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川普关税海啸将来袭 亚洲沦受灾户求突围 中国坐收渔利

    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大刀即将在7月9日落下,专家指亚洲经济体首当其冲,目前正另辟蹊径求生,并重整对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路透)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大刀即将在7月9日落下,亚洲经济体首当其冲,目前正另辟蹊径求生,并重整对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贸易关系。专家认为,多个国家将选择表面服从、实则独行其是,在贸易震荡中试图稳住自身经济安全。这场贸易海啸不仅撼动既有秩序,也让中国有机可乘,逐步崛起为「国际贸易秩序守门人」的角色。

    川普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部分亚洲经济体的税率尤其严苛。亚洲除了中国以外,仅有越南与华府谈成初步贸易协议。日本与南韩积极与美方协商中,日本车商将首当其冲。

    半导体、纺织、汽车等依赖亚洲密集供应链的产业也正加速抢单、压价与转向新市场。

    东南亚国家在2024年占全球GDP达7.2%,在这个背景下,高额关税可能对区域造成长远冲击。马来西亚的纺织、橡胶、家具等劳力密集产业恐受到重创。印尼与泰国选择主动安抚美方,表态愿扩大自美进口并降低关税,以换取关税豁免。至于如柬埔寨等谈判筹码有限的贫穷国家,面临高税率却无力以增加采购换取让步,处境尤为艰难。

    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巴拉德瓦杰(Aparna Bharadwaj)指出,各国企业正重新思考缓冲策略,提升库存与交期弹性,以因应市场高度波动,「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

    新加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杜特(Pushan Dutt)表示,「亚洲经济体同时依赖中国与美国……它们基本上位于全球供应链的内核位置。一旦全球供应链或贸易模式出现变化,对这些国家而言,情势将变得更加艰困。」

    川普关税不光冲击亚洲生产国,也推高美国企业在亚洲的营运成本。以Nike等长年在越南、印尼设厂的服饰品牌为例,部分企业已表明进口成本上升将转嫁给消费者。

    专家指出,外资可能从关税较高的国家转向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较低税率市场,同时寻求欧盟、中东、拉美等地区的新市场。

    美国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Inc.)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陈耀光直言:「现在我们已不再是全球化,而是区域化。」

    陈耀光描述,「未来企业将找个安全的地方,寻求维持供应。消费者以后也要习惯东西不会再像现在便宜」。

    随着亚洲贸易联盟重组,美国也逐渐成为一个不可靠的伙伴。杜特指出,「这反而给了中国一个大好机会,崛起为世界贸易秩序的守门人」。

    巴拉德瓦杰提出,当美国与其他国家愈发拥抱保护主义,亚洲正在朝反方向前进,更加开放贸易与扶植企业。他认为,「关税正在加速两大趋势:一是中国与西方贸易放缓,二是中国与新兴亚洲国家的贸易扩大。」

    川普政策引发的贸易动荡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秩序,但美国最终未必能成为赢家。杜特以一句古老谚语总结亚洲因应川普贸易政策,将会是「表面服从,实际独行其是」。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