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1937年7月7日发生在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八年抗战)全面爆发的起点。新华社记者查阅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的初中教材、令和书籍出版的教科书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描述后批评「颠倒黑白」,并指书中说法与靖国神社游就馆中的说辞完全一致。
新华社报导,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的初中教材《新编 新社会 历史》、令和书籍出版的《国史教科书(第7版)》中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描述为:「1937年7月,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日中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时遭到不明枪击,8日拂晓,日军攻击国民革命军的阵地,两军陷入交战」。
新华社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达到以武力吞并中国的企图,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8年后,这场由日军主动挑起的侵略真相依然没能被记录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取而代之的是日中双方对等的相互攻击,甚至颠倒黑白,污蔑中方先对日军开枪。
「卢沟桥事变是侵华日军蓄意谋划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生说,「这一点,曾主导对华『和平工作』的日本高级特务今井武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已经『坦白』。」
在回忆录中,今井写道:「当时,在七七事变前,东京政界消息灵通的人士中已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七夕晚上,在华北会发生和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柳条湖事件」即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人修建的南满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
「日本的『七夕』就是公历7月7日,」张生说,「所以这个日期是早就定下来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指出,有史料记载,1936年2月至6月,日本派到北平的「中国驻屯军」由2,003人增至5,774人,短短四个月就增兵近两倍,蓄意制造事变的野心可见一斑。
卢沟桥事变亲历者郑福来生前曾多次接受新华社采访,讲述当年日军侵华的情形。「(事变)那年我不满7岁。7月8号那天,天不亮枪炮声就响了,把我惊醒了……我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逃难。路上经过我常去玩的一片小松树林,当时驻守宛平县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就在那里奋起抵抗。我看到,小树林里躺满了牺牲的战士。」
中新社指出,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此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大陆今日在此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