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娱乐/中篇小说扩写成35集电视剧 「长安的荔枝」原着粉有苦难言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海报。(取材自微博)

    中国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播出后话题不断,由导演曹盾、原著作者马伯庸编剧、主演雷佳音与岳云鹏组成的黄金阵容,从开播前被观众敲碗封为「有实力冲击年度剧王」,到后来被原着小说粉丝攻击「魔改原着、疯狂注水」。说到底,读书和看剧的粉丝终归不是同一群人,想要一颗荔枝剥开两人都说甜,是不可能的。

    马伯庸的文本,介于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中间地带,属于「后劲」很大的类型。他擅长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寻找小切口,用小人物的视角呈现看似古代独有、实则现今依然存在的规则。「长安的荔枝」也是如此,讲述唐朝一位基层小吏「李善德」如何将岭南的新鲜荔枝送往长安的故事。

    大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被马伯庸赋予了新的光芒,看上去写的是历史,但事实上主角都是「打工人」,在打工人的矛盾和处境中,充斥着现代人的审视和思考,这也正是他的作品被读者认为具备极大共鸣的地方。

    马伯庸曾表示,「长安的荔枝」从动笔到写完,仅花了11天,累计7万字。作为一部原着小说仅有7万字的中篇小说作品,需要被改编成35集的电视剧时,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双男主化学反应 角色互补但嫌平淡

    首次担任故事顾问提供改编方向的马伯庸,面对的最大难题便是如何延伸。他选择相对「简单粗暴」的方式增加人物,并通过添加的角色拓展故事线和对白,最终满足电视剧35集的长度,而这样的方式属于常规操作,无功无过。

    但从目前播出后的效果来看,添加加出来的主角、由岳云鹏饰演「郑平安」的确做到了与主角李善德(雷佳音饰演)在性格上产生反差,大量小品式的对白消解了原着中的严肃感,但此前文学中强烈的古今勾连感也随之消解了。

    郑平安的出现,令宫廷高层的「权斗」变得公开化,失去原着中隐约看到的权力制衡,这部分「权斗」的处理也显得相对简单,无论是「左相」还是「右相」都过于脸谱化。而最重要的是双男主、双任务线的设置,大大消解了原着中李善德独自一人的悲怆感和「不辱使命」的荒诞。

    双男主的设置虽然在改编上不被原着粉认可,但不得不说,雷佳音和岳云鹏确实因为多次合作,产生不少化学反应,一个「窝囊」带着「执拗」,一个「鸡贼」带着「善良」,两人的设置相互弥补。

    雷佳音完美契合主角「窝囊牛马」的形象。(取材自豆瓣电影)
    岳云鹏诠释的郑平安既「鸡贼」又「善良」。(取材自豆瓣电影)

    演员雷佳音,凭借其多年来在影视作品中树立憨厚老实又充满韧劲的气质,几乎完美契合原着粉对于李善德「窝囊牛马」的想像,有观众评论:「雷佳音都不用演,他站在那里就是李善德。」

    比起李善德,郑平安的角色更像是片方为岳云鹏量身打造的,这让岳云鹏始终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近年来,相声演员岳云鹏不断在影视作品中尝试新角色,以便让自己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但目前看来,他尚未做出突破,「唐探1900」中「费洋古」是这样;「长安的荔枝」中的「郑平安」也是如此。

    两人一搭一唱中,即便有部分情绪表达过于简单直接,但好在雷佳音有足够经验,在相互帮衬的作用下,岳云鹏的表演并不算突兀。但不得不说,两人大量看似「幽默」实则「乏味」的对话,让理应紧凑的节奏,显得有些拖沓,也让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琐碎的平淡感。

    现实荔枝已下肚 剧中还没开始送

    此番马伯庸的改编,在剧情的最初便让李善德成为一个中年丧偶独自带娃的「打工人」,但在原着中,李善德夫人是个高光无限的角色,她是李善德的妻子,也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家人是他拚了命去做这件荒唐事的根本原因。

