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新西兰要复活这一灭绝物种 600年前被人吃光(图)

    让恐龙之类的动物复活不只是电影里的桥段,现实中也有人在为之努力。最近新西兰正在推进一个项目,目标是让已经灭绝六百年的新西兰南岛巨型恐鸟(moa)“起死回生”。新闻称这是个堪比《侏罗纪公园》的“复活”计划,现在已经启动,让很多人兴奋不已。

    01

    没有翅膀的巨型大鸟

    恐鸟(学名:Dinornis robustus)是一类新西兰特有的不会飞的巨型鸟类,曾统治新西兰森林、草原和灌木丛地带。

    它们是已知最大体型的鸟类之一,甚至比鸵鸟还要高大。

    最高种类——南岛巨型恐鸟(Dinornis robustus),脖子伸直时可达3.6米高,体重超过200公斤。

    恐鸟在新西兰有9个不同种类,体型从火鸡大小到巨型不等。

    它们是草食性动物,以树叶、嫩枝和水果为食。

    恐鸟属于鸟类中的一种极端“退化型”:它们连翅膀的痕迹都没有,甚至没有我们在其他不会飞的鸟(如鸵鸟、鸸鹋、奇异鸟)身上还能看到的那种小翅膀。

    这是因为在没有天敌的新西兰岛屿环境中,恐鸟长期演化为地面行走型的大型草食鸟类,飞行能力变得完全没有必要。

    恐鸟天敌很少,曾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元13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即毛利人祖先)到达新西兰时,据估计当时新西兰有58,000只到250万只恐鸟。

    习惯了安逸的恐鸟们,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迎来了灭顶之灾。

    恐鸟不会飞、跑得慢,浑身都是肉,而且没有防御能力,是非常“理想”的猎物。

    恐鸟的蛋非常大,一个蛋可以喂很多人。人类不仅猎杀成年鸟,也吃掉了大量恐鸟蛋,导致繁殖断代。

    但是仅仅100-150年后,他们就因为遭遇大规模狩猎、栖息地被破坏等问题,快速灭绝。

    这是世界上最清楚记录的一次由人类导致的巨型动物灭绝事件之一。

    恐鸟的骨骼、羽毛和蛋壳如今仍能在新西兰南岛的一些洞穴、沼泽中被发现,保存状况极佳。

    它们已成为新西兰失落生态的象征,这些年不断有新闻出来,说打算把它们复活,但是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02

    大导演推动

    而近日,这个计划终于有了眉目。

    项目由《指环王》导演Peter Jackson爵士和南岛的毛利部族Ngāi Tahu牵头。

    Peter Jackson一直对未来科技、虚拟现实、电影特效等充满兴趣。

    他曾投资VR、高清修复技术、AI音画处理,如今投资基因技术,其实只是把他电影中的“幻想世界”搬进现实。

    他曾说过:“科学已经让曾经的幻想逐步成为现实,我愿意为这样的世界出一份力。”

    Ngāi Tahu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南岛最大毛利部族的研究机构,项目将由该中心的专家全面主导。

    该中心的考古学家Kyle Davis坦言,这样的“复活计划”可能会引发一些人对“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质疑。

    但他表示,Ngāi Tahu是一个拥抱新知识和前沿科技的族群。

    03

    执行公司大有来头

    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一家位于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


    它是由Ben Lamm(企业家)和George Church(世界著名基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联合创办,目标是推动“物种灭绝复活”和“物种保护基因工程”。

    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让灭绝的动物重新走进世界”,还希望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为现存濒危物种带来希望。

    这家公司在复活已灭绝动物这一块,可以说是很有话语权。

    看过《权力的游戏》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里面的冰原巨狼。

    现实中真的存在过类似的猛兽——恐狼(Dire Wolf),学名Aenocyon dirus,生活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美洲大陆。

    它曾是冰河时代北美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但在上一个冰期结束后灭绝了。

    2025年4月8日Colossal Biosciences正式公布,科学家成功利用化石DNA复育出了“恐狼”。


    这还上了时代杂志,引发大众热议。

    目前还在同时推进复活猛犸象和渡渡鸟的计划。

    Ben Lamm对于复活恐鸟的时间表非常有信心。

    他在采访中说,“我乐观地认为5年就能完成。Peter Jackson总是提醒我说——我们要更快。”

    据传Peter Jackson对Colossal投资超过1000万纽币。

    其他投资人还包括名媛帕丽斯·希尔顿、橄榄球明星汤姆·布雷迪、演员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等。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5到8年的项目,但我更倾向于前半段完成。这不是那种要拖30年的事。”

    考古学家已经造访了那些存有大量恐鸟亚化石的洞穴,希望能从中提取DNA序列,重建巨鸟的基因组。

    从科学角度看,这次合作也引起高度关注。

    坎特伯雷博物馆的自然历史高级策展人Paul Scofield称,该馆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恐鸟遗骸,其中很多保存完好,部分甚至仍含有大量DNA。


    Colossal的团队近几个月一直在进行DNA提取和分析。

    同时也在研究与恐鸟关系最密切的现存鸟类——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鸟,未来可能被用作“基因载体”或“代孕母体”。

    他们已经成功建立了这种鸟的完整基因组。

    Scofield认为这是“令人惊叹的成就”。

    接下来几年,他们希望为九个恐鸟种类都重建基因组,首先就是南岛巨型恐鸟。

    04

    技术存在争议

    不过,Colossal的技术也引发争议。

    有些科学家指出,之前“复活”的恐狼其实只是现代动物,身上加入了部分灭绝物种的DNA,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起死回生”。

    奥塔哥大学动物学副教授Nic Rawlence就在播客中表示,他不认同“de-extinction”(灭绝物种复活)这个说法。

    他说:“这项技术确实令人惊叹,也对现实中的保育工作有很大帮助,但它不是‘复活’,例如之前复活的恐狼,只是一个经过基因设计的灰狼。”

    而Colossal的首席科学家Beth Shapiro则坚称,他们的复活动物保留了关键特征,形成了全新的谱系。

    项目也正在研究如果将恐鸟重新引入野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包括3D打印模型和生态系统研究。

    等恐鸟诞生后,团队计划首先把它们安置在“宽敞而安全的生态保护区”中。

    “你不会在基督城街头看到恐鸟乱跑。”Lamm笑说。

    “至于未来要如何放养,那就取决于毛利人、政府和新西兰人民的决定了。”

    对于这个计划,网友们也是一片狂欢。

    很多人激动地留言:

    “我一直在博物馆里看恐鸟化石,觉得如果能在野外看到真的恐鸟一定非常不可思议。我会持续关注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

    要是真能复活的话,哪怕是一只,不仅是生物学届的惊喜,也会给新西兰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吧,希望这个能够带来更多游客,拉动经济。要是复原得多的话,量产起来说不准大家还能尝尝它的味道。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south-island-giant-moa-de-extinction-plans-sir-peter-jackson-teams-up-with-colossal-biosciences/5M5QPE2VWVBYRAXPWH6OWOO4DY/

    热点

    发表评论