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关于「贵州公司招聘拒录E人(外向人格)」的事件近日引发争议。贵州筑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指在招聘中强制应聘者完成550道MBTI人格测试题,并以人格结果作为筛选标准,明确表示「不要E人」,引发是否属于就业歧视的讨论。
根据上游新闻调查,一名网友应聘该公司运营岗位时,被要求进行完整MBTI测验,且HR声称只录用「ISTJ」人格者。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实测流程,确认须完成耗时约1小时的测验方可进入面试,HR甚至直言「E人跳槽率高,公司只要内向的人」。该测验涵盖职业风格、动机、价值观等五大方面,并针对「工作分」「财富分」等指针评估求职者加班倾向与薪资态度。

对此,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志林指出,MBTI属于「类型论」工具,测试结果易受答题心态影响,科学性与预测力均受质疑。他认为企业将其作为硬性录用标准并不合理,且容易忽视人格复杂性与情境适应能力,助长刻板印象与不当标签化。
ZOEY求职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唐静则表示,MBTI在业界多作为招聘参考工具,合理使用有助于岗位匹配,但以550题作初筛门槛实属极端,仅凭测验结果判定离职风险也缺乏依据。她强调,「它只能提供参考,而不应主导录用决策。」
不少网友批评该公司做法荒唐,认为「不是测人格,是挑性格」;也有声音质疑,「这样算不算职场歧视?」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施婧葳指出,虽现行法律未明令禁止人格测试,但若测试结果与录用挂钩,恐构成对特定性格者的不当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