大。不过,年轻族群也不必过于紧张,随名人罹癌效应,临床上会出现许多年轻民众,因放屁变多、拉肚子就医筛检,这会对医疗量能造成挑战。

    邱瀚模说,年轻型大肠癌病人症状虽与年长者类似,但通常年轻大肠癌病人诊断时间较晚,原因是病人不认为自己会得大肠癌,而大肠癌典型症状为出血、贫血,但年轻型大肠癌病人,病灶处通常距离肛门较近,症状表现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卫福部国健署下修筛检年龄层,45岁民众可接受公费粪便潜血筛检,40至44岁有大肠癌家族史者也可受检,署长吴昭军表示,新制今年1月1日上路,截至6月底,新年龄层筛检人数共28万人,足见民众重视筛检政策及自身健康,今年度大肠癌筛检总量,不分年龄层预计达到230至240万人次,恐冲击大肠镜检量能,国健署将通过试办计划,增加镜检效率。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表示,大肠癌粪便潜血筛检,可分析受检者粪便潜血浓度,浓度愈高者,应加强筛检,浓度较低者,则可延缓筛检时间。邱瀚模则说,目前公费筛检只会告诉民众粪便潜血为阴性或阳性,未来将针对粪便潜血检查血红素浓度,制定出相关规则,让民众知道浓度多少应配合何种医疗处置,避免民众得知数据后过于焦虑。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