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日本4年造12艘军舰,每年万吨学中国下饺子?(图)

    真不愧是东亚怪物房!近年来,“下饺子”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中国海军极快发展速度的,万万没想到,现在这个词放在日本海自身上,居然也完全贴合。


    ▲“龙田川”号


    就在7月2日,日本“最上”级护卫舰第11艘“龙田川”号已经确认下水,第12艘也已经接近建造完工状态。如果从2021年开始计算,仅仅4年多的时间,日本就已经下水了11艘“最上”级,速度绝对算不上慢。“最上”级是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5500吨的大型军舰,每年下水2艘,意味着日本正在以每年万吨的速度增加海上军事力量,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日本的军舰之所以造的这么快,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为了应对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快速扩军,日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军舰制造速度。因为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军事威胁,尤其是在钓鱼岛和冲绳至台湾方向,日本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军事冲突可能。日本需要数量庞大的先进隐身护卫舰,来履行这一区域内常见的反潜、防空、扫雷等多种近海防御和监视任务。

    ▲“最上”级护卫舰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一直将朝鲜的弹道导弹视为重大威胁。在战略层面上,日本希望加强海自的军事力量,补强在海上拦截朝鲜导弹的能力。日本现有的大量护卫舰,性能都已经严重老化。比如1986年到1989年制造的4900吨级护卫舰“朝雾”级,以及在1988年到1991年间制造的2000吨护卫舰“阿武隈”级,都已经接近了服役年龄的上限,性能也不足以应对现代化的军事威胁。

    而日本新打造的这12艘先进护卫舰“最上”级,就是要拿来取代8艘“朝雾”和6艘“阿武隈”的地位,目的是优化整体的舰队性能与组织结构。之所以快速建造,当然也是为了尽快实现日本海自的整体发展目标——按照日本的规划,在2030年到来之前,其主力军舰的总数量应该增加到100艘。这些军舰,不仅能够加强日本在印太地区的海上军事存在,而且能够通过它们更好履行与美国、澳大利亚的协同作战任务,实现所谓“积极防御”目标。

    ▲日本FFM


    需求是一方面,日本强大的造船能力,也是这一计划能得以实现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日本拥有全球顶尖的造船工业,包括三菱、三井等企业在军舰制造上的经验都非常丰富。比如在“最上”级的制造中,日本的两家船厂长崎和玉野交替开工。4年前就完成了12艘先进护卫舰的生产任务,平均每年的生产速度都在2~3艘,展现出了日本在军舰制造上的高效管理能力。

    为了尽快扩充海上自卫队的军事实力,日本拿出了3200亿美元的5年军费扩充刺激计划,在2024年时,已经将军费预算增加到了529亿,给军舰“下饺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毕竟“最上”级虽然在日本所有的护卫舰中综合性能最强,但是它的造价高达4.5亿美元,比很多国家的大型驱逐舰还要更贵。如果没有资金上的保障,快速生产也是不可能实现。

    ▲2万吨级AESV


    从性能上来说,最上级是日本未来20年海上自卫队的核心护卫舰装备。它的一个重要但是隐而不宣的任务,就是在必要时直接封锁宗谷、间宫、津轻、对马这4个海上战略运输通道。其实这一任务在冷战时期日本海上自卫队就执行过,只不过当年对付的是苏联,但现在却要对付中国。

    代号30FFM的“最上”级,最大的特点就是头上顶了一个光秃秃的棍子,这是“最上”级的OAX-3型固定传感器和NORA-50型复合天线系统,代表着日本的最强“综合一体化桅杆”技术。仅仅从外观上,我们也能看得出它更加的简洁,隐身性能绝对不俗。而且在经过了模块化设计后,任何损坏的部分都可以被拆下直接进行替换,维修难度大大降低。


    ▲“大鲸”级潜艇


    日本的12艘“最上”级护卫舰,预计2023~2025年全部下水,2027年之前陆续服役。“最上”级原本计划建造22艘,但出于多方面考虑,后续10艘的建造名额在2022年被新型FFM顶替。这一新版本的军舰,标准排水量将增加到4880吨,全长142米,宽17米,预计载员达到100人以上。它拥有更先进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超过400千米,而且会安装新型的反潜系统和新一代的舰空导弹。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其他的海军项目,比如2万吨级,堪称“现代大和”的宙斯盾驱逐舰AESV,专门用于拦截各种各样的中远程导弹。日本还在不断的建造“大鲸”级潜艇,并计划耗资67亿美元,在2036年前建造5艘1.45万吨级的补给舰。在大约5~10年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100艘主力舰艇中,将有一大半都是新近制造的。其近海和远海作战能力,也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