    「李善德这个人,笨拙、胆小、窝囊,可是一定会豁出生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原着中李夫人有不少经典对白:「18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在不少观众看来,「开局丧偶」的设置是讨巧的,既回避了演员无法满足原着粉对李夫人的完整想像,还让李善德在后续剧情中开展新的感情线索有了合法性。但这一切,却让那个真正的主线「送荔枝」变得模糊,甚至不那么重要,以至于在「长安的荔枝」播出后,观众网购的荔枝都吃上了,剧中的荔枝演了超过15集还没上路开始运送,着实让人有点着急。

    许多中国网友分享一边吃荔枝一边欣赏「长安的荔枝」的照片。(取材自微博)

    影视化大红人 还有逾十部要上

    除了已经上映的「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等作品,马伯庸目前还有超过10部作品IP正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但在部分观众看来,除了「长安十二时辰」之外,马伯庸改编的影视作品反应普通,文本的精采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后留有遗憾。

    对于自己小说改编影视剧,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播出前,曾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如果一部作品一字不改拍剧,那我觉得没有必要,直接看原着就好了。」对此,某视频平台自制剧制片人汪涛(化名)表示,马伯庸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各大平台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这是因为其大部分作品具备广阔的读者群体。

    「长安的荔枝」导演曹盾(右起)、主创马伯庸、主演雷佳音。(取材自豆瓣电影)

    在汪涛看来,马伯庸大部分作品的背景在古代,可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更多表达和拓展,也可以使得作品的体量变得更大。相比起现实题材的作品,马伯庸的作品为改编和市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可能,「不仅如此,马伯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是少有的可以同时吸引男性和女性观众共赏的作品,这对平台的吸引力很大。」

    对文学IP改编影视作品,推理文学作家张云(化名)表示,自己创作的多部推理文学已经被不同平台购买了改编权,但多年来自己对于文学改编影视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张云说:「平台买走以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播就怎么播,我既不参与,也不提意见,因为那本身就是两个艺术门类的东西。」

    他说:「我说他不懂文学,他说我不懂影视,最后两方打起来,争论到最后也不会有结果,索性完全不管。」

    从「长安的荔枝」可以看出,马伯庸推翻自己的原着,在改编中锱铢必较,反而顺应当下影视剧观众的欣赏模式和风格进行大胆处理,这足以见得马伯庸在商业上是理性的。

    以往因改动较大,原着粉往往会在影视剧播出后表达不满,但这次马伯庸亲自下场改编,让原着粉「有苦说不出」,毕竟手心手背都是人家自己的作品。

    摄影出身导演 光线、色调玩韵味

    而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曹盾,考究典雅是他一贯的特点,都在他过去的作品「金粉世家」、「九州海上牧云记」、「长安十二时辰」中已经被证实了。这次,他把岭南荔枝园的绿、长安宫墙的朱、驿道扬尘的黄……用高饱和色块撞出一幅流动的「捣练图」(宋徽宗所做的一幅丝绸画)。

    此外,酒席间的胡旋舞、友人间的折柳送别……,从长安的璀璨烟火,到岭南的人情风貌,电视剧的确勾勒出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气韵和风华。

    曹盾大胆运用硬朗的直射光,让剧中岭南的空气仿佛都弥漫着湿热的黏稠,给观众一种令人烦躁的感觉。而当镜头切换至长安朝堂,光线则变得规整、柔和,甚至带着一丝冷峻,这种强烈的光影对比,在帮助作品不断调整节奏;同时,他也运用大量短镜头的拼接,配合著两位主角絮絮叨叨、碎碎念的台词风格,让画面动感紧贴人物性格。

    此外,「长安的荔枝」服化道同样令人满意。岳云鹏饰演的郑平安初次亮相时,身着绛红洒金袍,表面艳俗,但仔细看身上其实是有破洞的,暗示其家道中落「打肿脸充胖子」。

    曹盾用色大胆,「长安的荔枝」画面别具一格。(取材自豆瓣电影)

    (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